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 ,士皆垂泪泣涕。(《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5)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6)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为变徵之声 积善成德 羁鸟恋旧林 渚清沙白鸟飞回 赢得仓皇北顾 一一风荷举 【解析】高考默写题本来是极易得满分的题,可是往往由于错误理解、错误识记,以至于在高考时失分。如果学时下点功夫,将其背过,平时做个有心人用以上六招加强识记,本题拿满分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也许可以使你的语文成绩再上一个台阶,让你走进理想的殿堂。本题在解答时应关注“徵”、“羁鸟”、“渚清”、“仓皇”等字的书写。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作答。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②,士③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这首诗化用了《孟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说一个齐人明明是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其妻妾面前说谎话,夸耀说有富人请他喝酒。③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首联起句着一“笑”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诗人颈联用典,它的作用是什么?

(3)尾联诗人借用反问和景物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   政事。是时年岁不,郡国多困,禹奏言:“今大夫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   。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天于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曰:“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今来得久闻生   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禹以为古民亡赋算①,口钱②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   出口钱,自此始。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末郡都尉。

(删节自《汉书·贡禹传》)

【注】①赋算:人口税。汉制,自十五岁起,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钱一百二十钱。②口钱:人口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年岁不         登:五谷成熟。

B. 今大夫诸侯         僭:僭越

C. 耳目不聪          明:明白

D. 天子曰             报:回复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天子善其忠

③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  

④意岂有所恨与

A. 乎     其     也     则    B. 以     之     矣      乃

C. 以     其     矣     则    D. 乎     之     也      乃

3.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B.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C.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D.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贡禹耿直的一组是(   )

①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②天子善其忠

③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   ④意岂有所恨与

⑤宜免为庶人廪食   ⑥禹又奏欲罢郡国庙

A. 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他建议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 贡禹遵循经义,据守古道。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 贡禹年事虽高,仍被倚重。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为了挽留他,升任他做了长信少府、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 贡禹不屈世风,为民请命。他多次评论政事得失,曾经建议把赋算、口钱起征的年龄延后,但皇帝只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

6.请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2)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3)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和时代中产生的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是潇洒风流,而其骨子里却深埋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时代心理对整个社会文化形成、发展与完善的影响是尤为深刻的,人们能够较为直观地感受到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中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时代文化现象与心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

晋宋易代的社会现实需要文人们在几乎来不及思考的瞬间就要做出自己政治及人生的抉择。陶渊明是一个非常有哲思、对人生有反省的诗人,他选择了归去田园。陶渊明之所以归隐,其主要的原因是陶渊明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同流,其行为是对自己人格的坚守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上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中国古代隐士是一群对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等生命理想有着强烈渴望的人,他们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主,这就注定了他们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对中国古代文人来说,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两难的选择使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然而归隐的生活,使他们发现了自然,也发现了自己。陶渊明的“归去”是从政治和世俗社会向自然和自我本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很坚决,其中伴随着诗人本身的潇洒、自适的本性。陶渊明是出于对自己人格和人生道路的坚守而做出的主动选择,他注重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坚守。鉴于喧闹、污浊的社会现实与自己人格理想的矛盾,隐士皈依山水自然最重要的动机就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中有与他们自己的人格追求相契合的“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而隐士的文化活动又进一步丰富、提升了这些精神品性,并使之在山水艺术的创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国古代隐士不仅拥有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而且他们都是具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心性聪慧的人。他们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融合了儒家以艺术陶养性情,以“礼”“乐”达“仁”,进而在“礼”的秩序中“游刃自如”的思想,并将之内化在自我人格的深层,在内心建构了一个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因而,他们有足够的心力抵御物质世界的喧闹,从而将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在心灵花园的建设上,淡泊功利,从容平和现代文阅读答案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到魏晋风度时指出:在充满动荡、阅读答案。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在诗歌内容上,陶渊明侧重表现出对人情、时事的看法与见解;在诗歌的语言风格上,既有“依依墟里烟”的静穆与飘逸,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潇洒与自在。他的诗歌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露,是对田园生活的审美观照和艺术加工,充满着自然宁静的味道。

(选自《论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面上潇洒不群、飘逸自得而内里潜藏着巨大的苦恼、恐惧和烦扰的魏晋风度,是在当时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社会现实下形成的。

B. 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往往决定了这个时代的心理特征,而在中国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更为突出。

C.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混乱、灾难与血污的时代,他坚守自己的人格,不愿意和那些不遵守儒家纲常的人一道随波逐流,就主动选择了归隐。

D. 陶渊明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政治的参与中能坚守自己独立自主的精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隐士与现实政体之间的矛盾是注定的,因为他们强烈渴望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有高于常人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

B. 生活在高压专制统治时代的中国古代文人,他们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顺从皇权统治,要么放弃功名欲望,因此,其人格动机充满了尖锐的矛盾。

C. 中国古代隐士也有不少人曾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只因在真理的追求上坚持独立判断,在政治的参与中坚持独立自主,导致他们在专制时代只好无奈地选择归隐。

D. 中国古代文人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坚守自己的理想人格,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隐士在人格上都追求“真”“静”“深”“幽”“旷”“远”等品性,如王羲之就追求这种品性,并把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兰亭集序》中。

B. 中国古代隐士多以道、禅思想为精神支柱,并融合进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聪慧的天赋心性和富含艺术精神的人格。

C. 陶渊明内心有力量强大的自我机制,虽然曾“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但最终抵御住物质世界的喧闹,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投注到精神世界上。

D. 陶渊明用自己的审美观对田园生活进行艺术加工,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也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辛劳,但仍觉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和“季父愈闻丧之七日”中的“季”。

B. “参乘”亦作“骖乘”,是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募士斥侯百余人”中的“斥侯”是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

C. “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一两的四分之一;“祸患常积于忽微”中的“忽微”也是古代的度量单位,“忽”是一寸的1十万分之一,“微”是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D. “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一年来脱贫攻坚情况汇报,要求扎实做好今年脱贫工作重点。

B. 中国电影市场在鸡年的春节档,《功夫瑜伽》《乘风破浪》《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熊出没·奇幻空间》,五部电影再创票房新高。

C. 中央媒体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采访团来津采访,天津市市长王东峰参加座谈会,表示要积极主动地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D.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