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材料二: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

材料二: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宝钗道:“菊花倒也合景,只是前人太多了。”湘云道:“我也是如此想着,恐怕落套。”宝钗想了一想,说道:“有了,如今以菊花为宾,以人为主,竟拟出几个题目来,都是两个字:一个虚字,一个实字,实字便用‘菊’字,虚字就用通用门的。如此又是咏菊,又是赋事,前人也没作过,也不能落套。赋景咏物两关着,又新鲜,又大方。”

湘云笑道:“这却很好。只是不知用何等虚字才好。你先想一个我听听。”宝钗想了一想,笑道:“《菊梦》就好。”湘云笑道:“果然好。我也有一个,《菊影》可使得?”宝钗道:“也罢了。只是也有人作过,若题目多,这个也算的上。我又有了一个。”湘云道:“快说出来。”宝钗道:“《问菊》如何?”湘云拍案叫妙,因接说道:“我也有了,《访菊》如何?”宝钗也赞有趣,因说道:“越性拟出十个来,写上再来。”说着,二人研墨蘸笔,湘云便写,宝钗便念,一时凑了十个。湘云看了一遍,又笑道:“十个还不成幅,越性凑成十二个便全了,也如人家的字画册页一样。”

宝钗听说,又想了两个,一共凑成十二。又说道:“既这样,越性编出他个次序先后来。”湘云道:“如此更妙,竟弄成个菊谱了。”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

……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便蘸笔至墙上把头一个《忆菊》勾了,底下又赘了一个“蘅”字。宝玉忙道:“好姐姐,第二个我已经有了四句了,你让我作罢。”宝钗笑道:“我好容易有了一首,你就忙的这样。”黛玉也不说话,接过笔来把第八个《问菊》勾了,接着把第十一个《菊梦》也勾了,也赘一个“潇”字。宝玉也拿起笔来,将第二个《访菊》也勾了,也赘上一个“绛”字。探春走来看看道:“竟没有人作《簪菊》,让我作这《簪菊》。”又指看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

说着,只见史湘云走来,将第四第五《对菊》《供菊》一连两个都勾了,也赘上一个“湘”字。探春道:“你也该起个号。”湘云笑道:“我们家里如今虽有几处轩馆,我又不住着,借了来也没趣。”宝钗笑道:“方才老太太说,你们家也有这个水亭叫‘枕霞阁’,难道不是你的。如今虽没了,你到底是旧主人。”众人都道有理,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又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某人作的底下赘明某人的号。李纨等从头看起:

……

问菊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  )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  )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  )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

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黛玉道:“我那首也不好,到底伤于纤巧些。”李纨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

黛玉道:“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   )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李纨笑道:“固如此说,你的‘口齿噙香’句也敌的过了。”探春又道:“……‘秋无迹’,‘梦有知’,把个(   )字竟烘染出来了。”宝钗笑道:“‘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   )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湘云道:“‘偕谁隐’,‘为底迟’,真个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李纨笑道:“你的‘科头坐’,‘抱膝吟’,竟一时也不能别开,菊花有知,也必腻烦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宝玉笑道:“我又落第。难道‘谁家种’,‘何处秋’,‘蜡屐远来’,‘冷吟不尽’,都不是访,‘昨夜雨’,‘今朝霜’,都不是种不成?但恨敌不上‘口齿噙香对月吟’、‘清冷香中抱膝吟’、‘短鬓’、‘葛巾’、‘金淡泊’、‘翠离披’、‘秋无迹’、‘梦有知’这几句罢了。”又道:“明儿闲了,我一个人作出十二首来。”李纨道:“你的也好,只是不及这几句新巧就是了。”

1.文中括号内的字,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供、忆、簪

B. 对、忆、画

C. 对、梦、簪

D. 供、梦、画

2.“喃喃负手扣东篱”一句中使用了某位古代诗人的典故,请从下面的诗句中找出涉及这位诗人的选项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  甫《秋兴》)

B.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郑思肖《寒菊》)

C.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  稹《菊花》)

D.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  轼《赠刘景文》)

3.《咏菊》内容上属于咏物诗,体裁上属于_________诗。

4.李纨评诗:“《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问菊》的“问”乃题眼,请概括潇湘妃子在诗中“问”了“菊”哪些问题?《问菊》表达了潇湘妃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A 2.C 3.律(或七言律) 4.《问菊》一诗中问三个问题:菊花与谁一起隐居?菊花为何深秋才迟迟开放?深秋时分,菊花是否因大雁南飞、秋蝉鸣唱而有寂寞相思之感?“孤标傲世”、“何寂寞”、“可相思”等句表现了林黛玉既以清高孤傲自许,又渴望交流、期盼知音的矛盾纠结的心情。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运用。结合语境分析,结合“未折未供之先”“秋无迹”“短鬓冷沾”等可知,A项合适。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人及典故。“喃喃负手扣东篱”,结合“东篱”,想讯问秋天的情况大家都不知道,于是喃喃自语着轻轻去敲陶渊明家的门(好问问他是不是知道)。C项“陶家”“篱边”一致。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的类型。《咏菊》体裁上属于哪类诗,应该是律诗,注意平时积累。 点睛:从体裁上,诗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诗体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词,曲,新诗(或称白话诗)。 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情感分析。潇湘妃子在诗中“问”了“菊”的问题,表达的思想感情。菊花与谁一起隐居?菊花为何深秋才迟迟开放?深秋时分,菊花是否有寂寞相思之感?“孤标傲世”、“何寂寞”、“可相思”等句表现了林黛玉既以清高孤傲自许,又渴望交流、期盼知音的矛盾纠结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却说贾政出门去后,外面诸事不能多记。单表宝玉每日在园中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日正无聊之际,只见翠墨进来,手里拿着一副花送与他。宝玉因道:“可是我忘了,才说要瞧瞧三妹妹去的,可好些了,你偏走来。”翠墨道:“姑娘好了,今儿也不吃药了,不过是凉着一点儿。”宝玉听说,便展开花笺看时,上面写道: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馀脂粉。若蒙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的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一面说,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后面。刚到了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见了宝玉,便迎上去,口内说道:“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口等着,叫我送来的。”宝玉打开看时,写道是:

不肖男芸恭请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

台安。                                         男芸跪书。

宝玉看了,笑道:“独他来了,还有什么人?”婆子道:“还有两盆花儿。”宝玉道:“你出去说,我知道了,难为他想着。你便把花儿送到我屋里去就是了。”一面说,一面同翠墨往秋爽斋来,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已都在那里了……

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探春因笑道:“你别忙中使巧话来骂人,我已替你想了个极当的美号了。”又向众人道:“……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大家听说,都拍手叫妙。林黛玉低了头方不言语。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以为如何。”探春笑道:“这个封号极好。”宝玉道:“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宝钗笑道:“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字恰当的很。”李纨道: “你还是你的旧号‘绛洞花主’就好。”宝玉笑道:“小时候干的营生,还提他作什么。”探春道:“你的号多的很,又起什么。我们爱叫你什么,你就答应着就是了。”宝钗道:“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宝玉笑道:“当不起,当不起,倒是随你们混叫去罢。”

……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jiān书信

B. 遣:shuò,屡次

C. héng,徘徊

D. 雪:zhào,划动

2.阅读探春和贾芸的书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两条古人写书信的基本格式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诗社中人人都有别号:林黛玉为“潇湘妃子”,李纨为“稻香老农”,宝钗为“蘅芜君”,宝玉为“绛洞花主”,请任选黛玉、李纨、宝钗、宝玉中一人的别号,结合《红楼梦》文本,分析人物与别号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00字)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怀。

(2)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______

(6)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查看答案

翻译下面划线句子

辨荀卿言青出于蓝

荀卿云:“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世之言弟子胜师者,辄以此为口实,

此无异梦中语!青即蓝也,冰即水也。酿米为酒,杀羊豕以为膳羞,曰‘酒甘于米,膳羞美于羊'(1),虽儿童必笑之,而荀卿以是为辨,信其醉梦颠倒之言!(2)以至论人之性,皆此类也。”

(《东坡志林》)

 

查看答案

请用“/”为以下语段断句

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孟子·尽心上》)

 

查看答案

请结合《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劝学》中任意一篇的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强秦攻守皆不施仁义

下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