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袁运生让美术拥有“中国芯” 柯 萍 袁运生,是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袁运生让美术拥有“中国芯”

柯  萍

袁运生,是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学生,从青年时代起,就怀揣复兴中国艺术的梦想。1982年他去了美国,1996年回国后,全身心地投入中国传统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从2002年起,袁运生教授带领学生,考察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市的古代雕塑情况。2005年,他提出“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的科研课题,获得首届文化部创新奖,成为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

我们的近现代美术教育是在20世纪初由西方引进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方面,教材一直沿用的是希腊雕刻,这在百年前的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到了20世纪后期,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教育体系的培养下,学生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逐渐丧失本民族的审美与价值观,找不到传达自己文化精神的依托。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它体现的应当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和当代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正如张光直先生所指出的,“用整个的西方文明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中国文明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通过10年的考察和研究,袁运生提出从中国青铜器和传统雕塑复制入手,以取代一直沿用的古希腊、古罗马的石膏雕像,以中国美术经典为主体走向基础课堂,以此为契机,在教学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理念。这对于美术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改变我国近百年来以西方雕刻为唯一范本的不合理结构,更对中国当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古代青铜器和雕塑艺术的发掘整理和再认识,对于我国传统艺术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文化身份的确立,以及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传播和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袁运生不仅提出重建体系的思路,自己还身体力行。至2012年,他率领的课题组已顺利完成了第一期文物考察和复制工作,其中包括山西南涅水博物馆的北魏雕刻24种,山东省诸城博物馆的北朝石刻造像17种,共计41种。

袁运生说:“中国雕刻是一个庞大的造型体系,它不是一种样式的重复。和希腊雕刻相比,中国传统雕刻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高超的艺术性与魅力。”

考察中,袁运生发现青铜器是石雕之外的又一个精彩的造型系统,有着独特的艺术性,从实质上讲,它是一种最彻底的抽象性的艺术创造,具备强烈的精神性的内涵。作为礼器,它是沟通人与天的一种象征性器物,是极具观念性和精神性的独特创造,它的抽象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艺术发展的精神性特征,对后来石雕艺术品和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中西艺术发展脉络的重大差别所在。因此,将复制的青铜器艺术作品作为基础课教材是对基础课内容的一次重大提升,也是课题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所以,第二期的考察工作除了继续考察相关省份的博物馆,有目的地选定第二批复制对象,完善教材选择工作外,袁先生带领课题组已经开始启动青铜器的复制工作,并得到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目前,第一批的青铜器复制工作已经开始。

在实践方面,2012年9月,袁运生率领的课题组开设了“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基础教学高级研修班,邀请八大美院基础部教学骨干,共同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念及表现方法如何进入素描教学。学员们对教学及考察活动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并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语言的探索中。

【相关链接】

袁运生说,不同地域石质的不同,使雕刻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复制山东与山西的雕刻应用于基础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中国古代雕刻的多样性与卓然成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张光直认为,用整个的西方文明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中国文明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提出了重建体系的思路。

B. 袁运生从中国青铜器和传统雕塑复制入手,在教学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独特的造型和审

美理念,让中国美术经典走进了基础课堂。

C. 中国近现代美术基础教育教材一直沿用希腊雕刻,让学生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

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求。

D. 袁运生带领课题组将开启青铜器的复制工作,并开设“中国传统雕塑的复制与当代中

2.下面对袁运生性格特点与青铜器特性的分析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 袁运生志向高远。他从小就怀有复兴中国艺术的梦想,回国后就投入到中国传统艺术

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中。

B. 袁运生具有开拓创造精神。他只身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念及表现方法如何进入

素描教学,建构起了独特的造型理念。

C. 袁运生做事踏实,认真,身体力行。他从2002年起,带领学生考察了中国15个省200

多个县市的古代雕塑情况。

D. 青铜器作为礼器,它是沟通人与天的一种象征性器物,它的抽象性极大地提升了中国

艺术发展的精神性特征。

E. 中国青铜器是一个与别的国家雕刻完全不同的庞大的造型体系,中国石雕又是一个精

3.为何有人说,我国美术教育基础教材不应该一直沿用西方雕刻范本?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理解。

 

1.C 2.CD 3.①中国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有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国的美术教育体系应体现中国精神文明的优秀传统和当代艺术发展的新的可能性,而用整个的西方文明的理论体系,无法解释中国文明的发生与发展的历史。②西方雕刻范本已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教育体系的培养下,学生远离中国传统艺术的根基,逐渐丧失本民族的审美与价值观,找不到传达自己文化精神的依托。(答对一处给2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选项中A项,应是袁运生提出了重建体系的思路。B项,“让中国美术经典走进了基础课堂”说法欠妥,原文是“……以中国美术经典为主体走向基础课堂”,把未然变成已然,这只是袁运生提出的思路,还未变成现实。D项,应是“袁运生带领课题组已经开始启动青铜器的复制工作”。 2.试题分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A项应将“从小”改为“从青年时代起”。B项,原文是“共同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观念及表现方法如何进入素描教学”“在教学中逐步建构起中国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理念”。E项,原文是“和希腊雕刻相比,中国传统雕刻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审美体系”“袁运生发现青铜器是石雕之外的又一个精彩的造型系统,有着独特的艺术性”。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3.试题分析:题干 中答题关键词“我国美术教育基础教材不应该一直沿用西方雕刻范本” “请结合材料,谈理解”,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①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场出现了三股大的文化潮流:一是“国学热”。在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应而生,社会大众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二是关注现实的影视作品受到大众追捧。三是网络游戏悄然诞生。上述三者以“国学热”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如果从大众消费文化的角度来看,后者才是最大的赢家,它经过10多年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网络文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

②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们刚刚走出校门,甚至仍然在读,他们涉世未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亦处在懵懂阶段。然而,他们热情好学,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熟悉网络虚拟环境;他们思想活跃,在线编写故事毫无心理羁绊。他们占据的时空优势和读者优势是传统作家所缺乏的,读者喜欢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和唯一目的。由于作者读者是同代人,人生经历与感受容易产生共鸣,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国学热”和“在线游戏”成为网络文学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或许是一种偶然,但其促使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的形成实是一种必然。

③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首先是在审美上的高度认同,其次是在形式、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再次是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在男性向写作和女性向写作中,这一关系又显示出不同的特点,男性向写作多取其意蕴,女性向写作则取其形态。

④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取法古人的却比比皆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当中,书场、茶舍是其生根发芽的场所。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辽阔的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在这一点上网络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存续有相通之处。

⑤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夹叙夹议,对历史人物心理活动的大胆推测,其借古论今的演绎技法继承了古代话本小说的叙事传统。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孙晓的《英雄志》、打眼的《黄金瞳》等,无不承袭古人智慧,而又具有现代视野。树下野狐的《云海仙踪》则直接脱胎于《白蛇传》。

⑥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宝藏,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从《后宫甄嬛传》《悟空传》等网络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与发扬,到目前为止仍然是零散而浅显的,表象化的成分居多,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作品只是凤毛麟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学热”的出现,表明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提高、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热情已再次被点燃。

B. “国学热”虽然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但它最终不是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是悄然诞生的网络游戏。

C. 网络游戏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网络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文化背景。

D. 网络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和发扬是零散而浅显的,真正吸取精髓、发扬光大的网络作品很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网络文学年轻的作者涉世不深,缺乏社会阅历,几乎未接受过写作训练,对文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处于懵懂状态。

B. 年轻的网络文学作者好学,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占据着时空和读者的优势。

C. 审美上的高度认可,形式与内容上的直接借鉴和翻写、延伸,打破时空限制赋予历史以现代想象,这三方面体现了网络作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联系。

D. 网络文学极少有效仿现代文学之作,而更多的是取法古人;网络文学将要形成一代人文化消费范式,使古典文脉得以接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传至今的我国文学经典往往都曾流行于民间大众之中,而网络文学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实现了与大众的心灵契合与对接。

B. 作者在第⑤段中列举作家作品,意在说明网络文学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古典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

C. 网络文学的读写现场迅速形成并日渐扩大、新的文化标识和偶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其原因是作者与读者的人生经历、感受相同或相似。

D.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网络文学作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寻找宝藏,吸取精华,逐渐与中国古典文学建立了特殊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立明在《动物游戏之谜》中写道:“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人类也时常在游戏,目的是什么?请把你的见解或心得体会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上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台风、洪水等因瞬间破坏力巨大而更受关注,相比之下,   ①  。其实,由于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在我国的气象灾害中是造成损失最重的。旱灾主要由气象因素造成,    ②    :比如温室气体排放、植被破坏、水源过度开发等都会增加旱灾发生的频度和灾害程度。目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限,气候稳定几乎完全依赖地球环境在可调节范围内的自我修复,     ③    ,或将造成雪崩式的环境突变,后果不堪设想。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②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

③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

④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

⑤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

⑥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                

A. 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④①③⑤⑥②    D.③⑤④①⑥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