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  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同时,还采用了      手法,给人一唱三咏之感。

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1.赋、重章叠句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解析】 试题分析: 1.,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桑未落,其叶沃若           ②天下心皆归汤、武

B. ①竞周容为度                 ②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C. ①乃假固利                   ②不敢兴以拒大王

D. ①孝景时博士                 ②三岁妇,靡有朝矣

2.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秋以为期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⑥下圈刺豕,正中其心     

⑦谣诼谓余以善淫     ⑧不吾知其亦已兮        ⑨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A. ①⑨\②\③⑦\④⑧\⑤\⑥    B. ①⑨\②\③④⑦⑧\⑤\⑥

C. 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D. ①⑧\②⑨\③⑥\④\⑤\⑦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B.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C.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D.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 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

C. 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

D. 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

B. 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 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 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2)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时代语境下的全民艺术审美

李 雷

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引领的“微”风暴正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大”变革,微文化的迅速勃兴,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密切相关。这些现代技术的有机融合与广泛应用,使得大至宏观社会、小到微观个体都产生了诸多变化。单就审美文化层面而言,一种强调资源共享、多元共生、生活与审美互融的新型审美文化逻辑正广泛渗透于微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并不断生成和塑造着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微时代”的数字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固有流程与常规秩序几乎被颠覆一新,艺术审美的世俗化与民主化程度愈来愈高,艺术创造不再为少数精英们独享;数字媒介技术带来的艺术专业门槛和诸种成本的降低,使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由单纯的艺术接受者向艺术创作者的身份转变,成为了真正意义上“审美的人”。

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对相关艺术知识的了解、基本艺术创作技法的学习等正变得越来越简便易行,这些都为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当下颇为流行的微电影、微小说等微艺术,便主要来自于这些带有明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即兴创作。显然,这类与微时代相伴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较之传统艺术形态有着迥然不同的创作表征与美学特质,人们对它的审美接受也自然表现出“微时代”特有的风格印记。

首先,微艺术往往采取“以小博大”的创作策略,鲜少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史诗巨作,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处处彰显出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仅如此,现代人碎片化的生活状态、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方式和数字媒体交互快捷的传播特性,决定了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加快作品的推陈出新,这势必需要缩短创作周期,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

其次,与传统的艺术创作者角色主要由精英艺术家来承担不同,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除却职业艺术家,更多的是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不同的民众,可以轻易地借助微艺术形式参与到艺术创作之中,实现自我的艺术审美表达;这不仅有利于打破以往艺术审美的精英化垄断,同时也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些许别样的底层视角和新颖的技术手法,有利于精英与草根双方在文艺创作层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对话。

再次,创作上的微观性和偏草根性,使得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所差异。作为微文化的主体力量与微艺术创作的生力军,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一方面,他们可以摆脱专业艺术创作的诸多条框与教条的束缚,无须顾及所谓的创作忌讳,纯粹从自我的情感表达和已有的艺术认知出发“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另一方面,他们借助网络可以轻松收集诸种创作素材,自如地将艺术灵感转化为带有鲜明自我印记的艺术作品。这种自由度的获得,使他们的微艺术作品视角颇为独特,主题也异常丰富,往往与现实生活有着较高的切合度。

(《光明日报》2015年4月29日,有删节)

1.下列不属于“微文化勃兴”的条件的一项是                           (  )

A.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审美文化逻辑。

B.“微时代”的数字媒介技术革新与融合,改变和重塑着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

C.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学习相关艺术知识和方法变得简便易行。

D带有明显草根性与自主性的微电影、微小说等新型艺术形式的出现并流行。

2.下列有关“微艺术”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艺术偏重于描摹普通人生的微观生活,处处彰显出微周期、微制作等特点,不追求所谓的宏大叙事、史诗巨作。

B.微艺术创作主体的身份更加多元,但主要是由非专业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创作的,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微艺术转变为艺术创作者。

C.微艺术创作有助于打破以往艺术审美的精英化垄断,使精英与草根双方在文艺创作层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话。

D微艺术的主题内容与风格特点往往与传统艺术形态有差异,使得青年草根群体往往拥有专门艺术从业者所不具备的巨大自由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种新型的广泛渗透于微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之中的审美文化逻辑,正不断生成和塑造着社会民众普遍参与的全新审美文化现实。

B.在微时代,人们的审美感知方式被改变和重塑,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流程与秩序被颠覆,艺术审美的世俗化与民主化程度也愈来愈高。

C.微艺术若想获得持续的关注和最大的投资收益,创作者们必须不断加快作品的推陈出新,需要缩短创作周期,尽量减少创作投入成本。

D专门艺术从业者由于不具备巨大的自由度,艺术创作的条框较多,其作品视角不够独特,主题不够丰富,与现实生活的切合度不高。

 

查看答案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圣彼得堡的留恋》中有一句话:“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其实何止作家,对于其他人或事物也一样:经历,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负担;经历了,可以更加成熟,也可能变得世故或麻木;那些经历,可以留在昨天,可以带到今天,也可以生成明天……请以“‘经历’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圣彼得堡的留恋》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是个科技无所不在的世界。学生遇到了作文软件,棋手遇到了对弈机器,医学遇到了克隆技术,太空遇到了载人飞船……科技令人惊叹,使人“任性”,也让人惶恐。面对科技,人类会自信,会自大,也会自卑……

请展开联想或想象,以“与科技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学校开展“走进西城”系列活动,请你写一段文字,向大家介绍某一名人故居、博物馆或特色街道等。要求言之有物,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②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150字左右。

③请以“那熟悉的声音”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14年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 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 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 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