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追求故事性,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致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须要重视小说的语言。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语言应该是小说的本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实现,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语言水平的低下,就是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低下,容易造成诗性的缺失。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那样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来进行小说创作,重视炼字造句,重视叙述语言风格的选取,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此外,还应充分重视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和非形态语言的特点,谨慎过度使用“欧化”句法,而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方能彰显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有魅力,使语言更具诗意,从而整体提升作品的诗性。唯其如此,方能从语言层面上为诗性的建构增加一枚沉重的砝码。

最后,要注重意象的营构。“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创作者应该“窥意象而运斤”。其实,意象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必然能够增强其诗性魅力,从而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交叉小径的花园”之于博尔赫新,“边城”之于洗从文,“晚饭花”之于汪曾祺,“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诗意感受和宙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此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这昭示出意象的营构对于小说诗性建构的重要性。当代小说创作者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在自己的作品中苦心经营意象,因为意象是主观和客观、现实与抽象的统一体,如果能够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意象,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诗性,承载更广阔的思想蕴涵,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旨,同时也能够生发出事半功倍的审美效应。

    (选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小说作品过分注重对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故事性追求,就丧失了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

B. 过分注重“故事性”和绝对“写实”会使小说平庸且缺乏诗意,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浓郁的诗意。

C. 小说必须要有诗性。诗性不能直接地描摹现实,而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它是艺术的终极属性。

D. 小说创作者过度书写“恶”与“丑”,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就背离了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使读者心生厌恶。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却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

B. 因为语言能力是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始终标示着小说的创作水准,所以必须重视小说的语言表达。

C. 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来进行小说创作,重视炼字造句,追求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D. 语言应该是小说的本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实现、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创作者应该“窥意象而运斤”。

B. 意象不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则必然能够会增强小说的诗性魅力,从而使小说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 当代小说创作者如果能够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意象,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诗性,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D. 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也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

 

1.C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C项,原文“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的主语是小说而不是诗性。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题关键词“不符合”, 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中A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中D项,原文是“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而不是所有的意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特朗普  ①______时常语出惊人、气焰嚣张、还曾更换党派, ② ______正因为如此,他显得更真实。卢卡斯说:“特朗普就像一个糟糕的政治爵士乐手,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一点什么时候会成为他的致命伤有待密切观察。” ③______,对希拉里•克林顿来说,寄希望于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④____不够的。拉米说,“ ⑤____希拉里真想有机会取胜,⑥ ___她的言谈举止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人性光辉,必须能够和普通的选民进行真实的交流。”

A. ①虽然②但也许③因为④/⑤因为⑥所以

B. ①只有②才③/④确实⑤当⑥不应

C. ①如果②就③/④此外⑤因为⑥所以

D. ①虽然②但也许③但是④/⑤如果⑥那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B. 2016年7月交通部继颁布《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赋予网约车合法地位后,10月各地关于网约车管理的征求意见稿陆续出炉。

C. 有专家曾指出,进入机器工业的中国对工匠精神来说尤为重要,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制造,才能让中国制造业的筋骨更为强健,继续稳步前行。

D. 10月17日,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中国时隔三年再次进行载人航天发射。此举打破了中国载人航天在轨飞行时间的新纪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______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______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______ 的。

A.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B.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C.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D.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都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

B. 歌、行、引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句或者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胡规定。

C.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的作者是刘向。

D. 《诗经》和《楚辞》分别代表着我国先秦最高的文化成就,同时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