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在古代有几个熟人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陈继儒
我在家有个习惯,当心情低落时,即翻开几幅水墨,大声朗诵古诗,要么《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要么陶公的“暧暧远人村,【甲】。狗吠深巷中,【乙】”。皆旁若无人状,学童一样亮开嗓子。很奏效,片刻,身上便有了甜味和暖意。
我觉得,古诗中,这是最给人幸福感的两首,像葡萄酒或巧克力。至少于我,于我的精神体质如此。踱步于这样的葱茏时空,白天那个焦糊味的世界便远了,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胡德堡美军枪击、巴格达街头爆炸、中国足坛赌球……皆莫名其妙、恍如隔世了。
我需要一种平衡,一种对称的格局,像昼与夜、虚与实、快与慢、现实与梦游、勤奋和慵散…… 我必须有两个世界,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饥饿,会憔悴,会憎恶自己。
我察觉到这样的病症:今人的生命注意力,正最大化地滞留在当代截面上,像人质一样被扣压了,缚绑在电子钟上。
那些万众瞩目、沸煮天下的广场式新闻,那些“热辣”“火爆”“闪亮登场”的人和事,几乎洗劫了民间全部神经,瓜分了每个人每一天。今人的心灵和思绪,鲜有出局、走神和远走高飞的,鲜有离开当代地盘和大队人马去独自跋涉的,所有人都挤在大路上,都涌向最人山人海的地点,都被分贝最高的声响所吸引。新闻节奏,正成为时代节奏,正成为社会步履和生活的心电图。
信息、事件、沸点、意见、声音……铺天盖地,但个性、情趣、纬度、视角少了,真正的题目少了。欲望的体积、理想的吨位越来越大,但品种单一,质地雷同。
有一些职业,很容易让人越过当代界碑,偷渡到遥远时空里去,比如搞天文的、做考古的、开博物馆的、值守故居的;有一些趣嗜,也容易实现这点,像收藏古器、痴迷梨园、临先人帖。
有位古瓷鉴藏家,她说,看一样古物,最高境界不是用放大镜和知识,而是睹物思人、与之对话。古物是有生命的,它已被赋予了性灵和品格,从形体、材质、纹理、色釉到光泽、气质、触感、髓气,皆为作者之情智、想象力和喜怒哀乐的交集。辨物如识人,逢高品恍若遇故交,凭惊鸿一瞥、灵犀一瞬即能相认。形体可仿,容颜易摹,灵魂却难作弊。
可以想象,这位藏家在古代有多少熟客,其屋该是一间多么大的聚会厅,多少有意思的人济济一堂,多少传奇故事居住其中。她怎么会孤独呢?
藏轴、藏卷、藏器、藏曲……皆藏人也。皆对先人的精神收藏,皆一段高山流水、捧物思古的友谊,皆一场肌肤遥远却心灵偎依的恋爱。
除了这些独特的趣好之外,读书亦然。
明人李贽读《三国志》,情不自禁欲结书中豪杰,大呼“吾愿与为莫逆交”。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幅对联让左宗棠自励终生。
人最怕的即孤独,尤其精神上的冰雪,布衣贩夫、清流高士皆然。特别后者,无不染此疾,且发作起来更势急、更危重,所以围炉夜话、抱团取暖,相互间给以心灵的慰藉,便是人生大处方了,正所谓“闲谈胜服药”。翻翻古诗文和画谱,即会发现,“朋聚”“访友”“路遇”“重逢”“雅集”“邀客”——乃天下文人竞趋和必溺之题。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那“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场景,不知感动和惊喜了多少寂寞之士。
然而,知音毕竟难求。尤其现世生活圈里,虽强人倍出,却君子稀遇,加上人心糙鲁、功名纠葛,友情难免瑕疵,保养和维系的成本亦高。与古人神交则不同了:古人不拒,古人永驻,古人常青。凡流芳后世者无不有着精致人生,且永远一副好脾气,毋须预约,不会扑空,他(她)就候在那儿,如星子值夜。你尽可来去如风,更无利益缠绕,天高云淡,干干净净。
名隐陈继儒如此描绘自己的神交:“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余无友,则友古之友松竹、友云山者。买舟载书,作无名钓徒。每当草蓑月冷,铁笛风清,觉张志和、陆天随去人未远。”陆天随即陆龟蒙,与作者隔了近八百年。
“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我喜欢散步式的活法,那种挂着草鞋、脚上带泥的徒步人生,那种遛遛哒哒、拖鞋节拍的人生。而现代人崇尚皮鞋与轮胎,无缘泥泞和草木,乃疾行式的活法,是沥青路和跑步机上的人生。
一个人,肉体栖居当代,只有“个体的一生”,但心灵可游弋千古,过上“人类的一生”。种一片古意葱茏的林子吧,得闲去串串门,找几位熟人、朋友吧。
(取材于王开岭同题散文)
1.补写出【甲】【乙】两处诗歌原句。
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葱茏(cōnglóng):草木青翠而茂盛的样子,与“焦糊味”相对。
B. 鲜(xiǎn)有:少有。鲜,少。
C. 去人未远:去,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中的“去”意思相同。
D. 行无友:朋友。与“友松竹”“ 友云山”中的“友”用法不同。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常常以读古画、诵古诗来摆脱情绪上的低落。
B. 在现代社会,还是要充分肯定欲望、理想的价值。
C. 作者说“知音难求”,是慨叹难与古人心灵相接。
D. 心灵可以游弋千古,因此并不排斥疾行式的人生。
4.作者认为与古人相接的途径或方式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5.文章两次引用陈继儒的诗句“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有什么作用?
6.作者强调要“在古代有几个熟人”,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概括。
阅读《红楼梦》中《终身误》《枉凝眉》两首曲子,回答问题。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1.曲中,“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分别指的是贾宝玉和_________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些语句使用了谐音字,如“雪”与“____”谐音。从曲子的内容看,这里描述是贾宝玉结婚之____(填写“前”或“后”)的情形。
2.下列曲子里的事物,都指同一人的一项是
A. “金”“玉”“高士”
B. “玉”“石”“美玉”
C. “玉”“木”“仙葩”
D. “金”“仙葩”“高士”
3.对这两首曲子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枉凝眉》中所说的“奇缘”与《终身误》中的“良缘”所指相同。
B. 《枉凝眉》中“枉自”“空劳”与《终身误》中的“美中不足”同义。
C. 《终身误》中“空对”的也就是《枉凝眉》中的“水中月”“镜中花”。
D. 《终身误》中“寂寞”是因为《枉凝眉》中眼中的“泪珠”已经流尽。
4.有人想用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观点来劝说贾宝玉,你觉得合适吗?说明理由。
5.这两首曲子,运用了相同的写法。请选择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写出其表达效果。
6.《终身误》中有许多三字结构开端的句子,如“都道是……”“空对着……”,请从你读过的词中,写出两个这样的句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①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微之: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左降:贬官
B.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衣食
C.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尽
D.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弥:满
2.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B.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C. 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 今夜封书在何处?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顷所牵念者 平生所好者
B. 且云危惙之际 君知之乎
C. 微之于我也 流水周于舍下
D.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平生故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 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 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 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受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6.简要概括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材料三】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甲】并没有完全坍塌,乡村社会错综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和邻里关系依然广泛存在。作为农村中有声望、有能力的乡贤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依然重要,他们协调冲突、以身作则提供正能量的作用不可或缺。
现代社会存在两种乡贤,一种是“在场”的乡贤,另一种是“不在场”的乡贤。有的乡贤是乡土文化的看护员,既扎根本土,同时又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还有一种乡贤出去奋斗,有了成就再回馈乡里,他们可能人不在当地,但由于通讯和交通便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他们的思想观念、知识和财富都能影响家乡。
在乡村的【乙】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让乡土社会更好地粘合起来,让社会转型中的个人和家庭得到社群的关注,让人拥有认同感,乡贤就是能起到这种作用的粘合剂。乡贤大都对传统和现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析】
一方面,他们扎根本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情况比较熟悉;另一方面,他们具有新知识、新眼界,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有一定把握。因而,现代乡贤成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
在以城镇化为主要表征之一的现代化进程中,【丙】 ,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矛盾。乡贤在村子里地位比较高,村民比较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可以起到弥合社会分歧的作用,使社会改革发展进程在乡村这一层面变得更加平顺,有利于农民、农村顺利融入现代化进程,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乡贤用自己的知识和人格修养成为乡民维系情感联络的纽带,让村民有村落的归属感和社区的荣誉感,这样的乡贤文化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
当代中国需要乡贤文化的复兴。这不是传统士文化的回归,而是要实现社会贤达和社会体系的有机融合、现代社会治理在乡村基层的有效落实。我们当然不能回到过去,但在依法治乡、完善现代乡村治理的同时,也应强调乡贤对于当下乡村稳定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让村民行为有法度、价值有引领、操守有规范。
(取材于张颐武《重视现代乡贤》)
1.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护员:严格地固守乡土文化。
B. 粘合剂:使乡土社会更加和谐。
C. 桥梁:联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D. 纽带:维系乡民间情感的联络。
2.下列语句分别填写在“材料三”中甲、乙、丙三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传统社会纽带越来越松弛 ②传统秩序 ③传统社会的架构
A. ③①②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3.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呼唤乡贤文化复兴的意义。
【材料二】
尽管对于“新乡贤”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学术定义,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认同的标准和资质也有差异,但它无疑囊括了当代乡村社会中所有有道德、有能力以及有威望的个体。新时代农村的新乡贤,与传统农村的乡绅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也有了一些变化。从职业上来看,传统乡绅主要由读书人组成,不管有没有为官的经历,至少都参加过科举,具有社会威望和个人财产;新乡贤则可以涵盖各行各业的人物。从负责的公共事务上来看,传统乡绅要负责征收赋税,因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但是,当代中国的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工商业,延续千年的农业税的取消,自然不需要新乡贤来催缴农村的税赋。传统的乡绅需要维持乡村社会的治安,教化民众,因为传统乡村社会主要依靠道德规范和村规民约等习惯法来维护秩序。但是,在当代农村,各项制度日益完善,社会分工也更为明确。这些都使得新乡贤不再需要像传统乡绅那样包揽几乎全部的乡村日常事务。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知识精英,对于新乡贤的认可主要基于两点。其一,要有广泛的道德影响力,这一点与传统乡绅是一致的。新乡贤要致力于自我道德的完善,这一完善的过程是通过以能力帮助他人、用财物救助他人和以人格魅力感化他人来达到的。在新乡贤的品质中,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二者缺一不可。无专业技能,则不可能具有合法致富的手段;无社会责任感,则不能在公共事务中对乡村社会有任何贡献,也就无法成为道德楷模。其二,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地位,并且能够带领村民致富。在传统社会,深受儒家观念影响,大多言义不言利,乡绅即使具有经济优势,也不能强调这方面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农村要改变过去落后的面貌,就必须要发展经济。所以,能够带动一方村民致富的能人,自然被视为新乡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乡贤与传统乡绅最大的不同,将“义”与“利”进行了完美结合,而传统的乡绅主要只是完成了“义”的部分。可见,社会对于新乡贤资格的认可,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致的。
(取材于吴灿《从乡绅到新乡贤》)
1.相比传统乡贤,下列专属于“新乡贤”特点的一项是
A. 有财产、有知识 B. 包揽乡村事务
C. 有道德影响力 D. 带动乡民致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作品中的人物,可以称为“乡贤”的一位是
A.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B. 赵太爷(《阿Q正传》)
C. 贾雨村(《红楼梦》) D. 华子良(《红岩》)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何谓乡贤?古人认为“士大夫居乡者为绅”,“士大夫”是指取得了一定功名(如秀才、举人等)的读书人和官员,“居乡者”明显是对官员的界定,是指离职(即退休、罢官、丁忧等)卸任回乡的官员。
乡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与家乡形成了一种永久性的联系,因而从内心里生发出一种无法抹去的故土情结。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品德高尚的乡贤无不尽可能地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的反哺行为呈现出三种精神:
首先,正义精神。众所周知,官员在地方上胡作非为的不良行径并非个案,老百姓恪守“民不与官斗”,因为他们深知“胳膊拧不过大腿”,且“山高皇帝远”,斗则必输无疑。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则不一样,孔孟思想在他们心里根深蒂固。按照孔孟思想,任何社会都应该有正义,否则,社会就会乱套,陷入无序状态,人性也会被扭曲。所以,作为孔孟之徒的乡贤对不法官员的检举,不仅是为老百姓抱屈鸣冤,更是对社会正义原则的维护。
其次,公益精神。乡贤大多热心于公益,地方上的各种公益活动,几乎都有乡贤的身影。大凡修治城垣、道路、桥梁、育婴堂以及赈灾等,乡贤既要大力倡导筹办,又要带头捐资,同时还要主动参与主管监督。
再次,服务精神。乡贤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关注,不仅同情他们的艰难生活,还积极寻求各种可能的途径帮助他们。对老百姓内部的矛盾,乡贤也积极参与调停,以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百姓之间的纠纷的顺利解决,一方面是对乡贤的信赖,一方面也体现了乡贤诚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服务精神。
一句话,为地方谋发展,为百姓谋福利,反哺家乡是乡贤精神的动力。正是因为具备了这些崇高的精神品质,大大强化了老百姓对乡贤的认可与期待。对那些为地方做出贡献的乡贤,不仅生前得到老百姓的敬重,殁后也对他们不遗馀力地加以表彰,把乡贤载入地方志中,让他们流芳百世,名垂青史,体现了老百姓对德高望重的乡贤的充分认可。
(取材于黄彦弘《乡贤精神的继替》)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资质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有影响力 B. 有故土情结 C. 年纪大 D. 有精神动力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乡贤作用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维护正义 B. 倡导公益 C. 维护稳定 D. 丰富文化
3.下列词语,不专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A. 士大夫 B. 功名 C. 丁忧 D. 地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