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随手可及的是充满静美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随手可及的是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由于静的心态和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B. 一个人,在自己这里择得太清,或者始终择不清,都会是人生的灾难。前者是活得太过自我,后者是活到放不过自我。

C. 即使困难和风险多大,曾在“大航海时代”落后的中国,就不会在“大航天时代”再被困在孤岛。

D. 因大赛组委会唯独未悬挂中国国旗,中国钢管舞国家队宣布集体退出2016年国际钢管舞运动锦标赛决赛的资格。

 

B 【解析】试题分析:A项后半句句子不完整,应去掉介词“由于”。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即使……就……”应改为“无论……都……”。D项搭配不当,“退出”与“资格不搭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诸如绘声绘色、欲擒故纵、娓娓道来、草灰蛇线、扣人心弦的讲述方法,是讲故事人的“必杀技”。

B. 作家向写作的未知领域探索,挖空心思,寻寻觅觅,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此殚精竭虑,也乐此不疲。

C. 一些“读经”机构把不求甚解的念诵当作进入文言经典的不二法门,这从长远来看大大限制了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效率。

D.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神秘的森林中探险、猎奇、寻找属于自己的秘密,生活中的那些俗不可耐与狗苟蝇营与其又有何干?

E. 我们强调静下心来,主要是因为接收的信息太多且鱼龙混杂。如果什么都要点开看一下,结果往往只能是什么也没留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的两句诗是:“                          。”

(2)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3)做学问要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问君何能尔,            ”两句诗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水村闲望

俞紫芝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①俞紫芝:笃信佛教,仕途失意后终身不娶不仕。 ②翡翠:翠鸟。 ③绷:布幅。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此诗描绘出一幅色彩浓丽、清新活泼的深秋水村图,抒发闲情逸致,有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B.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暗示诗人的“闲”及“闲”中的和谐美好,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

C. 颔联以“闲”居暗扣题目的“闲望”,写的是静景,对仗工整,平淡质朴,显得自然生动。

D. 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富有朦胧感,同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相似。

E. 尾联抒发诗人胸怀,表达了诗人既想寄情山水,又怀念官场、渴望进京做官的矛盾心理。

2.本诗颔联和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都在写鸟,但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户部主事。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也先犯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诸司供给,率取之民。恭与僚佐约,悉罢之。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寻迁江西左布政使。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削其护卫,王稍戢。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已,大治吴淞江。民赖其利,目曹家港为“都堂浦”。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恭乃罢去,悉如忱旧。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翱甚倚恭,转左,父起复。宪宗即位,乞致仕。不允。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越五月,母丧归。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职者数人。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居三年,致仕。又二年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也先犯 / 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 / 廷议城临清 / 檄发役夫 / 恭以方春民乏食 / 请俟秋成/居府六年 / 莱人以比汉杨震 /

B. 也先犯 / 京师遣民兵数千入援 / 廷议城临清 / 檄发役夫 / 恭以方春民乏食请 / 俟秋成 /居府六年 / 莱人以比汉杨震 /

C. 也先犯京师 / 遣民兵数千入援 / 廷议城临清 / 檄发役夫 / 恭以方春民乏食 / 请俟秋成 /居府六年 / 莱人以比汉杨震 /

D. 也先犯京师 / 遣民兵数千入援 / 廷议城临清 / 檄发役夫 / 恭以方春民乏食请 / 俟秋成 /居府六年 / 莱人以比汉杨震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即拜官,就是授官拜职,说“除”一般指除去原有的官职而就任新的官职。

B.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C. “徭役”是古代国家征派各阶层人民从事的有偿劳役,有力役、军役及其他杂役。

D. “忧”指父母之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之丧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恭机智能干,享有声名。他在莱州,另建房屋贮存内地输送给辽东的布匹,既保证了计量供给,又减少了折耗,节省了人力,充实了军饷。

B. 崔恭为民减负,安抚百姓。景泰年间,他与同僚佐臣约定,官府部门不向百姓索取供给,并采用入籍和遣送同步实施的办法平定了流民搏杀。

C. 崔恭广开言路,兴利除弊。他巡查属地,倾听年老德高者的议论,并与当地官员一起疏通河道,废除了虽很公平却难于计算的耗损收取规则。

D. 崔恭不畏权贵,恪尽职守。天顺二年,宁王朱奠培做了不法之事,他坚决弹劾;任吏部右侍郎期间,为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他设置了“劝惩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

(2)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职者数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再说林冲每日和智深吃酒,把这件事不记心了。那一日,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头戴一顶抓角儿头巾,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说着话走。那汉又跟在背后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林冲接在手内。

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林冲道:“跟我来家中取钱还你。”回身却与智深道:“师兄,且在茶房里少待,小弟便来。”智深道:“洒家且回去,明日再相见。”

林冲别了智深,自引了卖刀的那汉,到家去取钱与他,就问那汉道:“你这口刀那里得来?”那汉道:“小人祖上留下。因为家道消乏,没奈何,将出来卖了。”林冲道:“你祖上是谁?”那汉道:“若说时,辱没杀人!”林冲再也不问。那汉得了银两,自去了。林冲把这口刀翻来覆去看了一回,喝彩道:“端的好把刀!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宝刀,胡乱不肯教人看。我几番借看,也不肯将出来。今日我也买了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试。”林冲当晚不落手看了一晚,夜间挂在壁上。未等天明,又去看那刀。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说道:“又是甚么多口的报知了。”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

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

                               (节选自《水浒传》第六回,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前情简介)林冲带着夫人到大相国寺去上香,路上遇到鲁智深并与之结为好友,夫人待在大殿上,殿帅府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见其美貌,便欲霸占,被闻讯赶来的林冲与鲁智深制止。后高衙内与林冲的好友陆谦等人勾结,三番五次设计强行霸占林夫人,但都未得逞。最后高俅设下毒计,让人假扮卖刀人设法将宝刀卖给林冲。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有很多暗示性的伏笔文字。比如一开头便说林冲“把这件事不记心了”,实际上就是在暗示读者要注意下文出现的事情同“这件事”有关。

B. 林冲对宝刀从来就有很大的兴趣。他没听到卖刀人前面说的两句话,是因为正和好朋友说话;一旦听见了卖刀人的话,他就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宝刀上。

C. 林冲为人忠厚老实,轻信别人。尽管卖刀人一再表示要将刀卖给林冲,还降低价格,又不敢正面回答林冲关于其家世的问题,林冲对他仍未有丝毫怀疑。

D. 林冲有一股好胜心理。他买了宝刀之后“不落手看了一晚”,就是因为高俅不让他看宝刀,因而想用这把宝刀同高俅慢慢比试,试图争一口气,比赢高俅。

2.根据本节内容,分析林冲有哪些性格特点。

3.根据本节内容和你课外对《水浒传》的阅读和了解,分析林冲买刀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