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温馨提示:只能写议论文)

 

做好自己 不管你多平凡,多渺小,你不是父母的续集,不是朋友的配角,也不是同学的番外,你就是你自己人生的主角,用自己的失败或成功,用自己的泪水或笑容,上演一场属于自己的戏,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成长! 还记得慷慨就义的文天祥吗?他从小博览群书,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长大后,他奔赴战场,视死如归,当他被敌军俘虏有没有俯首称臣?没有!他依旧坚定自己的报国志向,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他仍旧纹丝不动,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在危难之时仍旧坚持做自己,不为敌人的巧言令色所动,他用自己悲壮的一生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戏,他演好自己,他博得了一世英名及后人的敬重。演好我自己,我,就是奇迹! 还记得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吗?你曾知道这本书被退回来几十次之多吗?它的作者J.k罗琳写这本书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她坚信自己的作品终会发光,她一次又一次地拿到出版社,面对所有人都把她的作品往垃圾筒里一丢的待遇,她没有气馁;面对世界向她说“不”,所有人都说“这是垃圾”时,她没有随波逐流,一蹶不振,她微笑着说:“我只是在我自己的生命中演绎了我该做的,别人的赞美或讽刺,我都可以听不见。”最后的结果,是《哈利波特》被翻译成六十多种语言,畅销全世界。演好我自己,我,就是太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激烈地生存斗争中专心演好自己的戏份,不随波逐流,不抛弃也不放弃,让自己的人生散发出不一样的光芒。 一直以来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准确的定位,也许是自认为很清高,也许是自己太唯诺不够强势,也许是自己有时候不够自信,也许是自己有时又太过张扬。自己到底怎样?真是还说不太清。 有时候,很想知道自己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其实现在想来,真是无所谓,做好自己就是了,又何必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的目光里咋样?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太累! 有时候感觉,别人总是不理解自己,那是因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值太高。别人亦有别人的想法和活法。又岂能如我们的模式般生存。 很多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自己太过于追求思想上的东西?也许是没有因为物质的奔波带来的困乏,所以对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更崇尚些。 物质是生存的基础,但精神是生存的支柱。一直以来希望有一位能够和自己思想上相通的朋友。可是真正有了这样的朋友时,却发现在当今的社会之中,时间又都去了哪里?也许是自己还一直憧憬在谈文学、谈人生的虚幻境界里。“志同道合”此时是感觉那么遥不可及。 有时候,竟然会很羡慕上世界二三十年代涌现的大批文学青年。当然她们现在都已经是大师级的人物了。她们拥有共同的心愿和理想,并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艰苦向前。经历了风雨,遭受了苦难。但依然微笑着,创作着......常常被她们感动着,被她们激励着。 近日一直在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的思想如同瓦尔登湖般澄澈。梭罗独立、自由、恬淡的思想深深地触动的自己内心那条细细的弦。 “我坐在阳光下的门前,从日出到正午,坐在卢树间,直到太阳照上我的西窗。我在这样的季节中生长,仿佛玉米在夜间生长一样。这远远胜过做任何手头的事情,这样做丝毫没有损耗我生命中的时间,反而给我平庸的时间更显神奇的色彩,我的生命因此更加丰富,更加绚烂。”梭罗在用实际行动证实着自己的思想。 “每一道路,都是命运之路,只有你自己的道路才是你的命运所在,那么坚守你自己的路吧!”梭罗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就是如此,没有痛楚怎会体会到甘甜,世界上没有绝对,只有相对,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幸福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自己感受到的。只要我们是善良的,纯正的......放开自己的心让本我在这个世界中自由的成长,幸福快乐的做回自己吧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作文题目的形式是“材料+命题”,我们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两方面的兼顾。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 其实”两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这都视为较好立意。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群居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         

                                                  。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 ③⑥⑤②④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③④①⑥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著名导演赵安执导的首届“联合国中国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联合国主要官员和47个国家驻联合国代表观看了演出。

B. 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图书依然风头强劲,主要原因是这类图书发行的收益可观之外,出版社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略。

C. 毕加索的油画颠覆了写实传统,荒唐怪诞的形象和画面折射出画家心里的奇思怪想,你不得不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D.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进驻青岛航母基地时,那令人自豪激动的画面,使无数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我国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多发的情况下,各种思想和言论难免__________,我们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辨析。

受叙利亚紧张的安全局势的影响,叙利亚难民纷纷穿过叙利亚北部的边境,涌入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地区,大量人员进入可能__________,专家表示伊拉克安全局势令人担忧。

中国人强大的购买力让国外人震惊,中国旅游团常被国外当地媒体冠以疯狂购物游客团的称号,如今,旅游纪念品往往__________,使中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悄然改变。

A. 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B. 泥沙俱下鱼目混珠鱼龙混杂

C.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鱼目混珠    D. 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下列小题。

谭 木 匠

墨中白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 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跑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点。

C.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E.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2)小说中设置白知府这个人物的具体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并分析。

(3)请简要分析老谭的女儿(小女孩)的形象特征。

(4)小说三次写老谭“微微一笑”,每次“笑”的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并说说这样写的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