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选好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书法在民族艺术家庭中独受亲宠。长期以来,①_____是在世界的认同中,②_____在国人的民族情结里,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色的。③_____在几千年的演变发展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④_____人文情怀,⑤_____在书法中获得了尽情的抒发和深刻的体现。⑥_____可以说,在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之中,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比书法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本质和精髓。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不管 | 还是 | 因此 | 和 | / | 所以 |
B | 尽管 | 都 | / | 甚至 | 都 | 因此 |
C | 无论 | 还是 | / | 乃至 | 都 | 甚至 |
D | 不仅 | 而且 | 因而 | 以及 | 能 | /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期待“五四的火炬”再次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注入青春的能量,激励新时代的广大青年,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B. 每一件青铜器如果说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那么青铜器修复工作便是将这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
C.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她以丰富多元的写作,为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树立了丰碑。
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评论认为,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危言危行的背后是日本历史教育的长期缺失。此次事件暴露了日本当局拒绝正视二战历史的错误态度,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日本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
②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③参加“为了孩子的明天”活动的专家学者都阐释了自己对未来教育的新理念,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得之愚。
④毛泽东的文献点评中寓含褒贬,抒发感慨,以史为鉴,论古讽今,注重文献的社会教育和经世致用,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⑤《朗读者》中,无论是专业主持人,表演艺术家还是普通人,朗读技巧都可谓炉火纯青,让听众心潮澎湃,深受震撼。
⑥社会深刻变革的当下,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促使传统幸福观发生了改变,很多人面对简单规律平凡的生活,不再安之若素。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2)《论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
(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云、回声和影子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陈涉起义的巨大号召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现象。
(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注】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