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迹工整,文面洁净。

 

读一生 如今的我们从识字到今还是阅历尚浅,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在于一卷在握,便能沉浸其中,宠辱皆忘。俗话说: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而我却不那么认为,老师说的话固然有他的道理,但也不是必然的,必须要参杂些自己的判断和现实的情景才能加以明辨,枉不可盲目追从,恰恰读书正是增添我们阅历的妙方。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方磨难才能铸造成一把利剑,要磨得多锋利就要看功夫有多深了。那又得如何磨刀呢?除了听从恩师的孜孜教诲,还得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的从书中阅读以获取更多的知识。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开拓眼界、丰富知识面;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又有人认为读书是为了完成学业、拿到梦寐以求的高文凭以作日后工作的王牌。而我却觉得书中的内容各色各样,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和追求的。 平平淡谈也一生,光彩照人也一生,失魂落魄也一生。何不让自己读一生呢?不必外人看来的光鲜亮丽,只要自己的心灵永远是充实的,那样恬然的读书生涯即使到老应该也会是无比幸福的。 读书对某些人来说或许是痛苦不堪的,当他们一拿起书本,就会觉得头晕目眩,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还并不了解读书的本质,还没有真正从烦躁喧哗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当然,要在如今这个可谓物质繁华,灯红酒绿的社会中沉淀和冷静下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或许他们只能像陶渊明那样甘愿隐逸的文人居士才能从安逸朴实的田园生活中安然地专著于阅读的享受。可是居里夫人不还是在同学的捉弄下继续认真地阅读着吗?不还是有人照样拿着椅子去最拥挤的市中心看书?不还是会有路人在公交车或地铁上争取着他们宝贵的时间用来阅读?不还是会有人会用夜晚这个类似于偷来的睡眠时间来潜心阅读?所以关键不是外界打扰的关系,而是一个人是否真正的想去阅读。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阅读而已,而是身临其境的去感觉和体验它,寻找与作者心与心碰撞的冲击,达到一种思想的交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不阅读怎知外界的变化,怎知科学的信息,怎知丰富的哲理?当有一日你若看到了日全食,想必你一定会以为世界末日的到来。当有一日听到H1N1的到来,你一定怕得要命躲在家里生怕传染到的就是你。当有一日你的朋友离你而去,你一定以为他背叛了你,而不知你们缺乏的是相互信赖。在你变得越来越鄙陋的时候,还不肯拿起一本书或一张报纸来阅读,那么你只会变得越来越堕落越无知越孤影无助。所以,朋友啊,阅读将成为你这一生最好的心灵上的支柱。 可见,无论莪们变得多落魄,“读一生”将是我们永不变的信念和依靠。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话题材料作文,写作时,先要审清题意,看清题目和具体要求,然后再开始构思。这道题目写记叙文会更好把握一些,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你”是什么?是一本书还是一个人、一件物品?都读出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或领悟了什么?选材一定要典型,尽量做到文从字顺,写出真情实感,内容具体充实。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外,书写一定要整洁美观。 点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目,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身边的爱或自己对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若禅于酷刑后的精神压力,司马迁就写不出流传千古的《史记》;若禅于极度贫穷和孤寂之苦,曹雪芹就留不下光照于世的《红楼梦》;同样,_____________ ,鲁迅_____________。可见,怕棘手就采撷不到鲜艳的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一组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⑥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两句:

A. ⑥④①⑤③②    B. ⑥④⑤①②③

C. ⑤①③②⑥④    D. ⑤①⑥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提醒我们他是否在表现渔夫的精神,赞美渔夫面对挑战永不屈服的灵魂,他是让我们自己去理解他。

B. 风吹向空寂的海面,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一场激战后的勇士。

C. 老人桑地亚哥正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的写照。

D. 《老人与海》是描绘了一幅发生在海洋上的故事,你不免会问,书中的老人、海洋、马林鱼又是代表什么呢?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祝福》中,我虽然早已不是少不更事的年轻人,但是对祥林嫂的问题却作了含糊的回答。

B. 像祥林嫂这样连遭不幸、孑然一身的贫困妇女,是多么需要别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啊。

C.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宗法势力的吃人实质,在《祝福》这篇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D. 小说中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女人,居然在儿子死后把儿媳卖到深山野墺里赚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

第二次选择

[英]狄斯尼

退休教授阿道特是个不大健谈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那段奇遇,他会激动得滔滔不绝,而我们这些听众也会神痴魂迷的。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空投了伞兵,青年阿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老早已经细致地在脑子里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没有找到,也见不到任何战友。

他懂得,他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他着陆的地点,是在一个整洁并收拾得挺漂亮的果园的一垛石墙附近。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舍。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他总得碰碰运气啊。他朝那房子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寥寥可数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她的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是刚从做饭的灶间出来的。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孩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说着,把他带进屋里。

“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一边说,一边把这个美国人推进壁炉旁边一个大碗橱里,“砰”的一声关上了橱门。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来了。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而这栋农舍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们搜查得干脆利落,转眼之间就找到了这个可怜的伞兵,把他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仅仅是由于收藏他而“犯罪”的那位法国农民,并没有受到审讯。根本无所谓手续不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命令他站到院子里,把他当场枪毙了。妻子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

不过,冲锋队员对于如何处置俘虏安道特,却有一场争议。由于争执不下,于是他们暂时把他推入一间棚屋里,反锁了棚门。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阿道特蜷身挤出了窗口,向树林奔去。

知他逃走。他们跑到棚屋后边来追他,并且向他开枪。子弹没有打中目标。不过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逃跑是徒劳的,没有什么希望。

他刚跑进树林——悉心经营的、没什么灌木、杂树的法国树林子——就听到了周围追兵的互相叫嚷声。他们分散开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搜索,呐喊声从四面八方传来。看来抓住他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对于伞兵来说,没有什么逃走的机会了。

不,还有最后一次机会。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

他往回跑,离开树林,再次跑进田野。他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杀害的法国人的尸体。这个美国佬又来到农家跟前,敲着厨房的门。

女人来得很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他们面对面的,也许站了一秒来钟。她直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寡妇,孩子们变成了孤儿。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哦,当然啦,快!”

她毫不迟疑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他在碗橱里躲了三天。农民的葬礼举行的时候,他就待在那个碗橱里。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冲锋队员再没有来到这户农家。他们想不到要再来搜查这栋房子,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也许,他们理解不了,人类的精神竟然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在做过一次牺牲之后,她毫不犹豫地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1.小说最后一段说“他们不理解他们所要对付的这种人民”,结合全文谈谈“这种人民”具有怎么样的特点?

2.文中划线部分分别描写了果园、农舍和树林,请分别阐述这样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