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盱眙①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②

夜久潮浸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③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注释:①诗人时任盱眙县尉,仕途失意。②次:停留。③候馆:旅馆。

(1)请赏析本诗颈联的写景特点以及所抒发的情感。

(2)前人评价这首诗“心思之巧,最易启人聪颖。”请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做到构思精巧的。

 

(1)颈联通过联想从视觉写雁宿平沙的情形,从听觉方面写旅馆听鸡鸣,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思念故乡的的凄凉之情。(2)诗人依次从黄昏写到夜深人静之时,再写到早晨鸡鸣,情景交融,最后直接抒写其羁旅之思。 【解析】试题分析:(1)解答本题时,应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如烘托、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等。本联运用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实际上作者是在借景抒情。结合本联中的“雁”字和尾联中的“乡国”和“羁旅”,可分析出诗人的孤独思乡之情。 (2)解答该题,整体把握诗歌,然后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总结概括即可得出答案。首联颔联是写从黄昏写到夜深人静之时的景象,颈联是写早晨鸡鸣,尾联直接抒写其羁旅之思。意思对即可。 点睛:分析诗歌所用的艺术手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描写手法:包括虚实相生(作用是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觉描写等。②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借古讽今、用典抒情。衬托(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二是反衬,反衬有以声衬静和以动衬静)、渲染、象征、托物言志、抑扬、以小见大。③结构方式,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明确了以上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对号入座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虑,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钧,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官,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硅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③往.事.息隐

⑤但其尽.心.所事    ⑥从.容.对曰

⑦征慷.慨.自若    ⑧臣所.以.敢言

A. ①②③⑤⑦    B. ②④⑤⑥⑧    C. ①③⑤⑥⑦    D. ③④⑤⑥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 “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 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给以重用。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查看答案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是寡人之过也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查看答案

下列“焉”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 朝济而夕设版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②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因跪请.秦王    乃辞谢固请.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作为生物体的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被克隆,但作为人创造的文化则是永远不可能被克隆的。

①对麦当劳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非常生动的例证。

②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③没有一个人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历史事实。

④它从来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事实。

⑤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不论对反对者还是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虚幻的东西。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⑤④③    C. ②④③⑤①    D. ⑤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