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 闷 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传得很远,香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  闷

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传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病相怜似的,觉着投缘,也就好得跟亲姐妹一样。聚在一块儿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回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放,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拎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那愣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照着老闷脸上砍去。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站着,那小子却木头桩子似的,横地上了。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

老闷是个生意人,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做事巧诈、世故。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生意嘛,讲究双赢。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老闷烦了,他突地站起身来,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办法。

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陈老板把四万现金交到老闷手上,挥手谢客。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的一声拍到上面,转身走出门去。陈老板诧异了许久。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本质不同,心情不同。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着重礼登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诺老闷的货物一律免检。

老闷做事,“义”字当头。大人不蒙,小孩不骗,权富不攀,贫贱不欺。义士!

村主任“闻香到”死后,村里再没人敢接任,怕呗,他家里还有“五只虎”呢。最后村民推举老闷,一是老闷有领大伙儿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是“五虎”怯他。“好!”老闷说,此后便上台了,扎扎实实领乡亲们致富。老闷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给儿子张罗婚事。他老婆嘴一撇:“傻种,没听说狼多肉少的理儿,不怕人家争份儿?”他眼一瞪,脸上是佯吓:娘们儿家,懂球?老闷古道热肠的行为,许是表达这样一段话:狼多肉少,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狼多了,地界大了,猎物也多,天宽地阔。

后来,有记者想把老闷推成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领军人物。老闷给来送信的乡通讯员只一个连挥两下的手势。那通讯员闹了个红脸,对着老闷的后影一连说:“你看你老闷,你看你这个老闷!”

有人说老闷那手势的意思是:别来这一套。

还有人说,老闷的意思是:跟着学就是。

老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琢磨的人,可琢磨透了,也许就像有人说的,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

(选自《小小说》2016年11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老闷跟老蔫两家的女人聚在一块儿像亲姐妹一样,叨唠自己的丈夫,流露出了她们对自己丈夫的厌恶之情。

B. 老闷教训偷李寡妇家酸杏的二小子虎子,将扔到粪堆里的酸杏捡回来,让儿子一个个吞下。老闷这样做是想让虎子明白做事要靠行动的道理。

C. 老闷面对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用正气灭其邪性。这件事表现了老闷的正义感,也照应文章开头的“老闷是个义士”。

D. 村主任去世之后,没人敢接任,老闷受村民推举担当重任,是因为他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张罗自家生意一般用心,全然没有私心杂念。

2.在刻画老闷这一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道:“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有何作用?“老闷”这一人物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1.C 2.①正面描写。小说中老闷教训儿子、镇住愣头青、帮助陈老板、出任村主任带领村 民致富等情节都是正面描写。(若答动作或神态描写,只要分析合理,亦可给分。)②侧面描写。开头写老闷和老蔫两家的女人对丈夫的唠叨以及结尾他人对老闷的评价是侧面描写。③对比描写。小说开头将老闷和老蔫进行了对比,两人同样不爱说话,但老蔫是没话,老闷是有话不说,突出了老闷乐意将话附着在行动上表达的形象特点。④细节描写。如“眼瞪着儿子”、“老闷的神情缓了”等都是细节描写。 3.作用:①内容上,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以此句结尾,画龙点睛,高度赞扬了老闷这种权富不攀、贫贱不欺、古道热肠、乐于奉献的品性。②结构上,既照应开头,道出了老闷名声香远益清的原因。同时又用比喻的手法收束全文,意蕴深远。③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古道热肠的人是一种引领和榜样,会起到表率的作用。和谐美好的生活,需要这种正能量。当今,少数 贪官污吏私欲膨胀、 损人利己,大到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小到家庭,都需要像老闷这种品性的人。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流露出了她们对自己丈夫的厌恶之情”错误,她们只是对自己丈夫话少发牢骚,并无“厌恶”之情;B项,老闷教训儿子是为了让他长记性,不再偷别人的东西;D项,原因一是老闷有领大伙儿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 2.试题分析:注意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描写、细节描写的手法,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 点睛: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中的重要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式,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有小说常用的方法,比如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等,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重点分析正面和侧面描写。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结尾的句子的作用,注意从内容的角度答出“画龙点睛,高度赞扬了老闷这种权富不攀、贫贱不欺、古道热肠、乐于奉献的品性,升华文章的主旨”;从结构上答出“既照应开头”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        检:约束、制止    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打开

B. 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金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

C. 蒙故业,遗策            因:趁着          追亡逐,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

D. 学于师                    耻:以……为耻      圣人无             常:固定的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有饿莩而不知发。

B.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一夫作难而七庙

D.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书信,曾是漫长的年代里,身处远方的人们用来联络的唯一方式,寄托着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但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它似乎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最近,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却拔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一位大学中文系教授看了节目后说:书信这种形式正在消亡,但书信里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不应该消亡。

对于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受到如此关注和好评,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