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培养大国工匠,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黄  金

     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慨叹工程领军后备人才短缺,特别是素养好、领悟力强、科学与基础理论修养扎实、系统视野开阔、能驾驭宏大复杂工程的“将才”,更是难求。

  为何会出现这供需的“两难”?窃以为是因为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人文教育,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而非单向度、工具化的“匠”为出发点,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这和工匠精神是无比契合的。因此,工科人才的培养,切不可少了人文教育这一环,还需以人文教育铸匠魂、育匠心、造匠韵。

一流的大国工匠,需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甚至应当立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人文教育中,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的交汇融通,造就其博约相济、以文化人的特点,让学生涵育健全人格,谙悉工程伦理,明了历史环境,树立高远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一流的大国工匠,不仅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更重要的是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对生命有了更高层次的体认,也让工程技术有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久远价值。目前,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对工程人才的工艺审美素质要求更高。人文教育恰恰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人的思考和生命力融入工程技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点。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选自2016年12月07日 《人民日报》 第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文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教育是以塑造完整健全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切不可少的一环。

B. 人文教育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在工程技术中融入人的思考和生命力,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

C. 人文教育涵育的是人对价值道德的终极关怀,对做事的完美追求,是心灵的沉潜宁静。

D. 只有将人文教育的土壤培得更厚,渠道拓得更宽,内涵挖得更深,才能以世界一流的工程教育为国家的转型发展输送更多一流的“大国工匠”。

2.下列不属于“一流的大国工匠”应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A.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培育专注技艺、追求卓越之心。

B.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科技创造同人类重大问题紧密联系,具备关切环境、关怀生命的责任心。

C. 一流的大国工匠,要把历史文化、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交汇融通,博约相济,以文化人。

D. 一流的大国工匠,更应涵养赋予产品生命和内涵、在技术中融入巧思和灵魂的能力。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工科人才的培养,出现“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另一头是工程单位的“难”。

B. 如今,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文土壤、人文养分还不够,重视了学生掌握技术和工具的“硬知识”,少了些关注学生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软学养”。

C. 想象力、审美品位也是不可小视的创造力,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

D. 因为工程人才审美素质的提高,不少国货正从粗憨、实用阶段转向追求精细、美感的阶段。

 

1.B 2.C 3.B 【解析】5.B () 6.C(是人文教育的作用 ,对象错位了。) 7.B ( A不是作者认为,是 “局中人”直呼“两难”;C 是“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D因果关系不对) 1.试题分析:原文是“赋予中国制造更大的价值”,完成“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转折太绝对了。 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混淆范围。 2.试题分析:选项所述内容是人文教育的作用 ,不是“一流的大国工匠”的条件。答非所问。 3.试题分析:A不是作者认为,是 “局中人”直呼“两难”;C 是“不少蜚声世界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都曾得益于文学和艺术的滋养”;D因果关系不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极陨石的地球年龄一般可达几十万年,比其他大陆陨石的地球年龄至少高出100多倍。

B. 得不到老板赏识、工资待遇低、同事相处不融洽都属于职场“雾霾”让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青人一度处于身心疲惫的状态。

C.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D. 中国境内大面积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东北、京津冀等地区,大气污染程度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相继发出红色警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相对疲软的世界经济,各国可以通过       宽松货币政策等刺激措施推动经济复苏。

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避免一哄而上和同质化竞争,且要形成促进开放、合作、发展的      

③为了党派和金钱利益,日本的政治家和媒体,居然把“比切尔诺贝利严重很多倍”的福岛核灾置于一旁,对许多迫在眉睫的灾变       

④“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                     ”那样的自我放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

A. 实施   机制     视而不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实行   体制     司空见惯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C. 实施   机制     视而不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实行   体制     司空见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yǔ)        风景(shā)  岿然不动(kuī)    真金不怕火(liàn)

B. (yù)        稀泥(huó)    病入膏(huāng)  吉人自有天(xiàng)

C. 身(jī)        (liáo)望哨   功亏一(kuì)    如五里雾中(duò)

D. (zhǒng)  入场(quàn)  粗制造(làn)  风马牛不相(j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用微信发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的同学,都发了红包。此举一出,他的课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