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齐之以刑,__...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齐之以刑,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身正,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

③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__

⑤老者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⑦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道之以政 民免而无耻 不令而行 虽令不从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来者犹可追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不以人废言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隅”“愤”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下面一个课内文言句子。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1.“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两句用了_________________ 两种表现手法。

2.王安石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有人据此说他“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你认为这种理解正确吗?请联系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二)

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

(《庄子·知北游》)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庄子·大宗师》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儒家与道家不同的生死观。

2.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儒家生死观或道家生死观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榆木书桌

李汉荣

①看得出来,它上面还有斑斑点点的残漆。数百年前,我的先人曾仔细为它上漆、打蜡。一方柔和的亮光,使这户耕读人家,能随时拂去劳作的倦意,伏案捕捉内心的光线;那幽幽木香,让平淡的日常生活,缭绕着别样的气息。

②后来,漆渐渐磨损、脱落,固执的时光之蝉,终于挣脱蝉衣,鸣叫着向远处飞去,在逐渐黯淡下来的记忆的房间,它笃定地站着,依旧保持着儒雅的姿势。它平淡的容颜,呈现着素朴的木质,也折射着我先人本色的品行。

③我的祖父曾伏在它的上面,我的祖父的祖父都曾伏在它上面,我的先人们一直伏在它的上面,读易读史,诵经诵诗,画春画秋,记人记事,写情写义。当时,画眉在田野点染春泥,燕子在梁上朗诵农谚,鸟儿们远远近近地插嘴,也在旁注着古奥的文字。线装的孔孟偶尔出现残页,于是在桌上被仔细装订。那湿润的呢喃,也被装订在书页里了,古意夹着新意,经声和着鸟声,书香叠着稻香,耕读的日子就有了日上三竿的欢喜。

④有时,疾病和悲苦随秋雨袭来;有时,离散和夭折,兵戈和马蹄,冷不防打断严谨的农历,桌上摊开的祖传方子,就及时做些加减。不大的桌面,望闻问切着广袤民间的病苦,有的减轻了,有的治愈了,而有些暗疾,则像腐殖土一样沉淀下来,催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方和偏方,那是特有的民间异禀和草根智慧。谁能从桌上细密的纹理,取出几百年前疾病的叹息和药草的气息?

⑤此时,我在桌面靠右的一角,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虫孔,那是一只什么虫儿打凿的工程?蚂蚁?木蜂?钻木虫?装死虫?很可能是装死虫吧。我愿意它就是一只装死虫。那时,榆树还生长在明朝的原野,几个贪玩的孩子轮番爬上榆树,其中有一个就是我的祖先,他爬上来了,坐在枝杈高处,手搭凉棚,眺望村庄的春天,眺望远山的青黛,顺便打量炊烟和人生的去向。就在这时,离他不远的一只虫儿也坐在树的肩膀眺望和打量,眺望葱茏的宇宙,打量榆树的味道。虫儿发现了他,一阵颤栗抽搐之后,它立即假装死过去了。就这样,虫儿躲开了一个顽童,也躲开了可能的伤害,我们可以理解是虫儿礼让了他,礼让高大的“神灵”占据更多的树木和更多的宇宙。但他没有看见这谦卑礼貌的虫儿,他只看见树身上一条静止的暗黑色疤痕。虫儿的机智死亡,使数百年前的那个下午变得异常安静和仁慈,附近庙里的钟声连着响了六下,报告慈航普度,众生平安。

⑥而当我的祖先和他的小伙伴们呼喊着溜下榆树,装死的虫儿立即复活了,它继续它的神圣工程,它连续七天七夜凿啊钻啊,它吃住都在这庄严的工地,它一定要为自己短暂辛苦的一生,打凿一条连接永恒的通道,它一定要用隐秘的艺术手法,记载自己的梦境和心迹。

⑦它以天真的智慧和精细的工艺,终于开凿了一个曲曲折折的时空隧道,把数百年前它的那次冒险经历,把它与孩子们相遇的故事,把原野的阳光、鸟声、草木香气和附近庙里的经声钟声,庄稼地里男人们对唱秧歌的粗犷声音,铁匠铺里叮叮当当锻打农具的声音,老牛寻找牛崽的哞哞声,鸡鸣狗叫的声音,集市传来的叫卖的声音,村口母亲们高一声低一声喊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以及缭绕在树上的我的祖先衣服和身体的气息,他们用力爬树划在树上的手指印痕,他们坐在树杈上哇啦啦对着远方呼叫的声音——细心的虫儿把这一切都收藏在它开凿的时空隧道里——

⑧此时此刻,我悚然一惊,终于知道,我伏在这古老书桌上,其实一直守在这个洞口,一直在眺望深不可测的时光……

——节选自李汉荣《时光的收藏》,原载《人民日报》

1.根据开篇两段的内容,概括榆木书桌的特点。

2.作者由眼前的榆木书桌想到了哪些历史场景?赋予了榆木书桌怎样的内涵?

3.第⑦段写道:“细心的虫儿把这一切都收藏在它开凿的时空隧道里。”这样小的虫孔能收藏这一切吗?为什么?

4.本文构思巧妙新颖,匠心独运。试分析作者为什么把收藏时光的主体安排为一只虫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