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才能优秀却...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作者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扁舟如苇叶般自由漂荡在无边江面上。

(3)《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反衬氓的不可捉摸。

(4)《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 以善淫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蛾”“凌”“茫”“隰”“泮”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   ②舣船;使船靠岸。

1.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王军垓下              壁:营垒。

B. 不愧于心乎            独:难道。

C.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王:让……称王。

D. 项王身十余创            被:遭受。

2.关于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 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2)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下列小题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 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 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 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是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德国柏林一个公园里,有十几条长椅,椅下藏有4厘米长的锥形钢刺。只要人们坐下来看手机时间超过10分钟,椅子就会发出警告,钢刺就会冒出来。许多游客说这样的椅子中看不中坐,而当地居民知道,这长椅是最人性化的设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