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时光如白云苍狗,转眼之间大学三年的时光都已从指间流走,我们躲在象牙塔里只是单纯学习的日子也似乎已经结束了!

从善如登,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肯纳谏的皇帝了。但他接受意见,并不意是那么痛快,思想斗争往往也是很激烈的。

④以上是本人对于安庆老城区建设集贤南路暨菱湖南路“城北高架”的设想,刍荛之见仅供城市决策者和设计、建设者参考。

⑤萨缪尔·贝克特所写的《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戈多”指西方的上帝,戏剧主题晦涩,让读者不忍卒读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⑤

 

C 【解析】试题分析: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白云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此处属于望文生义。刍荛之见,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不忍卒读,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飞湍、瀑流、山崖、转石,配合着雷鸣般的巨大声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句表现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洲③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注】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口。③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已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边拔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需禁烟火,只吃冷食。

B. 首联中,“去年”“今年”虽只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已大不相同,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人生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 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已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心生怜爱,有感于盎然的春意生机。

D. 颈联以“吴州春草”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作者却感物伤怀,感情深沉而痛楚。

E. 前四句运用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诗人惆怅落寞的情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①。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王践祚,拜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②。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

【注】①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②赓和:依韵唱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B.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C.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D.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的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动请求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和它表意相同的词语还有致仕、致政、休致、填沟壑等。

B. 子、公,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自周代开始自高到底依次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 宫体诗,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亦称“宫体”。

D. 浮屠,佛教语,亦作“浮图”,分别有佛、佛教、和尚、佛塔等义项。文中的“浮屠”和“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的“浮图”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世南沉静好学。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甚至十几天不洗脸梳头。

B. 虞世南刚正守节。在隋朝任职时,虞世南因性格刚正而多年得不到升迁,但他丝毫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C. 虞世南很有谋策。面对山崩、水灾的情况,虞世南进言唐太宗借鉴汉文帝时的解决办法来惠民稳定局面。

D. 虞世南忠直诚恳。虞世南外表虽弱但内心意志坚强,议论政事坚持正确意见,连唐太宗都有感于他的诚恳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 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 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 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 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 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 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表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C.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

D. 节选部分中,双水村杜志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

2.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    水鹿

初唐的天空,星光灿烂。

在后人看来,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珪、尉迟敬德、李世勣……一个个激情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他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瑀攻击过他,“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

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常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宫,谁都不多说什么,好像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观的宏图大卷。

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643人,房玄龄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贞观的最后一年他已过世之外——他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提醒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

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

这22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勣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

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71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32年。

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节选自《读者》)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了魏征,王珪等人的激情张扬、骄傲。个性鲜明,为的是反衬房玄龄的沉稳、低调大度的性情。

B. 房玄龄作为宰相处理政事的人文环境并不太好,作者描写人文环境,突出了房玄龄的执政能力和隐忍性格。

C. 房玄龄是出名的“怕皇帝”者,他被皇帝当作“出气筒”,逆来顺受,他的软弱性格导致他做事也不干脆。

D. 作者在叙事时,通过运用把人物放置在具体的场景中来刻画的手法,使传主的形象血肉丰满。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中叙述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房玄龄玩笑的事件,从房玄龄的回话中可以看出房玄龄的机智。

B. 房玄龄身为重臣,几十年来,没有做过大事,处理的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以至于君王李世民抱怨、警告他。

C. 文章写李世民的急躁、骄傲、任性的性格是为了侧面表现房玄龄的温和、通达、睿智等性情。

D. 从小官吏开房玄龄的玩笑、被君王遣回家、君臣年高体衰时惺惺相惜等治国安邦之外的生活事件来突出传主形象,以小见大,可谓匠心独运。

E. 本文用鲜明的事例反映人物形象,也通过作者的评述补充人物形象,行文叙评结合,以评为主,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

3.文末“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