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幼聪敏,家贫无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也。幼聪敏,家贫无书,年十二,寄郡学受业。同郡甄琛为定州刺史,简试诸生,见而策问,应答如响,大为琛所叹异。延昌中,以军功起家。孝昌初,除光州曲城令。为政清静,务尽仁恕,词讼止息,远近称之。时天下多难,盗贼充斥,征召兵役,涂多亡叛。朝廷患之。乃令兵人所齑戒具,道别车载;又令县令自送军所。时光州发兵,弼送所部达北海郡,州兵一时亡散,唯弼所送不动。他境叛兵,并来攻劫,欲与同去。弼率所领亲兵格斗,终莫肯从,遂得俱达军所。军司崔钟以状上闻。其得人心如此。元象初,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后从高祖破西魏于邙山,命为露布,弼手即书绢,曾不起草。以功赐爵定阳县男。武定中,迁卫尉卿。会梁遣贞阳侯渊明等入寇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诸军讨之,诏弼为军司,摄行台左丞。破萧明于寒山,别与领军潘乐攻拔梁潼州,仍与岳等抚军恤民,合境倾赖。关中遣仪同王思政据颍州,太尉高岳等攻之。弼行颍州事,摄行台左丞。时大军在境,调输多费,弼均其苦乐,公私兼举,大为州民所称。弼志在匡赞,知无不为。显祖将受魏禅,自晋阳至平城都,命弼与司空司马子如驰驿先入,观察物情。践祚之后,以预定策之功,迁骠骑将军。转徐州刺史,未之任,又除胶州刺史。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帝以为讥已。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十年夏,上因饮酒,积其愆失,遣使就州斩之,十年六十九。寻悔,驿追不及。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讼止息,远近称之           词讼:诉讼案件

B. 抚军恤民,合境倾赖           倾赖:钦佩信赖

C. 志在匡赞,知无不为           匡赞:颂扬天子

D. 驰驿先入,观察物情           物情:民心民情

2.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B. 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C. 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D. 高德政数言其短/又令主书/杜永珍密启弼/在长史日/受人请/属大营婚嫁/显祖内衔之/弼恃旧仍/有公事陈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弼富有学问,文思敏捷。定州长史甄琛考查诸生时,他回答策问如同回声一样迅速;高祖让他写布告,他拿起绢就写,连草稿都不用打。

B. 杜弼为官清廉能干,很得人心。在光州曲城县令任上,别县征召的士兵大都半路逃散,而他所送的士兵一直跟随着他,纵使受到攻击也不叛离。

C. 杜弼劳苦功高,颇受重用。高祖让他随从作战,因功赐给他爵位,又派他辅佐高岳等抗击梁军;显祖接受魏禅登基,他因有功被封为骠骑将军。

D. 杜弼耿直无忌,说话做事常得罪人。显祖问他治国应当任用什么人,他回答说应当用中原人,显祖就借着酒劲,派人到胶州杀死了他。

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引弼典掌机密,甚见信待。或有造次不及书教,直付空纸,即令宣读。

(2)弼儒雅宽恕,尤晓吏职,所在清洁,为吏民所怀。

 

1.C 2.C 3.D 4.翻译见译文。 【解析】 1.试题分析:匡赞:匡正辅佐。 2.试题分析:“弼”作后句的主语,“受人请属”“大营婚嫁”并列结构中间断开,“仍”后句的开头。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弼”作后句的主语,“受人请属”“大营婚嫁”并列结构中间断开,“仍”后句的开头。 3.试题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英国关系失当。 4.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引”“典掌”“见”“造次”“即”“晓”“所在”“怀”和被动句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杜弼,字辅玄,中山郡曲阳县人,幼时聪明颖悟,家庭贫穷,没有书读,十二岁时,寄居于郡学从师学习。同郡人甄琛担任定州长史,考查测试诸生,见了杜弼后进行策问,杜弼对经义解说的娴熟明白,应答如同回声一样快,甄琛十分赞叹诧异。延昌年间,凭借军功被征召做官。孝昌初年,被任命为光州曲城县令。为政清简,无为而治。做事总是仁爱宽容,诉讼之事消失,远近的人都称赞他。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到处都是,征召的兵士,多数在半路叛逃。朝廷为此深深忧虑,于是命令士兵携带的兵器,在路上时都用另外的车载着;又命令县令亲自押送士兵到军营。当时光州派遣了士兵,杜弼押送所率领的士兵达到北海郡,光州其他县的士兵突然都跑了,只有杜弼所押送的兵没跑。其他地方的叛兵一起来攻打,想让他们与自己一起跑掉。杜弼率领随身卫兵与之作战,最终也不肯听从叛军,于是得以全部到达军营。军司崔忠把情况报告了上去。杜弼就是这样得人心。元象初年,高祖提拔杜弼掌管机要大事,他非常受信任。有时因为仓促来不及写下命令,就径直给他一张空白纸,命令他立刻宣读。后来跟从高祖在邙山打败西魏的军队,高祖命他写布告,杜弼立刻着手在绢上写,根本不用起草。因有功被赐予定阳县男的爵位。武定年间,升任卫尉卿。恰逢梁国派遣贞阳侯渊明等人入侵彭城,大都督高岳、行台慕容绍宗率领各路军队前往征讨,皇帝下诏让杜弼担任军司,代理行台左丞。在寒山打败萧明,另外与领军潘乐攻取梁国的潼州,接着与高岳等人安抚军队,救济百姓,全境的人都钦佩依赖他。关中派遣仪同王思正占据颍州,太尉高岳等人去攻打他。杜弼管理颍州事务,代理行台左丞。当时大军驻扎在境内,调运物资花费很大,杜弼平均分配任务,使人苦乐相当,公私兼顾,大受州民称赞。杜弼志在匡正辅佐皇帝,凡了解的事没有不认真去做的。显祖将要接受魏帝的禅让,从晋阳到平城都,命令杜弼与司空司马子如从驿道快马疾行,先入平城都,观察世事人情。显祖登基之后,因为他参与谋立天子的功劳,升他为骠骑将军。后转任徐州刺史,尚未道人,又被任命为胶州刺史。杜弼儒雅宽容,特别精通管理的职责,无论在何处任职,都清廉方正,被官吏和百姓思念。显祖曾经问杜弼说:“治理国家应当任用什么人?”他回答说:“鲜卑人都是贵人,应当任用中原人”。显祖认为这话是在讽刺自己。高德政多次说杜弼的坏话,又让主书杜永珍密奏杜弼在做长史的时候受人请托,在婚嫁方面大肆铺张。显祖内心十分嫌憎他。杜弼依仗自己旧臣的身份,依然有公事就向皇帝陈情。十年夏天,皇帝因为喝酒喝多了,想起杜弼的种种过失,就派人到胶州斩杀他,当时杜弼六十九岁。不久皇帝后悔,派驿使追赶,没能追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尚书·尧典》记载:“(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尧还命令羲和四子分赴东、南、西、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并发布讲话云:“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尚书·尧典》是中国古代关于时间体系最早的重要文献之一。从《尧典》的记载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一年有“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这和今天的“三百六十五日加四分之一日”是非常接近的。《尚书·尧典》中帝尧命令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赴东、西、南、北四方司掌春、夏、秋、冬四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记载。因为这里羲和四子所司掌的四方与四时,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根本的时空结构框架,而且地方与时间同时为四子所分别司掌,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中,时间和空间所具有的同构互换这一特殊性质。这一特质的展开,构成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的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空一体化的文化特征。而《尧典》“钦若昊天,敬授民时”中所蕴含的“顺天”和“遵时”的精神,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顺应自然之发展,遵循四季变化规律的深层内涵,是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观念。春种秋收,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的中国古人,在实践摸索中很早就拥有了顺应四季的自然变化从事生产劳动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中国古人很快认识到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掌握了十二个月的月升月落规律,了解了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循环。可是用什么手段来表示它呢?

中国人选择的是使用六十甲子。中国古代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的方式来标示时间。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由甲子到癸亥,天干配地支功产生出六十个搭配。以之纪年则每六十年完成一个循环,纪月则每五年一个循环,纪日则每六十天一个循环。所以在中国古代生活中,“六十“与”五“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汉律》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汉书》也记载:“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如果追寻五日休沐这一规定的文化源头,应与纪时每五天六十甲子完成一个循环有直接关系。这与西方依据《圣经》开篇上帝七日创世纪而形成七日一周的划分法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但是,依据上帝耶和华创世纪的七日周期的划分方法偏重的是西方宗教与神话的背景,而以六十甲子纪时、每五日完成一个循环为依据的划分方法偏重的是中国古人对时间循环性质的客观认识,中西方文化精神的差别,经常就这样展现于很多细微但非常关键的细节之中。

《世本》记载:“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典籍记载的容成与大桡皆黄帝之臣,是传说中的人物,其事茫茫焉不可考也,但地下发掘出的甲骨文字可以证明,殷商时期的中国古人已经用干支来表示时间了。把天干地支配合起来形成六十个数字,非常适合于表示相对复杂的时间周期。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框架,而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循环往复是时间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六十甲子的循环排列,非常清楚地展示了时间周而复始的特性。它是古代中国人时间文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时间生活影响很深。

1.下列关于中国古人“顺天遵时的智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国古人很早就凭借月升月落的特点掌握了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规律,并且认识到了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

B. 中国古人以农耕为基本生产方式,很早就能顺应四季的自然变化从事生产劳动,百工也能够遵时进行生产。

C. 中国古人很早就了解到作为最根本的时空结构框架的东南西北四方与春夏秋冬四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D. 中国古人很早就将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配来标示时间,六十甲子纪时法很适合表示相对复杂的时间周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我国古代较早阐述时间体系的重要文献《尚书·尧典》中的记载,蕴含着中国古人顺天遵时的精神。

B. 因为在纪时上是每五天六十甲子一循环,所以《汉律》规定官员每五天一休假,对此《汉书》中有类似记载。

C. 西方的七日一周的划分法源于《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创世纪的说法,这反应了西方的宗教与神话背景。

D. 虽然《世本》“大桡作甲子”的记载渺不可考,但中国确实在殷商时期就已经用干支来表示时间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尧对羲和四子司掌四方与四时的具体安排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时间文化体系中时间和空间“同构互换”的特殊性质。

B. “顺天”与“遵时”的精神,是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的重要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顺应自然,遵循四季变化规律。

C. “五”在中国古代时间生活中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以干支纪时和纪月是,分别是五天一个循环、五年一个循环。

D. 天干与地支相配而形成的六十甲子的循环构成了中国古人时间文化框架的主体,它对中国古代时间生活影响很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激励高三学生冲刺复习,各地学校都会出现励志标语,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许多“神标语”。如山西某中学一高三教室的标语——“人丑还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自信?还玩,说你呢!”,“不学?将来别人壁咚的墙是你砌的”,“我一定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去死)”。四川内江某中学的励志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还有一些中学出现的“明天,绅士一样地活!”“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凡此种种,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种鼓励学生刻苦读书的做法,有很好的励志效果;有人觉得“有意思”,“有个性”“轻松”,贴近学生生活;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神标语”和学校所担负的教育使命背道而驰。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分析下面表格的内容,回答相应的问题。

(1)美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家长认为,孩子应该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可哪种教育方式?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5个字。

在东非大陆上,动物和植物都在努力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___。只不过,现代城市同这片土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人类用围栏铁丝网把自己同荒野隔绝开来,仿佛是把荒野装进了笼子。可是,我们反过来看,___ 。那些徜徉于围栏边的动物仿佛就在观察我们人类的行为。我们以为动物是这里的展品,殊不知,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科学的负面效应必然引起传统人文主义者的批判,他们呼吁用人文引导科学的发展,以人文的善为科学的真保驾护航。而                                                                 

                                                                 

①这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追溯到叔本华

②涌现出唯人文主义者

③他们在认知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极致非理性,完全否定科学价值

④开启了非理性主义的先河

⑤人文主义发展到现代及后现代阶段

⑥其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将世界的本质归属为意志

A. ①⑥③④⑤②    B. ①⑥⑤②③④

C. ⑤②③①⑥④    D. ⑤②⑥④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