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

欧洲有一种米罗虾,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的最深处,从未见到过一丝阳光。一天,一只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想去浅水区感受一下煦暖的阳光,那感觉只听长辈们描述过,但它从未真正感受过。

当它独自游到浅水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它感慨万分,依依垂柳,暖暖阳光,周围的鱼儿们自由自在地摇着尾巴,欢快地穿行于青青水草间。它长长地叹了口气,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突然,它的胸口感到了一丝憋闷,还没来得及反应,就昏昏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认清自己 如果没有认清自己,刘翔可能只是一个平庸的跳高选手,如果没有认清自己,高尔基的歌唱事业会使世界文坛失去一颗明星;如果没有认清自己,文斯卡特可能到现在依然在酒吧里吹萨克斯。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方向才会走向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智慧。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曾经说过:认清自己,找准位置,瞄准方向,向前冲就好了。“这位南非著名的领导人对于认清自己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做到了。20多年的监狱生活使他的眼睛变得浑浊,却没有让他的心迷失方向。他知道何为对错,认清了人民民主和种族平等的道路,最终迎来了圆满的故事结局。在苦难中认识自己不易,在苦难后坚持清醒更是一种智慧。是认清自己让曼德拉找到了方向,也是认清自己,让他走向了成功。 认清自己是一种勇气。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在人生的中后期遭遇了包括文革在内的一系列磨难,迷茫过,也怀疑过自己的文字。但事情过后,经过仔细的考量,他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没有找任何的理由,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正是基于他勇于面对过去认清自己,巴金先生写出了《随想录》等几部著作,被誉为“说真话的文人”。无独有偶,李世民也是因为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谏官的批驳,才能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清社会现实,认清前进的道路。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贞观之治的辉煌。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发展方向,但他们被人铭记的原因却是一样的——认清自己。如果巴金先生没有认清自己,《随想录》不过是肤浅的玩物而已,如果李世民没有认清自己,贞观之治便无从谈起。 认清自己,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反之,我们将会在迷雾中走失,甚至走向失败。 美国总图胡佛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他不但没有认清自己,而且没有认清国家的形势,一些列错误的政令导致在美国恶性蔓延,最终导致自己在人民各的呼声中惨淡下台。同样的清政府也是盲目的自以为是,认为“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最终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一穷二白的局面„„而现在,类似于“我爸是李刚”等不知自己轻重的话依然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前车之鉴还不够多么?一定要到祸事临头才能认清自己么?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对自己的清醒认识,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于己、于家、于社会都绝非好事。 清醒的认识自己,是我们成功的基础,苏轼认清了自己,通过努力成为一代大家;罗斯福认清了自己实行新政,带领美国走出泥潭。做人需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这需要智慧与勇气,但他回报给人的,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世界。认清自己,使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认清自己,使我们走向成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寓言类的材料作文题,读后可知,材料主要讲述了米罗虾不听长辈们的劝告而独自游到浅水区最终导致死亡的寓言故事内容。可根据寓意及材料关键词构思立意。例如,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舞者,与其羡慕别人的舞姿,不如坚持最适合自己的节奏,跳出最适合自己的舞蹈。贪恋浅水区生活的米罗虾错推了生活之门,其遭遇隐含着深刻的哲理:不安于现状也要量力而行,在春天里开花,在秋天里结果,应是成长、生活的不二法门。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寓言类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根据命题人意图来确定寓言中的主体对象,但次要对象的分析也不可忽视。由寓言故事的分析,扣紧因素一一对应,转移到现实,立意不易失误。可采用对比列举法和抓关键词句法。对比类寓言材料中常在主体因素对比里凝聚一个或多个人生哲理、社会道理,这个道理在审题时一定要找出来。抒情评价类寓言材料中往往有一些评价议论性的句子,它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例如本题,考生若根据“米罗虾忽然心血来潮”“觉得水下生活实在是太委屈自己了”“还没来得及反应”等词句表明“寻找光明”“追求幸福”“执着探索”等属立意跑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中“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正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 “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 前两联写了作者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 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

E. 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戴望舒《雨巷》)

(3)                   ,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6)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2.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薄也

C.夫晋,何厌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3.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说曹操,曹操未必到?

近日,河南公布“发现曹操墓”后,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一些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

研究汉魏石刻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说,他认为曹操墓的认定“非常搞笑”。专栏作家、历史学者陶短房认为曹操手下的军官墓里都可能放一把曹操用过的武器,“如果我非要说这是许褚的墓地,他拿什么反驳?”而与安阳隔漳河相望的河北邯郸也提出疑问,认为曹操墓更可能在漳河北岸的邯郸。

“确认曹操墓必须得有过硬的证据。”刘心长的质疑集中在陪葬品、周围墓葬和头盖骨的考证上。66岁的刘心长,从事历史研究30余年,从邯郸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主任岗位上退休,著有500多页的专著《曹操墓研究》。

刘心长的第一个疑点,指向那几块关键性的石牌和石枕。这些圭形石牌,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虎大刀”等字样。刘心长的疑问是,曹操死后被汉朝皇帝追封“武王”,是在曹操下葬之前还是之后,这个时间无从查考。如果是在下葬之后,那么有没可能把墓再打开来,将刻上新封号的物品埋进去?刘心长还有一大疑问:“曹操在遗嘱中要求他的墓‘无藏金玉珍宝’、‘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那么在这个墓中出土的250件器物中,为什么会有金、银、铜、铁等金属物件,甚至玛瑙、玉石等珠宝?”

“曹操墓不可能是孤零零一个墓,周围会有群墓。”刘心长说,“曹操的大将夏侯死后也葬在邺城附近。如果安阳的墓周围有重要的文臣武将的墓,这也能说明问题。”刘心长在其著作中对曹操墓的位置进行了研究,他画出的曹操墓地图分为北区和南区。以邯郸和安阳分野的漳河为界,河北磁县讲武城乡以西和时村英乡中南部视为北区,河南安阳安丰乡属于南区,共5平方公里。两区都在曹操遗嘱所描述的方向上。刘心长说:“这两个区域都有可能,我更倾向于北区。”他的理由是,曹操主张“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从这一带的情况看,南区北临漳河,难以埋葬公卿大臣,且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

唐朝诗人王勃《铜雀棘二首》中也写道:“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刘心长解释说,高台即铜雀台,西北望即望向曹操墓。“从今天尚存的铜雀台遗址的方位看,如果曹操墓在安丰西高穴,那就是‘西南望’了。”

针对学者以及大量网友提出的质疑,挺河南的中国社科院相关专家昨日做出回应,他们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梁满仓。

疑问一:曹操死在了洛阳,怎么会选在古邺城建墓穴?“我觉得这样做非常正常。”梁满仓说,曹操的一生,与洛阳、许昌、邺城三个地方有着紧密的联系,许昌作为一座帝都,曹操在这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另外曹操也经常在洛阳活动。但曹操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主要集中在邺城这个地方。另外,据考证,曹操家族的宗庙就修建在邺城附近。疑问二:为什么墓内没有墓志铭?“据我所知,在东汉同时期出土的墓穴当中,尚未出土墓志铭。”刘庆柱表示,墓志铭较多地出现在东汉以后的朝代,因此,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并不意外。不能单纯以有没有墓志铭和哀册这一标准来断定曹操墓的真假。疑问三:曹操是盗墓行家,为什么墓地没有重重机关?刘玉柱说,虽然曹操曾经做过盗墓的勾当,但称为盗墓行家,此说并不严谨。据他所知,大多数古墓中,也是没有所谓的机关的,曹操在墓中安装机关的可能性也相当小。疑问四:能否找到曹操的后人做DNA鉴定,确认一下?“谁能找到曹操的后代?即使找到了,谁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他就是曹操的后人?”对此,刘玉柱表示,寻找曹操后人难度大,不太现实。

但有网友提出,可以找到当时曹氏家族的墓地,进而提取其家族成员的DNA,与曹操的头盖骨相比较,该做法还是比较有可行性的。但从生物遗传学角度来看,曹操的头盖骨中能否提取到有效的DNA,这个很难说,仍需相关专业人士确认。

1.下列对一些学者认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新说的理由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有学者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此墓是曹操而非许褚、夏侯惇的墓。

B. 曹操在遗嘱中要求他的墓无藏金玉珍宝,在这个墓中出土的250件器物中,这些都有。

C. 根据王勃的诗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高台即铜雀台,西北望即望向曹操墓。从今天尚存的铜雀台遗址的方位看,如果曹操墓在安丰西高穴,那就是西南望了。

D. 河南安阳安丰乡土壤肥沃,不符合曹操要葬在瘠薄之地的要求。

2.下列关于挺河南的说法,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曹操经常在洛阳活动,但曹操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都集中在邺城这个地方,连曹操家族的宗庙也修建在邺城附近。

B. 东汉以后的朝代才出现墓志铭,因此,曹操墓中没有发现墓志铭并不意外,在东汉同时期出土的墓穴当中,尚未出土墓志铭。

C. 现在如果找到了曹操的后人就可以证明墓中安葬的是曹操,但现在确认曹操后人的工作难以开展。

D. 即使找到当时曹氏家族的墓地,进而提取其家族成员的DNA,也并不能确定现在墓中安葬的是曹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日,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引发各方质疑,两位刘姓专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B. 刘心长认为在陪葬品、周围墓葬、头盖骨和哀册的考证上,目前证据还不够充足。

C. 曹操遗嘱描述的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也就是重要的文臣武将陪葬在安阳的墓周围并无发现。

D. 刘庆柱等专家认为从墓的选址、墓志铭、墓内无机关等角度都可能证明墓内葬的是曹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摘自《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瑞典文学院的演讲》,有删节)

1. 童年的一次失手,成了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最早”有深意吗?请简要说明。

2.母亲为什么说“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谈谈你的理解。

3.“母亲泪流满面”,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