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智伯我            知:了解

B. 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 寡人赦子,亦已矣    足:满足

D. 焉以报雠之意        致: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无所知名    灭智伯之后三分其地

B. 中挟匕首,欲为刺襄子   吾可下报智伯矣

C. 左右欲诛    既去,顷

D. 为所欲,顾不易邪     使使持衣与豫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 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 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 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5.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1.C 2.B 3.D 4.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大义。 5.优秀答案事例: 1、豫让的前两位主人待他普通,而智伯了解他,赏识他重用他,是他的知己,因此他甘愿为智伯报仇而死,是义的表现。女子为使自己愉悦的人装扮。生活中,知己 、伯乐难求,这句话表达了一旦遇到知己,一定要倍加珍惜,遵从自己心中大义的思想。 2.豫让有幸能遇到一位赏识认可他的君主,文中他也自陈:“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哪怕刺杀的结果必是一死,他也依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这种精神正是“为知已者死”,为了解知己的人大义赴死。生活中,如金岳霖寻得知己林徽因,便独身一生,这种“为知己而死”的“死”,可以广义到为珍惜这种感情而甘愿付出代价。恰恰说明“知己”的可贵。 3、本义是士人为了解自己的人而死。女人为欣赏自己容貌的人而妆扮。本文中豫让为给将自己当作知己的智伯报仇。也为了义,不借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可见对知己的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文人因失去知己而颓废沮丧最后乃至死亡,女性也都为了欣赏自己的人而打扮,可见知己对彼此的重要性与影响。他们互相欣赏,乃至献出彼此生命。 4、我认为此句本意是:人为知己赴汤蹈火,女人为赏识自己的人而精心妆容,这表达了人对于知遇之恩的一种报答和忠诚。文中豫让虽能力不足,却穷其余生来为知己者智伯报仇。现实中有的公司中的员工不论在公司快要破产时还是市场不振时都默默相陪,因为老板十分里用他,要“报恩”,这也是人最基本的感恩之道。 5、士为了了解自己的人死,女为了取悦自己的人美容。文中‘豫让为给懂他的智伯报仇,宁愿付出生命恰证明了这点。生活中,也有人愿意为“知己”两肋插刀,女士也为心爱的人而美化自己。如古代妃子对帝王也是如此。因此我认为,人总是愿意为了解、爱自己的人付出最多,展现最好的一面。 【解析】《史记•刺客列传》,作者:司马迁,朝代:西汉。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C项“寡人赦子,亦已足矣”的“足”,足够,其中“委质”一词,《屈原列传》涉及。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原文没有”为报答“赵襄子”的意思。 4.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大义。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美”译为美德,“死”译为为……献身,“义”译为大义。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5.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内涵,题干要求结合实际分析,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如‘豫让为给懂他的智伯报仇,宁愿付出生命恰证明了这点。生活中,也有人愿意为“知己”两肋插刀,女士也为心爱的人而美化自己。如古代妃子对帝王也是如此。 参考译文: 豫让,晋国人,原先曾在范氏和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毫不知名。离开他们后到智伯门下供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和韩氏、魏氏合谋灭了智伯,灭智伯后又三分智伯的土地。赵襄子最恨智伯,把智伯的头颅漆了,作为酒器。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唉!士人为知己者献出生命,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修饰容貌。如今智伯了解我,我一定要为了替他报仇而死,以此来报答智伯,这样我死后的魂魄也就不会感到羞愧了。”于是变更名姓,冒充为判刑服役之人,混进赵襄子宫里涂饰厕所,身上挟带匕首,想刺杀襄子。襄子去厕所时,忽觉心惊,便抓住涂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便是豫让,身上带着凶器,口称:“要为智伯报仇!”襄子身边的侍从要杀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小心避开他就是了。再说智伯死了,没有后代,而他的臣下却想替他报仇,这个人是天下的贤德之人啊。”最终还是把豫让释放了。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恶疮,还吞炭使嗓子喑哑。他把自己原来的形状变得人们无法辨认之后,到市上行乞。他的妻子见了,认不出是他。在路上见到他的朋友,朋友却认出他来了,说:“你不就是豫让吗?”答道:“我是豫让。”他的朋友为之哭泣道:“以你的才干,投奔到襄子门下效命办事,襄子一定会亲近你宠爱你。他亲近你宠爱你,你再做你想做的事,这岂不更容易吗?为什么竟要伤残身体,受许多痛苦,想以此达到向襄子报仇的目的,这不也太难了吗!”豫让说:“既然已经投他门下效命办事,却又想杀他,这是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啊。再说,我所做的确实是极难的事情,然而所以要这样做,正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去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啊。” 豫让离去之后,不久,料到赵襄子该出门了,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著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都把我当一般人相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相待,我因此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 ,呜咽着说道:‘唉,豫子啊豫子!你为智伯尽忠,名声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理应为名节献身。上一次您已经宽赦过我,天下人无不称赞您的贤明。今日之事,我自然难免一死,可我还是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击打它一下,以表达我的报仇的心意,这样我虽死而无憾。这不是我所敢期望的,我只是斗胆向您陈述我内心的想法。”这时襄子深感豫让义烈,便派人拿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剑来,跳跃多次击刺衣服,说道:“我可以在九泉之下报答智伯了!”说罢便横剑自刎。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C. 亚父者,范增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今人有大功击之                   荆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B.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前         因击沛公

C.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且君尝晋君赐矣

D. 卒起不意,尽失度                 吾还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B.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燕王拜送书十庭,使使以大王

C.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之           顷之未发,太子

D. 君安与项伯有                     素留侯张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秦王方柱走(通“环’,绕)   哙遂入,帷西向立(拆开、分开)

B. 越国以远(把.....当边邑)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德也(通“背”,背弃)

C. 失其所,不知(送给)          乃引其匕首秦王(掷击)

D. 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实秋,中国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其散文简洁、典雅、幽默、睿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即是此风格的典型呈现。

B. 《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130篇。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了中国第一部也是最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

C. 巴金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是一部“讲真话的书”,巴金也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

D. 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它不同于以往的新闻报道,是种主观性较强的报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