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

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

C.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 督查组发现,廊坊市有些部门未按要求把应急部署落实情况及时 反馈给环保局,环保局得到的信息仅为日常工作内容,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关联不大。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单谓语与并列短语所做的宾语搭配不当,“效率”不能用“完善”,应用“提高”;B句式杂糅,去掉“因为”;C主客倒置,应该是“陶渊明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比如A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属于搭配不当问题。B项句式杂糅。C主客倒置。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2)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穿戴华丽的同学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清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 “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 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 “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 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陈希亮,字公弼,其先京兆人。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钱息三十余万。希亮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业成,乃召兄子庸、谕使学,遂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俊”。知房州,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几察出入,饥寒且死。希亮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希亮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遂画希亮像祠焉。迁京东转运使。潍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殴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希亮移捕甚急,卒流海岛;又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数上章请老,不允,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希亮发十二万石贷民。有司惧为擅发,希亮身任之。是秋大熟,以新易旧,官民皆便。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器,纵其徒入市掠饮食,民户皆昼闭。希亮闻之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至,罗拜庭下,希亮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其境,无一人哗者。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母老,子端平幼,希亮养其母终身,以女妻端平,使同诸子学,卒登进士第。

(节选自《宋史》)

注释:于阗,古代西域王国,中国唐代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B. 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C. 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D. 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使者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其使不敢动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 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 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D.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希亮为人宽容大度。他十六岁准备拜师求学时,哥哥故意刁难,他并没有因此记恨,而是在学业完成后教导哥哥的孩子求学。

B. 陈希亮敢于声张正义。王康在上任途中遇到恶霸,被殴打几乎丧命,官员们都不敢过问,而希亮不畏强暴,终将恶霸流放并惩治了官吏。

C. 陈希亮勇敢承担责任。他在凤翔做官时,发生饥荒,他果断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百姓,主动承担了擅自动用官粮的罪责。

D. 陈希亮真诚善待朋友。朋友宋辅去世,陈希亮照顾朋友年迈的母亲并为其送终,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宋辅之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

(2)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宋凤英

1863年新年的第一天,法国巴黎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名叫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小男孩,在成年之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因为就是他,创办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体育有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运动。入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在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一口气读完了都德的小说。当他读到那个沦陷区的老师在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不禁泪流满面。对战争的痛恨、逃亡的悲苦,让少年顾拜旦暗下决心,迟早有一天要让祖国复兴,但并不是通过战争的手段。

中学毕业后,顾拜旦先进入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就读。不久,他从军校退学,进入巴黎政治学院。此时,整个法国仍然笼罩在战败的阴影中。法国正积蓄各种力量,伺机对德国复仇。他希望古代奥运会的“神圣体战”传统能在复活的奥运会上得到传承,以激发人们的和平意愿,壮大世界的和平力量。对于古希腊奥运会,顾拜旦充满憧憬之情。特别是古希腊人在奥运会开始前,火炬手一边高举火炬奔跑、一边高呼“停止战争,去参加奥运会”。顾拜旦感到,要让法国复兴,就应该走体育强国的道路,“用体育唤醒法国”。

不久,顾拜旦又前往英国留学,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有一句名言:“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当时,他还考察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奥林匹亚的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  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入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

1899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890年,受法国政府委托,顾拜旦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通过调查,顾拜旦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这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他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他期望即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摘编自宋凤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相关链接:

①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②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会议一致通过复原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  

A. 11岁生日那天,顾拜旦读了都德的小说并为之感动,于是下定决心通过体育教育振兴法国。

B. 在顾拜旦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英国教育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他曾在英国留学。

C. 为了解体育领域内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顾拜旦借帮助法国政府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之际,发出了许多体育状况调查表。

D. 本文质朴无华,用平实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主要经历,也展示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缘起。

2.为什么称顾拜旦为“奥林匹克之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顾拜旦为什么要创办现代奥运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湘绣旗袍

薛媛媛

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

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

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56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B. 薛师傅没有直接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做这样的旗袍了;二是因为他认为女人要做的旗袍过时了。

C. 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旗袍就去世了。

D. 薛蓝在父亲死后将那无人认领的旗袍留下来,并一直挂在模特身上,表明她理解了父亲,也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怀念。

E. 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湘绣旗袍工艺复杂,制作不易。

2.这篇小说突出了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有着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