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1.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 名:称呼……的名字     B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 行:辈,辈份 D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

C晚节,汉征匈奴                     D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

8B()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1.D 2.B 3.C 4.D 5. (1)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 (2)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稍,应该是“渐渐地”。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里的“唯恐”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其余三项,“下人”,古时指居于人下,可译为“谦虚地待人”,现在多指仆人:“晚节”,在文中指晚年,现在多指晚年的节操:“宾客”,古时指门客,现在泛指客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①是说他好交友 ④是说他为国荐贤 ⑤是说明他交游广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因为评议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然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每次朝见皇上。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唯恐落后耽误。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武帝说:“我听说‘ 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司马安任淮阳太守。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

笑,大概是世界上一种内涵最丰富的表情吧!三有捧腹的哈哈、有意味深长的呵呵、有顽皮诙谐的嘿嘿、有真诚的笑、有无奈的笑、有诌媚的笑.....

    说起笑,冰心先生的心幕缓缓拉开,回忆起三个笑容:画中安琪儿的笑,道旁一个孩子的笑,茅屋里老妇的笑,她“一时间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说起笑,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故事?请向我们娓娓讲述......

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北平

老舍

①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康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康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注释】老舍,原名佘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本文是老舍先生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华北危机,北京危急。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将对北京的爱喻为对母亲的爱,不仅恰当地道出了作者对北京爱得真切和深沉,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B. 文章二、三段划线语句表明作者与北平融为一体的关系,心灵是相黏合的,脾气跟北平有深厚的渊源。

C. 作者拿巴黎等城市与北平对比,既突出北平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对北平的朴素深切的热爱、眷恋之情。

D. 本文用通俗、质朴的语言来描写日常生活中的花草菜果,意在表现战争将至时北平人生活的艰难、无聊,看似寻常最奇崛。

2.作者说:“我真爱北平。”根据文意,说说作者爱北平的理由都有哪些?

3.本文结尾写道:“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请紧扣”不再说“与“落泪、想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______________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2)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__。(《鸿门宴》)

(3)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 ____________ ,庄不得击。(《鸿门宴》)

(4)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由湘江秋景引发的感慨之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5)一日克己复礼, ___________。(《论语》)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雠,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雠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智伯我            知:了解

B. 委质而臣事襄子        委质:向君主献礼,表示献身

C. 寡人赦子,亦已矣    足:满足

D. 焉以报雠之意        致: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无所知名    灭智伯之后三分其地

B. 中挟匕首,欲为刺襄子   吾可下报智伯矣

C. 左右欲诛    既去,顷

D. 为所欲,顾不易邪     使使持衣与豫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赵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 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 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士那样对待他。

D. 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之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是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5.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C. 亚父者,范增也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