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条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每条建议”不要超过40个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①___,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看到流逝的江水,②___;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在寂静的山林里,③___;面对暴风雨,会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 ② 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 ③ 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 ④ 是历史的见证, ⑤ 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文明, ⑥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固然 | / | 可能 | 大多 | 还是 | 也 |
B | 不仅 | / | 就是 | 常常 | 总是 | 而 |
C | 尽管 | 不管 | 如果 | 常常 | / | 而且 |
D | 虽 | 无论 | / | 往往 | 仍 | 并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B. 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C.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D. 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以锣鼓抒发心声是中国老百姓的习惯,锣鼓艺术与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B. 神舟号宇宙飞船在完成了飞行试验之后成功着陆了,广大科技人员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C.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D. 认为电影剧本的景不用写得太具体,太具体了反而越俎代庖,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