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破解“黄金周难题”,迫切需要切实制定、...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破解“黄金周难题”,迫切需要切实制定、落实好错峰休假、带薪休假,让人们多一些休假的选择,而不是只能在黄金周期间扎堆出行。

B. 不少人都会用眼镜布来擦拭眼镜上的灰尘,一些专家表示并不认同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多数眼镜布造价低廉,纤维间隙较大,用它擦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C. 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D. 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了学生会的组织机构,布置了学生会全年的工作。

 

C 【解析】试题分析:A制定、落实好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加上“等制度”。B句式杂糅。“并不认同……”和“表示……是不正确的”两种句式杂糅,应删去“是正确的”。D成分残缺。在“社会责任感”后加“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B“并不认同……”和“表示……是不正确的”两种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中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②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④今后一个时期,燃煤散烧管控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连日来,相关部门及各区县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燃煤散烧的整治工作。

⑤有的企业领导干部党性意识淡漠,忘记了自己是党的干部,忘记了自己管理的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以改革为名,贱卖贵买,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成为“国企蛀虫”。

⑥我国韦编三绝的国学著作,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在《汉江临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舟中远望,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好像都漂浮起来,远处的天空也似乎在动荡。

(2)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中拆用名曲,以形写声,巧妙表达守边战士怀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景结情,用秋风之中残破荒凉的遗迹吊六朝覆灭的往事,讽喻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崔慰祖,字悦宗,清河东武城人也。父庆绪,永明中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请。父丧不食盐,母曰: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从之。父梁州之资,家财千万,散与宗族。漆器题为字,字之器流乎远近。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纮曰: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为始安王遥光抚军刑狱,兼记室。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建武中,诏举士,从兄慧景举慰祖及平原刘孝标并硕学。帝欲试以百里,慰祖辞不就。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尝于吏部省中宾友俱集,各问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无华辞,而酬据精悉,一座称服之。朓叹曰: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慰祖卖宅须四十五万,买者云:宁有减不?答曰:诚异韩伯休,何容二价?买者又曰:君但卖四十六万,一万见与。慰祖曰:岂是我心乎?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与丹阳丞刘沨素善,遥光据东府反,慰祖在城内。城未溃一日,沨谓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门者出之。慰祖诣阙自首,系尚方,病。慰祖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采《史》、《汉》所漏二百余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付护军诸从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业也。又令以棺亲土,不须砖,勿设灵座。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三十三)

【注】韩伯休,东汉人士,因卖药三十多年从不接受还价而为世人所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B.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C.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D. 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2.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

B. “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 “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古代诸侯王死叫,古代所有人的死亡均称为

D. “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架、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4.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为人孝顺。他的父亲曾担任梁州刺史、奉朝请。父亲去世后他坚持不吃盐,在母亲的劝说下他改变了这种做法。

B. 崔慰祖家庭殷实富裕,仗义疏财。他的父亲在梁州有很多财产,崔慰祖都分给了自己的族人,虽然一些家用器物流散各地,但他都不再索回。

C. 崔慰祖有才华,不善言辞却能服众。国子祭酒沈约、吏部郎谢朓的朋友曾经向崔慰祖询问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他的回答有理有据,令人折服。

D. 崔慰祖在历史方面颇有研究,却著述未竟。他想对司马迁和班固的历史著作再作注释,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6.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遥光好棋,数召慰祖对戏。慰祖辄辞拙,非朔望不见也。

2)少与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贵,常来候之,而慰祖不往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 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麦种完了。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问到花,就等于问钱。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七里路,走一后晌。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他弯着腰,忙活着。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说这句话时是想要金保家把卖棉花的钱拿来办婚事,这样她就能明正言顺地过来帮助金保家脱贫。

B. 面对婆家并不富裕的现状,秋水不嗔不怨,面对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未婚夫,秋水有批评亦有诱导,最终唤醒恋人潜藏心中的斗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D. 小说选取了一段并不复杂的农村恋曲,通过一个个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来一步步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读来平淡质朴,给人真实之感。

2.请简要分析秋水洗衣时环境描写的作用。

3.金保是本文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金保这一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余冠英先生传略

蔡文锦

余冠英先生,1906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松江府江南提标中军参将余道生内宅,学名冠英,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

“五四运动”中,他带领同学走上街头向市民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还编辑了《卧薪尝胆》杂志,发动了全市罢工、罢市,查禁了英货、日货。

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改国文系。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8月5日,清华园沦于日寇魔爪,先生一家南逃避难,于9月28日到达昆明。先生在联大任教,生活艰苦,他不仅要走十余里路去授课,还在一家公司做文字工作贴补家用,在坡上种菜。

在联大,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并主编了《国文月刊》。1999年7月17日,南京大学程千帆教授函示:“冠英先生学问文章,可谈者多……独其抗战时期在昆明主编《国文月刊》对大后方学术之推动极为有功。”余先生在联大发表了《信与达》《谈雅》《谈新乐府》等论文,还发表了《潜广新乐府》,运用新乐府的艺术手法愤怒声讨日寇与汉奸的罪行。

1945年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发生,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被害。清华等校广大师生多次开展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斗争,在激烈的历史命运的抉择中,余冠英坚决地站在了人民一边。他参与组织对闻一多先生的公祭,是“整理闻一多遗著委员会”委员。

1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先生任国文系教授,并主编《语言与文学》,其间发表了《乐府歌辞的拼凑和分割》《谈〈西洲曲〉》等论文。

风雨如晦,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先生等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百十师长严正声明,先生名列其前,虽每月损失数百万法币,影响家庭生活至巨,但仍义无反顾。朱自清先生病殁,他写了《佩弦先生性情嗜好和他的病》,并任朱先生文集编委。

1952年先生调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为资深研究员,后任该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上世纪50年代先生有《乐府诗选》《诗经选》《三曹诗选》《汉魏六朝诗选》等著作行世。《中国文学大辞典》等书对《乐府诗选》有高度评价。《诗经选》被公认为《诗经》选注本的代表性的成果,《中国诗歌大词典》云:“此书为解放后较早,较有权威性的《诗经》选注本。”

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是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总负责人和上古至隋文学史的主编,该书是中国当代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具里程碑式的成就,成为高等学校的教材。

1966年8月12日,文学研究所的老专家全挨批斗。我去探望先生,他在天井里拔草,见我来了,让进客厅:“文锦,士可杀不可辱,为国家研究学术何罪之有?可如今我们这批专家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斯文不如扫地!我想到死!”我立即说:“伯伯,你不能死!”他一挥手:“是啊,我不能死!《唐诗选》才编好,郑西谛先生曾要我编一部《中国大文学史》。”1978年,《唐诗选》经修订后出版,成为海内外公认的最佳选本。

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期间,在完成种种行政、学术研究任务的同时,还担任了《文学评论》编委、《文学遗产》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编委会委员和《秦汉文学》主编,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顾问,无论是所里的工作还是文学方面的研究,他都做得很好。尤其是1981年由该所主持、余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这是全国文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如果说把《中国文学通史》(14卷本)系列作为不可多得的古代文学研究的丰碑来看,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宝贵的事业心、先生因而所付出的心血,遗泽炳蔚,不可小觑。

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中,对于向他求教的人无不尽其所能。杨任之著《诗经今译今注》前言云:“本书承前辈余冠英先生,故友李长之先生多所匡正,不胜感激。”扬州大学顾农教授曾著文纪念先生,说在学生时代写信向先生请教,余先生都回信赐教。

1995年9月2日,先生因肺炎、心力衰竭而归道山。先生的墓碑上镌刻着“天地悠悠”四个大字,发人深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余冠英(1906—1995),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余冠英先生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和古籍整理工作。

(摘自“百度百科”)

②继《唐诗选》之后,我又当了《汉魏六朝诗选》的责任编辑。在注释中遇到难解的问题,他不耻下问,要我帮他推敲推敲,我真有点诚惶诚恐。

(摘自林东海《学者余冠英长者风范》)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西南联大及清华大学复校期间,余冠英曾先后主编《国文月刊》《语言与文学》等刊物,对推动当时的学术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B. 余冠英在清华大学读书,先上历史系,后改国文系,既因为他要顺应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因为他在文学方面表现出的才能和造诣超过了历史学。

C. 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遇难,在客观上激起了清华等高校师生的斗争激情。余冠英始终坚定地站在了人民一边,并积极处理闻一多的后事。

D. 作为一篇追忆先师的传记,本文语言淳朴、亲切,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余冠英先生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把余冠英出生的时间、地点写得详尽,除了符合传记文学开篇介绍传主籍贯等信息的体例外,还暗示了他的出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味。

B. 朱自清离世后,余冠英一方面写文章探究朱自清得病的原因,另一方面出任朱先生文集编委,完成朱自清未竟的事宜。

C. 上世纪50 年代,余冠英选编的《诗经选》《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等著作流行于世,其中《诗经选》更是得到一致好评,影响很大。

D. 文章将余冠英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结合在一起,引用传主的语言与大量名人的评论,通过议论、抒情等手法的使用,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

E. 余冠英近90 年的人生之路是极不寻常的,既有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有饱受屈辱的“文革”时期。他去世后,墓碑上的四个大字“天地悠悠”耐人回味。

3.作为一代学人,余冠英的一生和时代紧密相连,他的身上体现出哪些值得你去学习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