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山城 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山城

施蛰存

    如果你相信昆明是一个山城,那么拿我现在所小住着的地方比较起来,她就有点不配这个称了。昆明的确是一个建筑在山国中的城市,但是我们如果要想像一个山城,那么像目下的昆明样地不缺少一切近代物质设备的城市是不会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我愿意把山城这个名词用之于良,用之于路南,甚至用之于大理,但决不是昆明。

    我现在所住着的是一个离昆明一百余公里的小城。说她是一个小城,这是一个外省人的口吻她实在并不比我所曾到过的宜良、路南这些县城更小。她有邮政局和电报局,她能够供给你法国的脂粉,甚至德国制的注射剂。然而不管一切,她还是我所旅行过的许多县城中最配称之为山城地方。这是因为她还保留了一个山城所该有的特殊气息。

    我在这里已经算是住下来了。早晨,我定首先看见妇女们在门口操作,或是扛了农具出城去。当那些幸福的男子起床来,端一个矮凳坐在门口,吃茶、晒太阳的时候,一定是快要到正午了。正午,城里的街上是寂静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城外汽车站旁边的几家茶馆或小食铺里,等侯来往的车看热闹。无所事事的日子虽然好像很悠长,但终于到了黄昏,于是你可以听见牧人在吹起哨子赶着牛羊进城了;驻屯营里吹起生疏的喇叭,召集士兵归队了;打柴的老妇人伛偻的背上负着一捆柏枝或松毛从小巷里穿出来了……一排荒凉的雉堞渐渐没入黑暗的夜色中,于是这小城中惟一西街上是透露着光亮的地方,因为一切的店铺都在西街上,别的铺子虽然都早已关了门,而茶馆宵夜铺却正当热闹的时刻,何况茶馆及宵夜铺又占了所有的商铺的半数以上。

    但是,它们虽则卖夜市,才过十点钟,所有的光亮便已全部熄灭掉。现在是狗的城市了。它们逐着,叫嗥着,在绝对的黑暗中,使一个不习惯早睡的旅客,在枕上会仿佛感到土匪来攻城的征兆。赶街子是使人们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这里的人从来不作每天的计划。“一日之在于晨”,这句古谚于他们是没有用处的。对于他们,每一个月并没有三十天,而是只有六天,因为他们每五天赶一次街子。一切的事情都得在街子天做。买鱼肉鸡蛋蔬菜米粮,均须到街子天,错过了这个街子天,就得等下一个街子,于是五天就很容易地过去了。医生什么人,也是赶街子的。人倘若生了什么病,五天之内没有变化是幸福的。医生给你诊了脉,给你留下五天服食的药,你就等到下一个街子天再请教他。警察也是赶街子的,当警察不够维持秩序时,不得不让过去被裁的警察来临时服务一下。这就是赶街子的警察,谁知道他们在非街子天做些什么事呢。

    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很少人家有一个钟或表。既然今天或明天都没有什么关系,上午与下午更有什么分别呢?你说,这不是赶惯了街子对他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吗?

    我不喜欢,并且也不习惯于这种山城里的生活,但我既在这里住了几天之后,也似乎稍微发现了她一点好处。我常常会想起“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这一副对联,仿佛很可以用来贴在这里的城门上。然而这种和平与淳朴的好处,到底只堪从想像中去追求的,比如你身处于一个烦嚣的都会里,偶尔幢憬一下这样的山城生活,那是对你很有补益的。若果你真的来到这里住下去,像我一样,我想你倘若不能逃走,一定会苦闷至极的。然而你或许要问,为什么我终于没有逃离,而还在这里住下去呢?是的,请你凑过耳朵来,我将指点给你看一个地方,并且告诉你,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会使我对于这寂寞的山城抱着希望。

    (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

2.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

3.作者为何详写赶街子的场景?请简要分析。

4.本文重点叙写山城生活,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1.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2.社会环境和平安宁;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民风淳朴;人们清闲慵懒。 3.赶街子场景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具体刻画出山城的生活状态,给人深刻印象。 4.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小住山城,对自己单调乏味生活的苦闷、无奈;滞留山城,找不到更好去处,感到迷惘;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山城特色;照应文题“山城”;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等。 点睛: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开头主要是引起下文、铺垫,中间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深化或升华主旨。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结合文本第三、四、五节内容分析。“人们永远很迟缓,永远很闲懒,永远没有时间的观念”“赶街子”等分析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章结构内容安排的用意。详写赶街子的场景的原因,主要围绕赶街子的作用、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如具体写出了山城人迟缓闲懒、没有时间观念的生活特性;赶街子是山城人的生活形成一种特殊样式的主因;以点带面。 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足文本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对于不同的主体的情感不同。主要围绕山城的生活、山城的生活节奏、生活在山城时候的情感等方面分析。主要从文本第七节内容分析。如对和平淳朴生活的向往;对山城中人们迟缓闲懒生活的不满;身处山城,依然能在寂寞里抱有希望的自我安慰(自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先帝不以臣卑鄙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5)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7)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

李山甫

风烟放荡花披猖①,秋千女儿飞短墙。

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

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

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②泥醉乡。

【注】①披猖:这里是飞扬的意思。荷衣:出自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句。

1.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寒食节哪些景象?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双节堂庸训》自序

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中人以上,不待教而成;降而下之,非教不可。居士有五男。子,才不中人。孙之长者,粗解字义;其次亦知识渐开。居士扃户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凡先世嘉言媺①行及生平师友渊源,时时乐为称道,口授手书,久而成帙。

删其与颜、袁二书词指复沓者,为纲六,为目二百十九,厘为六卷:首《述先》,志祖德也,先考、妣事具行述者不赘;次《律己》,无忝所生,有志焉未逮也;次《治家》,约举大端而已,家世相承,兼资母范,故论女行稍详;次《应世》,寡寡悔,非可律几也;次《蕃后》,保世大,其在斯乎?以《师友》终之,成我之恩,辅仁之谊,永矢勿谖矣。

友之存者,儿辈耳熟能详,不烦录叙;且凛凛乎,有《谷风》阴雨之忧焉。居士自少而壮、而老,循轨就范,庸庸无奇行也。庸德庸言之外,概非所知,故名之曰《庸训》。冠以“双节堂”者,获免于大戾,禀二母训也。诸所为训,简质无文,皆从数十年体认为法、为戒,欲令世世子孙、妇稚可以通晓。自念身为庸人,不敢苛子孙蕲⑦至圣贤,而参以颜袁二书各条,则学为圣贤之理,未尝不备。

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嗟乎!教者,祖父之分;教者,子孙之责。苟疑训词为庸,而别求新异之说以自托,将有离经畔道,重贻身世之患者,是则居士之所大惧也。

【注】媺(měi):同“美”,美好,善。蕲(qí):同“祈”,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才不逮中人       逮:及,达到

B. 寡尤寡悔,非可俸几也   尤:抱怨

C. 保世滋大,其在斯乎    滋:繁衍

D. 率教者,子孙之责     率:率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篇序交代了《双节堂庸训》的写作目的、成书过程,介绍了书的内容、体例和语言特点,并说明了该书命名的缘由。

B. 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时删除了与颜、袁二书言词意旨重复的部分,认为这是教导子孙学习圣贤之理非常完备的书。

C. 作者认为,他的家世能够传承与母亲的德行有着很大关系,自己也承蒙两位母亲的亲切教诲,免于犯大的过错。

D. 作者自认为是个平庸的人,对子孙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很担心他们另求其他新异学说,离经叛道,留下祸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2)夫人无中立,不志于圣贤,其势必流于不肖,可不慎欤?

4.请根据文章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写作《双节堂庸训》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年中国网民春节网络红包问题调查

A. 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

B. 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 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

D. 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

 

查看答案

某校文学社准备根据以下主题挑选学生习作,下列各组习作与主题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主题一:月是故乡明  主题二:向青春举杯  主题三:和平的钟声  主题四:文化与传统

A. 《母亲的微笑》     《青葱岁月》      《我看辛德勒》    《奇妙的昆虫》

B. 《温暖的布鞋》      《成长的欢乐》    《人生驿站》      《肯德基印象》

C. 《游子折柳》        《年轻的梦想》    《华沙之跪》      《秦腔古韵》

D. 《风华正茂》        《原驰蜡象》      《将军白发征夫泪》  《北京的地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