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 交际中需要注意的语言现象还很多,比如出于礼貌,经常要使用“寒暄语”“致谢语”“祝颂语”“抚慰语”“吉祥话”和一些客套话。

C. 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多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

D. 批评某些学生只要分数,不讲诚信,认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是根绝作弊的重要途径。

 

D 【解析】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B不合逻辑,“客套话“包含前面的内容;C“大约”和“由20多个子星系组成”搭配不当。 点睛: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此题选项A一面对两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成语使用全有误的一组是

①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征夫久戍边塞,妻子倚门盼归,柔肠寸断的作品比比皆是

②北宋的灭亡,宋徽宗好大喜功,穷奢极侈,固然是主要因素,蔡京等"宣和六贼",同样罪不可赦。

③ 每年到了这时候,从全国各地跋山涉水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川流不息

④对于少不更事的中小学生,我们理应加强国情知识教育。

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莫衷一是,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 ③⑤    B. ④②    C. ④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通过对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的原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诗题中的“古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的“赴”字化静为动,为三峡雄奇的山势增添了灵动感。

B. 诗的颔联雄浑悲凉,“朔漠”、“青冢”写尽王昭君一生的悲剧。

C. 这首诗借王昭君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对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

D. 杜甫写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爱国思乡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先乎吾                    固:本来

B.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

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惑:疑惑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耻:以……为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授之书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二螯

B. 圣人所以为圣                句读不知

C. 皆出于此乎                  爱子,择师而教之

D. 于其身也,耻师焉            入无法家拂士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

B.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两个程度副词“益”,旨在说明由于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因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D.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引用士大夫的话,写出了其荒谬,带有讽刺意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

伟忠

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咸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时长六十多年。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那一年,陈复礼80岁。

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之后遭逢战乱,“过番”[注]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这是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所谓“影画合璧”,即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20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吸引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有删改)

[注]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

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举一个例子,潮汕屋脊上的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

②经过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所以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

③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多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陈复礼镜头下的作品就像唐朝诗人王维的渗透着画意的诗句一样,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所以广东原省委书记王匡评价陈复礼“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

B. 陈复礼的“影画合璧”是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在照片中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等方式融入照片的新型作品。

C. 因为陈老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时的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时的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等,所以他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D. 陈复礼的作品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是因为先生用他六十多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复礼是著名的摄影大师,与吴印咸、郎静山齐名,他们涉足摄影艺术的时间大体相同,艺术成就也难分伯仲,因而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B. 陈复礼自幼饱读古籍史书,青年时代就读于韩山师范,成绩非常优异,后来遭逢战乱辗转于东南亚多个国家,却不曾放弃对艺术的追求。

C. 陈复礼最初迷上摄影,既是生活环境使然,也与偶然遭逢的机遇有关。在跨入这一行之后,他就从未懈怠,直至耄耋之年,还不断有艺术精品问世。

D. 陈复礼与多位第一流的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谢世,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就更是价值连城。

E. 陈复礼的摄影作品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捕捉时代的脉搏,也犀利地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他的作品始终坚持的是“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3.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