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小题。 (一) 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

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小题。

(一)

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取材于《汉书·董仲舒传》)

(二)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取材于《说苑·反质》)

(三)

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同舍赵孝孙仲修,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赵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何者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缯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学圣人。”某闻言,顿若有悟。阮元曰:“学兼诵之、行之。”朱子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进自不能已矣。”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所重者为“学”,公明宣三年不读书,所重者为“习”,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庶乎君子。

(取材于《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

【注释】①辟雍: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莫见其面     或:有时

B. 某意不       怿:高兴

C. 自无作       辍:停止

D. 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居参之门          恭俭不懈惰

B. 宣说之              仲修勉

C. 何者为学          方可学圣人

D. 某闻言            进自不能已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B. 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

宣(我)对这三个方面心悦诚服,却没有学成

C. 仲修中选而某被黜

仲修被选中而我被罢免

D. 非絺章缯句之谓

不是(学)所谓的辞藻华丽的文章

4.下面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为儒家经书,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 曾子,即曾参,曾皙之子,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

C. “宣和”为年号纪年,“庚子”和“辛丑”为干支纪年,“庚子”年与“辛丑”年前后相连。

D. 父“赵孝孙仲修”, 是“姓”“名”“字”的合并,与《游褒禅山记》中的“萧君珪君玉”同。

5.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6.三段材料对“学”的认识各有不同,董仲舒侧重学的方法,即学习要_____;后三者强调学的内容,其中,公明宣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曾参的“学”是_________,赵仲修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三倡导的学习观是什么?请联系当下现实谈谈这种学习观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1.A 2.D 3.C 4.A 5.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曾参离开坐席道歉道:“我比不上公明宣,我还是学习吧。”(“避席”“谢”“其”各1分,句子通顺1分) 6.专心/精力集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公明宣:学习(模仿)老师的做人(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待人处事); 曾参:读书; 赵仲修:学习圣人(之言之道) 7.从学习的内容上、观念上谈 示例:我认为“学而时习之”是读书并时时行动的意思(“知行合一”、“认识加行动”、“理论加实践”)。当今社会,这样的“学而时习之”尤其必要,书本学习加之身体力行,将所学与行动结合,避免了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众多的游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书本学习。 【解析】选自《汉书·董仲舒传》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 1.试题分析:或:有的(弟子)。 2.试题分析:A 通“尔”,你/连词,表并列;B 代词,你/代词,我;C介词,把/连词,来。 3.试题分析:“黜”解释为“罢免”错误,根据文意是没选中的意思,因为“贬退”,因当时没有做官解释为“罢免”错误。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文意的前后搭配。 4.试题分析:应为《左传》 5.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避席”“谢”“及”“而已”的翻译。 6.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意概括内容“专心”“公明宣:学习(模仿)老师的做人”“曾参:读书”“赵仲修:学习圣人(之言之道)”。 7.试题分析:首先概括材料三是“从学习的内容上、观念上谈”,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而时习之”是读书并时时行动的意思(“知行合一”、“认识加行动”、“理论加实践”)。然后分析当先的意义:当今社会,这样的“学而时习之”尤其必要,书本学习加之身体力行,将所学与行动结合,避免了学生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呆子,众多的游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书本学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二

伴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数字化,被记录,被跟踪,被传播,大量数据产生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给予我们社会及个人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其带来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大数据这一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其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每一次点击,录入行为都会在云端服务器上留下相应的记录,特别是在现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网络连通,同时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被网络所记录,这些记录被储存就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从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数据的采集并没有经过用户许可而是私自的行为。很多用户并不希望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被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但又无法阻止。因此,这种不经用户同意私自采集用户数据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往往把他们所采集的数据放到云端服务器上,并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保护。但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脆弱和加密措施的失效会产生新的风险。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要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管理,但云端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使得这种管理的难度加大,账户劫持、攻击、身份伪造、认证失效、密匙丢失等都可能威胁用户数据安全。近些年来,受到大数据经济利益的驱使,众多网络黑客对准了互联网运营服务商,使得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的数据被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并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个人信息安全。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因此基于对这些数据分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侵犯用户的权益。近些年来,由于网购在我国的迅速崛起,用户通过网络购物成为新时尚也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但同时由于网络购物涉及到的很多用户隐私信息,比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收货地址、联系电话,甚至用户购物的清单本身都被存储在电商云服务器中,因此电商成为大数据的最大储存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电商通过对用户过往的消费记录以及有相似消费记录用户的交叉分析能够相对准确预测你的兴趣爱好,或者你下次准备购买的物品,从而把这些物品的广告推送到用户面前促成用户的购买,难怪有网友戏称“现在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电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大数据的使用为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电商面前普通用户已经没有隐私。当用户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行使自己的隐私权时会发现这已经相当困难。

由于数字化信息低成本易复制的特点,导致大数据一旦产生很难通过单纯的删除操作彻底销毁,它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认为“数字技术已经让社会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则是完美的记忆”。当用户的行为被数字化并被存储,即便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承诺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之后会对这些数据进行销毁,但实际是这种销毁是不彻底的,而且为满足协助执法等要求,各国法律通常会规定大数据保存的期限,并强制要求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公权力与隐私权的冲突也威胁到个人信息的安全。

1.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下维护个人隐私安全”的措施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

B. 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技术保护

C. 及时消除网络购物的个人信息。

D. 及时处理好公权力与隐私权的冲突。

2.根据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美记忆”指的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二”,具体分析下面的链接材料如何威胁了个人的信息安全。

链接材料:

某比萨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人员拿起电话。

客服: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

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

客服:先生,烦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

顾客:16846146***。

客服:陈先生,您好! 您是住在泉州路一号12 楼120x 室,请问您想要点什么?

顾客:我想要一个海鲜比萨⋯⋯

客服: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

顾客:那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吃这种的?

客服:您上星期一在中央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

顾客:好。那我要一个家庭特大号比萨,要付多少钱?

客服:99 元,这个足够您一家六口吃了。但您母亲应该少吃, 她上个月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处在恢复期。

顾客:那可以刷卡吗?

客服:陈先生,对不起。请您付现款,因为您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现在还欠银行4807 元,而且还不包括房贷利息。

顾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机提款。

客服:陈先生,根据您的记录,您已经超过今日提款限额。

顾客:算了,你们直接把比萨送我家吧,家里有现金。你们多久会送到?

客服:大约30 分钟。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骑车来。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我们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行驶自动跟踪系统记录。您登记有一辆车号为SB -748 的摩托车,而目前您正在解放路东段华联商场右侧骑着这辆摩托车。

顾客当即晕倒⋯⋯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百度曾经发布了一个统计结果,叫《中国十大“吃货”省市排行榜》。榜单上的一些内容非常有趣,像北京网友最经常问的问题是“某某的皮能不能吃”;内蒙古网友最关心“蘑菇能吃吗”,宁夏网友最关心的竟然是“螃蟹能吃吗”。这个榜单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百度没做民意调查和饮食习惯的研究,而是从“百度知道”的7700万条和吃有关的问题里“挖掘”出来的。

这件事就反映了大数据的________。因为“百度知道”的数据维度很多,不光涉及食物的做法、吃法、成分、价格,还能收集一些隐含信息。比如提问者或回答者的个人信息,用的是手机还是电脑,用什么浏览器。这样,百度就可以得到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的饮食习惯。如果再结合每个人使用的手机或电脑的品牌和型号,分析他们的收入,百度甚至能分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这些隐形维度对于饮食习惯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如果把原来看上去没关系的维度联系起来,经过挖掘、加工和整理,就能得出有意义的统计规律。

接下来我们看看大数据的时效性。它帮助我们做到了很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很多大城市虽然有交管中心,但它们收集的路况信息最快也要滞后20分钟。用户看到的,可能已经是半小时前的路况了,那这样的信息就没啥价值。但是,能定位的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可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用户开放了实时位置信息,做地图服务的公司,就能实时得到人员流动信息,并且根据流动速度和所在位置,区分步行的人群和汽车,然后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给用户带来便利。

光有大数据还不够,还得学会利用大数据。接下来给你讲个故事,看看美国警察是怎么用大数据思维,来打击毒品犯罪的。

毒品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毒瘤。过去,美国警方缉毒的重点是切断南美洲的毒品供应。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样不行,因为有些能提炼毒品的植物,比如大麻,可以在家里种。有人就买下豪宅,外边的花园里种上鲜花,里边装上LED灯,种盆栽大麻。每年卖大麻的钱除了给豪宅分期付款,攒起来还够给第二座豪宅付首付。警察即使怀疑也不能轻易进去搜查。但是到了大数据时代,通过分析智能电表收集的用电量,就能抓住很多在家里种大麻的人。因为以前的老式电表只能记录每家每月的用电量,而智能电表可以记录用电模式。种大麻的房子用电模式跟普通住户不一样,只要把每家每户的用电模式,跟典型的居家用电模式进行比对,就能圈定一些犯罪嫌疑人。

这个案例体现了用大数据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亮点:首先用统计规律和个案对比,做到精准定位。然后在取证时利用相关性代替直接证据。最后,执法成本大幅下降。这都是大数据带给社会的便利。

1.我们从“百度知道”获得和吃有关的大数据中,不能挖掘出的信息是

A. 不同年龄的人的饮食习惯    B. 不同性格的人的饮食习惯

C. 不同性别的人的饮食习惯    D. 不同地域的人的饮食习惯

2.请依次在甲、乙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此段大数据的特征。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多维度    便利性    B. 有规律    时效性

C. 多维度    时效性    D. 有规律    便利性

3.下列条件不能成为交通部门获得城市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必备的是

A. 智能手机    B. 定位仪器

C. 地图服务公司    D. 实时定位系统

4.美国警察利用大数据思维分析了哪个关键数据破获了毒品案

A. 毒品交易    B. 豪宅分期付款

C. 用电量    D. 用电模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去年冬天,北方多地飘雪,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雪景刷爆了朋友圈。不过有媒体转发的一张照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雪景”:某地,四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积雪。一位环卫工人的脸上沾满了清扫车喷出的污渍,他身上的橙色环卫工作服完全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据了解,他们凌晨2点多就到街头清理积雪,一直持续到上午8点,连口水都没喝。这样的“雪景”也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写的一封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产生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人民生命财产经受了巨大的损失,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大力弘扬。我们倡议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希望大家尽己所能,奉献爱心。愿意捐款捐物的师生请到学生会联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季玫瑰又称紫枝玫瑰、无刺玫瑰,它花香浓郁,花色瑰丽,花期也长,可夏季赏花,秋季观果,冬春看枝,   ①    ;其鲜花可食用、酿酒、入药、提取玫瑰精油,    ②   。四季玫瑰的根部分蘖萌生能力强,③    ,如果不分株会使营养分散而影响其正常发育,导致开花少或不开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