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病毒一开始只是在局部范围内爆发,构不成全球威胁。一旦____①____,人们才开始投入人力和物力,展开研究。美国将感染的医生接回国内,等于____②____。之所以敢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目前在制备疫苗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____③____,我们大可不必担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呼吁道德无可厚非,①别绑架道德,②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他人进行道德审判。这种挟持了“道德优越感”的行为,③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④是以善之名的作恶。从这点上看,公众应该勇敢智慧地对道德绑架说“不”,并尊重他人选择的权利,⑤不是单纯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判断对错。这样以来,⑥能营造良好的行善氛围。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而 | 甚至 | 既 | 也 | 只要 | 就 |
B | 而 | 或者 | 不仅 | 而且 | 只要 | 就 |
C | 但 | 或者 | 不仅 | 而且 | 而 | 才 |
D | 但 | 甚至 | 既 | 也 | 而 | 才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同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式、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
B.是坚守艺术良心,保证艺术水准,还是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获得高额票房收入,艺术工作者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C.进入乌镇,信步于幽深的街巷中,你就会觉得自己好像浏览着一部关于江南水乡文化的线装书。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不以为然,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甚至放纵自我。
②近年来,民间收藏十分火热,但乱象随之丛生: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的现象不胜枚举。
③莫言讲起他在高密东北乡的故事,娓娓而谈,使很多文学青年也非常向往。
④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深谋远虑,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⑤北京兵不厌诈,在南海再造两岛。根据既定作业计划,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
⑥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将是一场盛典,而不是一出远交近攻剧。中国崛起以及与之相关的现阶段外交形势是既定的,中国人的注意力不会纠结在与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云和鸟都人格化了,作者将情感寄托在物上,达到了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通过视角的俯仰和远近的变化,使用叠词,描绘秋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屈原在《离骚》中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 。
(6)在《赤壁赋》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自己对朝廷政事依然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芳草渡
【宋】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捻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
B. “捻青梅”的“捻”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捻梅的形象。
C. 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
D. 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
E. 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
2.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