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以色列是全球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国土面积接近北京、人口却只有北京一半的亚洲国家,阅读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最新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与数量为64本的以色列相差达13倍之多。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量为7.86本,以色列的这个数字为64本。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国民阅读量依然不见起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阅读的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色列是全球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数量最多的国家。在这个国土面积接近北京、人口却只有北京一半的亚洲国家,阅读早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是的,阅读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力量,从而使我们走得更远! 书在我们的生命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为我们引领人生方向;它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更好的升华;它让我们对万千事物有更好的认识与了解;然而只有阅读书籍才能使我们了解书的真谛!,嗯,阅读真的很好! 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很爱读书,每当睡觉的时候,我都会因读书而倍感兴奋,一夜不眠,而在那时,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至今仍使我历历在目,那个故事的名字叫作《搬道工与儿子》,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个铁道搬道工爸爸在面临列车乘客与儿子的生死决战时,表现了自己应有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坚决地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乘客,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的亲生骨肉! 当我慢慢合上书的时候,心里情不自禁地涌荡着一股思绪,久久不能平复,对,扳道工爸爸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责任感令人感慨万千,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所以责任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把人比喻成高楼大厦,那责任心就是埋在地下的地基,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棵大树,责任心就是它的树根,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片海洋,那责任心就是每一滴汇聚成海洋的水滴,是的,责任心是一个人的根本,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 这个故事渐渐地影响了我,使我在生活中也不由自主地仿效着扳道工父亲的角色,每次做劳动清洁时我虽有不情愿,但也会强迫着自己去做;每次吃完了饭,我虽不情愿,但也会强迫自己去洗刷碗筷;每次去练钢琴的时候我虽有不情愿,但也会强迫着自己去做。就是这样,我不断地鞭策着自己,渐渐地我便明白了责任心的重要之处。 看,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阅读使我们不断成长,阅读使我们收获喜悦,它伴随我们一生,影响我们一生,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收获知识,现在,就让我们阅读起来吧! 【解析】内容解读:这是一则隐含驱动任务的叙事体新材料,即所选材料不是名言名句,诗词寓言故事等,而是现实中发生的、有矛盾冲突的、不同价值观碰撞的时事热点或现实故事。叙事性新材料驱动作文,需要我们全面综合理解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建立驱动任务,具体操作上,需要把握叙事性材料的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重要细节以及它们的延伸拓展内涵、并在全过程扫描事件中提取相关要素去建立驱动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审题立意,主要情节与事件(或者关键句)及其拓展延伸内涵必须涉及,否则属于偏题离题。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本题材料,考生可以探究从网络谣言风行的原因入手立意。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例如,本则材料中,“查证”“辟谣”可以看出,命题这对传播谣言的批判态度。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戈壁挺立的白杨,雄壮健硕,那是一首斗志昂扬的诗;雪野绽放的红梅,明艳动人,那是一支凌寒傲雪的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 ②④⑥⑤①③    B. ③①②⑤⑥④    C. ④⑥⑤①③②    D. ⑤③①④②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全球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 针对电商侵权假冒伪劣等乱象,相关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建立长效机制,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 央视科教频道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对网络时代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提供了一个平台,为进一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创造了一个好形式.

D. 数字化时代,人们阅读的方式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对数字媒体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将影响到传统阅读能否很好的延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2015年9月3日韩国总统朴槿惠登上天安门,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她举止儒雅,情态和悦,     ,昭示了中韩两国人民友好前景。

②曹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恩师的     点燃了我人生前进道路上盏盏心灯。

③十年寒窗,     ,潜心学习,一举成名,她用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诠释了高考状元成功的真谛。

A.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诵夏弦    B. 春风满面  春风化雨  春诵夏弦

C. 春诵夏弦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D. 春风满面  春诵夏弦  春风化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报业奇女子,建海外第一座抗战纪念馆

张忆耕

2015年8月15日,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在旧金山唐人街落成。这个坐落在中心地段的二层白色小楼,看似寻常,却注定承载着不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里曾是《美洲国民日报》的所在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国土地被战火硝烟所笼罩时,1万公里外,这家报馆大声疾呼,积极宣传抗战,号召海外华人解囊捐助,共赴国难。斗转星移,70多年后的今天,它成为海外首座抗日战争纪念馆,带领世人回望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历史。

纪念馆落成当天,80岁的方李邦琴特意穿上藏青色花纹旗袍,盘起发髻,神情庄重肃穆。多年前,美国媒体曾送给她一个称号——“钢铁花木兰”,当年她靠200美元起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今天,站在这座华人华侨捐资300万美元建起的纪念馆前,性格坚毅的她难掩激动之情,几度哽咽。

纪念馆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分为战争综述厅、华侨助战厅、中美友谊厅以及飞虎队等展厅,借助实物展品、文字展板以及电子、影视手段,呈现中国抗战全貌以及美国华人助战和中国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肩浴血的历史。展品除了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以及飞虎队后人捐赠的在美国本土收集的抗战文物,还有湖北武汉市捐赠的在“武汉会战”中被日军炸沉的“中山舰”的模型,以及建川博物馆提供的127件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将设立一个口述历史保存室。

方李邦琴说,纪念不是为了诉苦,而是要告诉世界,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如何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纪念馆的筹建远没有想象中简单。筹款网站曾遭“黑客”入侵,留下“支那猪”的字样;改建施工期间,纪念馆窗户玻璃遭人砸碎;一位日裔人士发起网络“请愿”,要求封杀纪念馆……

对方李邦琴来讲,那场战争是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楚。“我亲历了抗日战争,还记得它有多么残酷。”1940年,方李邦琴的哥哥们响应“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中断学业参军。至今她还记得,当时母亲拉着哥哥苦苦哀求“不要去、不要去”的情景。后来,大哥牺牲,二哥加入空军,并获得飞虎队奖章。

方李邦琴决意筹建抗战纪念馆,还因受到另外一件事情的触动:“二战期间,600多万犹太人被屠杀,今天全球29个国家共设有167个犹太人纪念馆或纪念碑,而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了3500万中国人,在海外竟一个中国抗日纪念馆都没有,我感到心痛。”

普通人都会有退缩的时候,但在方李邦琴身上,几乎从来都看不到软弱和妥协。她的坚毅,是从儿时就培养出来的。在旧式家庭长大的母亲喜欢儿子,为了讨母亲欢心,方李邦琴从小就表现得像男孩一样。上学时,她曾是学生自治会主席;跳舞时常常女扮男装……

1960年,方李邦琴跟随丈夫方大川来到旧金山,用仅有的200美元在唐人街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丈夫方大川是学新闻出身,一直梦想在美国拥有自己的报纸王国。1979年,夫妻俩把握时机发行了《亚洲人周刊》。后来,他们又收购了《独立报》等。如今,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掌英文主流媒体的华人。

2000年,针对美国主流英文报《旧金山观察家报》,方李邦琴与其原来的拥有者赫斯特家族展开了一场收购大战。方李邦琴作为亚裔,受到了质疑,但她毫不退缩。赫斯特家族在鼎盛时期曾拥有95份报纸、110家公司。它的创始人老赫斯特一向排斥亚裔,这位报业大王不会想到,自己的家族有一天会被一名中国女人击败。

收购成功这天,方李邦琴特意佩戴了一条鹰形项链,鹰是赫斯特的标志,而它如今却戴在一个中国女人胸前。她说:“成功就是看你的肩膀能够担多少,我不觉得有太大压力。我从小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从来没有。”

在旧金山的大宅子的客厅里有两个造型奇特的工艺品:一只孔雀和抱着三只小鸡的老母鸡的标本。她说,这是她人生的写照:年轻时像一只骄傲的孔雀;到美国后,面对生活的重负,她变成了一只忘我的老母鸡。如今,更多的人将她称为“一只精明、勇敢的鹰”。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方李邦琴,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1935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随家人前往台湾,20世纪60年代定居美国旧金山。            

(《报业奇女子,建海外第一座抗战纪念馆》)

②参加国际和平文化节的美国侨领、八十岁高龄的方李邦琴女士透露,自己计划2015年10月份搭乘一架抗日战争时期美国飞虎队的援华运输机,重飞“驼峰航线”。

      (《美侨领方李邦琴计划乘飞虎队战机重飞“驼峰航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主要采用插叙的手法,先交代海外第一个抗日战争纪念馆落成的相关内容,然后回忆纪念馆建造的过程及传主方李邦琴在美国的生活。

B.方李邦琴筹建海外抗战纪念馆的直接诱因是大哥在抗战中牺牲,二哥加入空军,并获得飞虎队奖章。

C.纪念馆落成当天,神情庄重肃穆的方李邦琴站在纪念馆前难掩激动之情,由于纪念馆落成过程的艰辛和此时内心的喜悦,性格坚毅的她几度哽咽。

D.因为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与阻挠,致使在方李邦琴之前,没有能够成功筹建一座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

E.在成功收购《旧金山观察家报》这天,方李邦琴特意佩戴了一条赫斯特标志的鹰形项链,表达了她办好这份报纸的决心。如今,更多的人称她为“一只精明、勇敢的鹰”。

(2)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方李邦琴建造海外第一个抗日纪念馆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方李邦琴的人生为什么获得如此成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