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不落别处 (1)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不落别处

(1)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2)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3)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4)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5)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6)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7)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8)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9)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10)“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11)“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12)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13)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14)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15)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16)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17)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18)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第(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2.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3.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4.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1.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对比”也可以得分) 2.(1)是老人度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 (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个好人的愿望。 3.不好。原题形象、深刻,便于突出主题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4.(1)先谈人物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低微、生活窘迫,但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淳朴的善良。。(2)再谈对待:①关爱他们,理解他们;②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不幸的人;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小说的人物刻画的手法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人物形象刻画的手法分析,以外表的丑陋、怪异反衬他内心的美丽、善良。 点睛:文章的艺术手法实际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散文中较常见的从篇章的角度是抑扬的运用、以小见大的运用和对此的运用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讲一般为抒情、议论、描写、叙述等多种方式运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主要是对比、衬托等,从文句上看主要是修辞,比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答题时注意首先明确手法,然后集合文章进行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最后明确效果。 2.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中的语句的含义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的不同位置理解句子的含义,本题两处出现的同一语句的含义分别是,(1)是老人度买他奖券的人的祝福。(2)暗示“我”的心中萌生了作一个好人的愿望。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题目的理解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都是要不要修改题目,答案当然是不要。不好。原题形象、深刻,便于突出主题暗示老人的善良、爱心已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拥有了做人的好品质。“卖奖券的老人”只是交待了老人的身份。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道向外拓展类的阅读题目,考生要结合文本的同时适当向外拓展,(1)先谈人物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低微、生活窘迫,但坚持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淳朴的善良。。(2)再谈对待:①关爱他们,理解他们;②尊重他们,不能歧视不幸的人;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④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说。“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

B. 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C.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D.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做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义。

B.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谛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C.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 他怎么能活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xǔ)      脑(suí)      吝(sè)       断(lǒng)

B. 进(bié)     账(shē)      国(cuì)      皱(zhě)

C. 头(kē)      偻(yǔ)       冷(zhì)      趿拉(tā)

D. 笨(zhì)     愧(zuò)      徘(huái)     时(máo)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一天,一只公鸡满地觅食,啄来啄去,找到了一颗珍珠,它把这颗珍珠交给了所碰到的宝石工人。它说:“这的确很精巧,但我需要的不是玩意,而是一些小米粒。”

材料二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得到了一份珍贵的手稿,他把手稿送给了邻居的书店老板。这个人说道:“我相信这手稿一定写得非常不错,但我更倾心那一枚枚小小的银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个字)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杆和树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内而不能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