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同学成绩不好,自暴自弃,老师跟他谈心。 老师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同学成绩不好,自暴自弃,老师跟他谈心。 老师问,水能流向天空吗?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变成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老师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自己的体会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切皆有可能 有人常常觉得自己是农家子弟,没有背景,成绩平平,不可能有大作为,于是随波逐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把自己看定看死,丑小鸭说不定就能成为白天鹅,水可以流向天空,一切皆有可能。 水能流向天空吗?答曰:绝对不可能!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人生不也这样吗,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2012年10月11日17时,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水为什么只能向低处流?这跟地球的引力有关,也跟水的形态有关,当水是液体的时候,它只能流向低处,可当它成为气体的时候,它就有了向上的可能。一个小学即辍学的放牛娃能不能成为文学大师,能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跟他接受的基础教育有关,跟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也跟他日后的努力有关。当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学的园地里耕耘采摘,放牛娃成为诺奖获得者,这又有什么奇怪呢? 好吧,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不!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恩格斯说:“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偶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若没有几十年在文学田地里的摸爬滚打,也绝不会成为诺奖的幸运得主。对于莫言而言,小学即辍学,固然是事实,然而靠帮人推磨换书看,这同样是事实,而后者正是他“偶然”获奖的“必然”之因。 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苍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它只有材料,没有明确的话题,需要考生结合材料拟出合适的题目。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可以确定一下几个立意:人要学会变自己,适应环境,待时而飞;凡事不要轻易下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点睛:故事类作文是材料作文常见的类型,故事中有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会成为立意的几点,这也就符合了材料作文立意的开放性的特征,但众多的立意并不是都是最切合题意,这就有高下之分。那如何找到最佳的立意呢,很简单,就是分析故事的主旨,故事的主旨就是最佳利益。此题注意抓住材料的主旨“一切皆有可能”进行立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很有兴趣

31.39

31.03

23.18

比较有兴趣

52.87

51.72

43.27

有点兴趣

3.74

13.38

13.23

没有兴趣

0

0.87

2.32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就是要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 ⑤③④②①    B. ①②④⑤③    C. ③⑤①④②    D. ④③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配合“骏马快递”的业务,威尔斯公司当时发行了一枚专门用于寄快信的邮票。邮票发行于1861年初,面值一美元,票面有“骏马快递”的字样和一位邮递骑手驾驭一匹四蹄飞奔的骏马的图案组成。

B.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C. 有人认为把金庸小说拿给中学生读一读,没有什么不好。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D. 刘慈欣在《三体》中近乎完美地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与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现实融合在了一起,以他那超越时代的宏伟叙事和深邃构想,把科幻小说这种逻辑严密而感情丰沛的文学样式展示在众多普通人面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能说会道也莫言

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莫言的责编拉着去的,那时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莫言”,我却早已“如雷贯耳”。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精确”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可爱),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胖窝窝”,翘起“二郎腿”,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嘛!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谎言”。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名不符实”。就说他在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谟”字拆开用,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名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

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但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重复”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列数“老马”作品中的不足时,真能算倒背如流。

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各章标题,有人说他是“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哄客”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猪狗不如”地“千年等一回”,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有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鲲鹏万里”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杀气腾腾”。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年“印痕”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莫言”呢!

(选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1.文章②③④段文字写出了莫言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请赏析第⑥段划线语句“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全文内容,谈一谈莫言创作的成功因素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