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 ) ①有“京胡圣手”之称的燕守平先生,为...

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  )

京胡圣手之称的燕守平先生,为现场现众展现其超群绝伦的技艺,一曲京胡《夜深沉》传递着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师心自用,他们常常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儒化后学者。

杨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学者兼作家,她高贵、生动而深湛的灵魂,值得我们崇拜仰慕。

关乎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如果个别领导干部好为人师,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人往往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个性上显得比较中庸和包容,不像西方人总是追求独树一帜,个人主义盛行。

众人在名利色权的诱惑下迷失生活的方向,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禁得住考验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②③⑥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超群绝伦:形容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多指技能。句中形容“技艺”,正确。师心自用: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此处望文生义,用于修饰“长者”,不合语境。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句中形容“学者兼作家”,正确。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不合语境,应使用“师心自用”。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不合语境,因为句中强调“西方人总是追求个性”,用“特立独行”更好。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 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正确。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本题中,“师心自用”“好为人师”“独树一帜”都属于不合语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汤显祖:帝国逢衰世,大才写残梦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农历八月十四,汤显祖诞生在江西抚州府临川县城东文昌里。其时他的祖父母、父母俱全,祖父汤懋昭精通《尚书》,贡生出身,父亲汤尚贤精通老庄之学,家境殷实且藏书甚多。

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借用龚自珍的话,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整个帝国表面光鲜,而四处潜流涌动,隐患多多。庙堂之上政治腐败,政斗残酷;地方官场则是贪官污吏横行,道德沦丧。

汤显祖很早就显露才华,被乡人称颂为“神童”。他十四岁进县学,二十一岁参加乡试,考得全省第八名举人。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与汤显祖的父亲交好,汤显祖十三岁起,师从罗汝芳研习心学。罗师倡导“赤子之心”,提出“制欲非体仁”的主张,这对程朱之学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影响了汤显祖倡导人性解放、遵从内心良知的人生观的形成。

汤显祖在中举的第二年进京参加会试,落第。三年后,再次参加会试,仍然落第。第二次落第后,汤显祖被好友姜士奇举荐作当朝首辅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的陪考举子,但汤显祖拒绝了这一安排。那一年会试,得罪了张居正的汤显祖毫无意外地落第,直到张居正去世,汤显祖才通过会试、殿试,取得了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万历十九年,南京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抨击“辅臣欺弊如故,科臣贿媒方新”而被贬谪到岭南。途中他遇到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此时张居正被夺谥,张府被抄家,张居正的大儿子张敬修自杀,张嗣修被剥夺官籍,流放到雷州半岛。目睹高层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联想到自己半生蹉跎,汤显祖难免心生“人生如梦,官场如梦”之感,但他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并没有破灭。毕竟,心学推崇“知行合一”,以济世安民为己任。

万历二十一年,四十四岁的汤显祖升任为浙江遂昌县知县。遂昌虽然只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山区穷县,但汤显祖尽职尽责。他在这个“斗大县”劝农兴学,惩罚鱼肉乡民的豪强,得罪了巨室。尽管遂昌的百姓感其恩德,对其热情挽留,汤显祖还是决定辞官回到故乡。万历二十六年三月,他回到故乡临川,开始了其长达十八年的归隐生涯。

回到故乡的汤显祖,修建了玉茗堂,开始专心写作戏曲,并教导故乡戏班演习。“临川四梦”除《紫钗记》(南京时创作)外,其余三部《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都在故乡完稿,很快风行全国。《紫钗记》《牡丹亭》以男女之情梦入戏,肯定了人的情感追求的正当性,倡导人性要得到释放,因理而违情的人生不可取。《南柯记》《邯郸记》则是用梦来演绎官场之荒诞,人生之无常。已经享国两百余载的大明帝国何尝不是《南柯记》中的一个“大槐安国”?

汤显祖在“四梦”中显然体现了其对程朱理学“性即理也”的反抗,而“四梦”的另一个思想资源则是禅学,他一生礼佛,年长他七岁的达观法师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佛教讲求“无情”,但他在给达观的一封信中却说到“忘情”之难,“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旺。谛视久之,并理亦无,世界身器,且奈之何……迩来情事,达师应怜我。白太傅苏长公终是为情使耳。”汤显祖毕竟是儒门书生,终不能在佛法中得到解脱而忘却世情。

万历四十四年(1616),汤显祖在临川的玉茗堂与世长辞。也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在辽东称帝,建立了后金,明王朝由衰世转入到乱世。再过二十八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也消失在风中,终成一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因其父与阳明学的重要流派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汝芳交好,被罗汝芳收为弟子,正式开始研习心学。

B.汤显祖深受“赤子之心”“制欲非体仁”等心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从“临川四梦”中能看到其对道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反抗。

C.禅学是汤显祖创作 “临川四梦”的思想资源之一,但他毕竟是儒门书生,在给达观法师的一封信中曾说到“忘情”之难,表明自己无法像白居易、苏轼那样在佛法中得到彻底的解脱。

D.文本基本以“梦”来贯穿汤显祖的生平与创作,不仅写出了汤显祖人生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而且也隐约勾勒出明后期的帝国残梦。

(2)文章第五段写汤显祖被贬岭南途中遇到张嗣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中第二段写到“汤显祖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借用龚自珍的话,明帝国已步入了衰世”。请谈谈汤显祖的人生成就与时代的关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幸福大道

符浩勇

她的宝马缓缓地逆向驶入了单行路段,像一条游走在岸上的鱼。

她不担心警察来追她。这个时候,警察还没上班。这个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们正将自己蜷缩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格子楼里,享受着夏日的正午时光。而逆向行驶单行路段,又奈她何?对她来说,什么都缺,独不差钱。

没有了车鸣人喧,这条路段显得闹中幽静。路的两侧,高大的棕树将自己伸展成一把把撑天大伞,遮天蔽日。在它们的庇护下,来往的行人一改往日行色匆匆的步履,赶路的脸上多了几分休闲与自在。她的宝马也仅快于行人的速度。

在她的视线里,一帮光着膀子的人,驮着大蛇皮袋子,很小心地避让着拥挤的人流,正在横穿马路,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仿佛只要穿越了大街就能抵达他们幸福的彼岸。

就在前方几步远,她的目光越过棕树下沉浸在幸福爱情的年轻男女,定格在路旁。

一对中年男女正在小憩。他们席地而坐,背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刚才已经有很多辆三轮车从她的宝马身边经过,她不知道这是其中的哪一辆,它们看上去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连蹬三轮车的人也几乎全都是一模一样——粗壮,结实,有着强大的骨骼,脖子上都缠着一条被汗水浸得发黄的毛巾。只有他们,能够把一辆装满了煤球的三轮车蹬得轰轰烈烈,让人感到有一阵风猛烈地从身上扫过。而这时候,背靠三轮车的女人的睡相很美,将头斜倚在男人的肩上,男人也许是想让女人睡得更舒服些,也许是怕惊醒了女人,同样斜侧的姿势,看上去睡的并不舒服。

忽起一阵风将女人的一缕头发吹拂到了男人的脸上。男人醒了,他瞧瞧熟睡的女人,将秀发拢到女人的耳后。男人的目光停留在女人的头上,或许是一根草屑,或许是一只小虫,男人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轻轻地弹到一边,还好,女人仍在酣睡,男人又轻轻地闭上眼睛。

此时,她的眼里已经浮上了泪水,她轻轻地将眼睛闭上,等到再张开的时候,隐忍了太久的泪水肆无忌惮地飘然而下。她感受到了幸福,不!看到了幸福,她曾想要的幸福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它不属于她,竟在一对从乡下进城的拾荒者的身上。

她能感受到行人洒在宝马车上的羡慕眼光,但他们不明白,她的宝马敌不过路旁男人一个抬手的动作。

一对老人迎面走来,都已是花甲之年,都已是鬓发花白,他们手牵着手,气定神逸,一脸慈祥地向前迈着步子,与她的宝马擦肩而过,男的搀扶了一下女的,随后不知说了什么,一抹淡笑便在另一嘴角荡漾开来。

她的心再次被灼伤,泪水汹涌而下,恸哭失声。在泪眼婆娑中,她终于看到了一幅人间最美的图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记得每次在这条街上走过,都会有三两个卖花的小女孩,忽然就从各个方向围了过来,那一张张尖瘦的小脸都脏得跟猴儿似的,一双双黑幽幽的眼睛也被风吹得眼泪汪汪。她知道在她们的后面,一个形迹可疑的男人此时正混在其中,朝这边张望。而她已经被鲜花包围了。全都是没有根,修剪得很整齐的花,用保鲜膜包着,散发出短暂而恍惚的花香。面对这些最无辜最弱小的生命,她感到这是她最软弱的时候。她买了,每次都买了。而今她买花送给谁呢?

就在几个小时前,她离婚了,那个承诺给她一辈子幸福的男人,将幸福廉价出卖给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女人,飞到了大洋彼岸。

她轻轻地将车窗落下,阳光顷刻洒了进来。她买下三朵百合花,分别送给街边一个擦皮鞋的女人,一对卖唱的盲人夫妇,一个忧郁的流浪歌手,这些花不贵,她想让她们的眼珠子闪放出一丝幸福的亮光。

她的宝马缓缓地出了单行路,她驶上了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

                              (选自当代青少年小小说读本《幸福大道》,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开着宝马的贵妇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真正的幸福并未赐予她。

B.她的丈夫背叛了给她一辈子幸福的承诺,使这个孤独的女人对平时不留意的夫妻恩爱的场面格外敏感。

C.在路上,女主人公看到沉浸在幸福爱情的年轻男女、蹬三轮车谋生的中年男女和携手散步的老夫妻的场景,明白了幸福的意义。

D.为了忘却离异之痛,女主人公落下车窗买下鲜花,送给市井中处于弱势的三种人,幸福的感情立刻升华。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品描写了一个开宝马车的“贵族”女人刚刚经历了离异之痛,驱车在城市一条普通的街道上所看到的人间图景。

B.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将青年男女、中年男女和花甲夫妻活动的三个场景相互对比,含蓄地暗示了“幸福”的主题。

C.作者没有对女主人公身份、地位进行正面描绘,而让读者沿着她眼光所及、心灵所至一起探求究竟何为“幸福”。

D.小说首尾两段巧妙呼应,且都运用了比喻和双关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女主人公从现实痛苦到感觉幸福的心路历程。

E.这篇小说手法十分独特,整篇没有对话描写与矛盾冲突,用一个找寻幸福的女人的视角就触摸到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3)作者着力描写女主人公所见三组男女活动镜头和她的一次买花赠人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探究。

 

查看答案

(1)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状态。

(3) 《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①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①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连用三个动诃“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B. 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 开头两句用华丽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画面,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D. 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E. “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2)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乃“民”字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告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告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至则见亲任,专典机密      见:受到,被

B. 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

C.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免罪,释放

D.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过:拜访,看望

2.下列句子中的“以”意义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权尝责仪以不言事    B.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C.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 王好战,请以战喻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业,伟大的功业,这里指帝业。“孙权承摄大业”指孙权在兄长孙策去世后掌管江东。

B. 拜,授予某种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辟、除、选等,表示提拔可以用擢。

C. 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都亭侯是侯爵中较低的一种。

D. 素棺,指白色的棺材,古人下葬时都使用棺椁,是仪遗言用素棺,表明了他的节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仪,字子羽,北海国营陵县人,本姓“氏”,因为北海国国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为“是”。

B. 中书典校郎吕壹诬告刁嘉诽谤诋毁国家政事,孙权大为震怒,把刁嘉抓进了监狱,是仪坚持正直回答讯问,最终刁嘉获释。

C. 是仪作为王傅,忠心耿耿,动辄规谏劝止;对上勤勉,对他人恭敬;不经营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房子刚够自家居住。

D. 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是仪解释说不想干扰孙权。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2)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

(3)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常服,务从省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