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将军印

刘建超

两军对峙。

相距数里,看得见旌旗猎猎,听得见战马嘶鸣、鼓乐号角。

将军以两万壮士对阵敌方十万大军。

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帐内,残烛下,将军屏气凝神,专心致志伏案涂墨,仿佛近在咫尺的恶战与己无关。

士兵来报——敌军距我五里路遥!

士兵又报——敌军距我两里路遥!

将军从容点完最后一笔,落下款,按上自己的玉印:“两军交战,总要有个见面礼。替我送与对方元帅。”

黑脸卫士绝尘而去,直奔对方大营。

元帅接过士兵呈上的“战书”,展开观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是一幅画。画面上是两匹鬃毛挺立、四蹄腾空、呼啸而至的骏马。那骏马露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咄咄逼人的霸气。画面上墨迹已干,唯战马的双眼墨迹如珠、晶莹剔透,在烛光下熠熠发光,寒气逼人。大战之前,能心神不乱画出如此气势的骏马的将军绝非等闲之辈,此将军手下的壮士定是视死如归、以一当十的精卒骁将。元帅收起画,下令撤兵。

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传为佳话。将军的画身价陡增,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

将军作画,总是在战前之时,在刀戟闪亮、战马嘶鸣中完成,画面永远是千姿百态的骏马。南征北战,转战千里,将军的画散留在大江南北。

一日,搏杀阵中,将军被冷箭射中左眼,跌下马来。将军的黑脸卫士拼死厮杀,从刀口下救出将军,自己失去一条臂膀。将军抚着卫士空空的袖管,说:“你可以提出任何要求。”黑脸卫士说:“跟随将军征战十年,战役上千,只求将军伤愈后,能给我画一幅骏马图。”

将军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

将军伤愈,战事平息,将军解甲归田,过着乡野隐士的生活。没有了战火硝烟,将军再也画不出骏马了,索性封笔。

数年后,将军旧疾复发,双目失明。

将军的画作价格猛涨。而伪作也趁机泛滥,鱼目混珠。将军当年战场作画,大多都没有盖印。有得到将军画作的人,就登门请将军辨别真赝。将军虽然双目失明,却能凭双手摸出画的真伪。尤其是骏马的眼睛,将军只一搭手就能验出真假。真的,补盖上自己的一方玉印;假的,便付入灶膛。得将军印者乃真迹。一时间,能得一枚将军印成了收藏者梦寐以求的事。

一日,一后生求见,拿出一幅骏马图请将军鉴别。病榻上的将军只搭手一摸,便递于身边仆人,仆人接过画就要往灶膛里放,后生急呼:“且慢,且慢。将军可知请求鉴画者是何方人士?”

将军说:“何方人士与我鉴画真假有何关系?”

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

将军身子一颤:“你父亲现在可好?”

后生哭道:“我父现已重病在身,可他念念不忘将军。他说将军曾答应赠他一幅骏马图。我知道将军早已封笔多年,已不能再作画了。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我只得购此赝品,只求将军能网开一面,盖上将军印,我也好回去告慰父亲。”

将军长叹一声:“也罢,你三天后来取此画。”

将军喝退家人,三日不食不寐,闭紧屋门。

三日过后,后生上门,将军将一画轴递于后生,说:“一定要带给你父亲。”

后生接过画轴,叩首拜谢,告别将军。走在集市上,后生好生纳闷,难道将军真的为父亲画了一幅骏马图不成?难道将军双目失明也能作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后生忍不住打开了画轴,他吃了一惊:还是自己拿去的那张画,画的上方被写了个大大的“赝”字,旁边还盖有一枚铜钱大的红印。书生顿觉眼前一黑,忍不住放声痛哭。

一富商经过,见后生,问起缘故,看了后生手中之画,愿出50两白银购之。后生欣喜,接过白银忍不住问:“一幅赝品,先生何以出50两白银?”

富商说道:“此画是赝品,但上面所题的‘赝’字确是将军真迹啊。看旁边这枚将军印,定是将军新刻无疑,而印上还有人体纹络,据我判断,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真赝相对,浑然一体,此画价值连城啊!”

后生方才醒悟,急匆匆赶往将军家中。

将军已气绝身亡。

(选自《课外阅读》,有删改)

1.文中“将军身子一颤”和“将军长叹一声”两个语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2.文章结尾写道:“将军已气绝身亡。”将军为何突然死亡?请简要分析

3.说说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

 

(1)① “身子一颤”表明将军听到“后生”的话之后内心剧烈地震动,表现出将军对旧部下深切的挂念,体现了将军是一个重感情的人。②当年将军曾对部下说:“我会送你一幅最好的。”可如今伤重失明,已不能再作画。“长叹一声”表现了将军深深的愧疚和痛惜之情,也包含着要以生命来完成画作的决然之意。 (2)将军三日不食不寐,以“大拇指甲盖”刻章,以“指上之血”作印油,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一幅最好的画,以此来告慰自己忠诚的部下,他坚持原则,信守承诺,是竭尽心血而死的。 (3)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肃杀的战场气氛,使“帐外”“帐内”形成强烈的对比,烘托了将军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将军一画退十万敌兵”的情节作铺垫。 (4)战场作画,一画退敌传佳话;战伤脱险,承诺送画赠部下;战后失明,双手辨画判真赝;生命践诺,甲章血印成绝唱。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将军身子一颤’和‘将军长叹一声’两个语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四点:一是瞻前顾后,结合语境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三是联系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理解词句;四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将军身子一颤”,这是将军的反应,出现此反应的情境是“后生说:‘我父亲就是曾伴随将军征战的黑脸卫士。’”,可见此处的“颤”是将军内心情感的体现,再结合后面将军说“你父亲现在可好”,可知其中包含对部下的关心挂念。“将军长叹一声”,出现的语境是书生求画,而自己之前答应要送部下一幅画,可如今伤重失明,已不能再作画,内心流露出的是愧疚痛惜之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结尾写道:‘将军已气绝身亡。’将军为何突然死亡?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本题应从小说的结尾部分入手分析,具体的答题区间是文章后四段。可以找出书生走后将军的表现“三日不食不寐”,再结合富商对作品的解说作答本题,“这枚印是将军在自己的左手大拇指甲盖上镌刻而成,所用印油是将军指上之血”。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说说第四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句段的作用。首先找到划线的句子,“大帐外,两方叫阵的吼声排山倒海般雄壮;朔风劲吹,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画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阅读时要结合人物形象来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制造悬念或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的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同时要注意,环境描写是构成小说艺术特色的重要手段。 点睛:回答本题,需要把握景物描写作用,同时明确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本题中涉及的景物描写在文章开头,故需要先了解小说中的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介绍故事发生背景,交代事件、地点、人物什么的,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旨,还可以渲染某种气氛,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暗示人物结句等的作用,用隐喻或者暗喻的手法来突出这些,本题可结合文本加以分析回答即可。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文章情节波澜起伏,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故事情节”这是考查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梳理故事情节,首先要注意小说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的正面和侧面、明和暗的关系,应从主要人物入手来进行概括,不能面面俱到;其次,理清发展线索。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本题要围绕“将军”这一主题形象来归纳。一开始写将军在战场作画,然后写受伤脱险后承诺送画,接着失明后用双手辨画,最后以血印践行诺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王子安集》。作者王勃,字子安,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英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一所楼阁。李元英后封为滕王,所以此楼命名为“滕王阁”。唐高宗时阎某任洪州都督又重新修缮,王勃在赴交趾探父途中,正遇当地在此大宴宾客,于是被邀参加宴会,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序文。

C.这篇序文,实际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D.文中用典贴切,简练含蓄。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