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孔夫子删书,圣也;秦始皇烧书,暴也。则非始皇与孔子,前...

一、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孔夫子删书,圣也;秦始皇烧书,暴也。则非始皇与孔子,前人著作,不得妄加芟除矣。近见有腐儒老伧以全《礼》不便幼学甚且不便两闱简而为《礼注》又简而为提要为心典,殊可痛恨。夫使《礼》果可删,前人亦何必著之为经?夫不便幼学,则其见不出乎小儿;不便两闱,则其见不过望着中举、中进士而已。

                                                (节选自郑板桥《四书手读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文中的“两闱”,指_______和_______,是进士考试和举人考试的合称。

3.作者认为不应妄删《礼记》,请概括其原因。

 

1.近见有腐儒老伧/以全《礼》不便幼学/甚且不便两闱/简而为《礼注》/又简而为提要/为心典 2.春闱 秋闱 3.经典著作有其完整性。妄删《礼记》,降低了经典的标准,将经典功利化。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以”“甚且”“又”。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试题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本题是对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理解。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分析文本的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仔细研读文本,根据文意作答本题,本题可以作答为,经典著作有其完整性。妄删《礼记》,降低了经典的标准,将经典功利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二维码形象简单,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维码的背后,则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各种可能的世界。它被广泛应用在身份识别、车票防伪、微信红包、电子购物、共享单车的使用等众多领域,给人们带来便捷的生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

周国平

  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章花了一定的笔墨写“闲”,这对阐述“无聊”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小题。

我的两位老师

萧乾

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来督促。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每次风暴到来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而紫。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示起威风来。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来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X”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了。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来一匹惊马,它像发了疯似地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来。顿时街上人声鼎沸,我也没命地朝一家专营殡葬的杠房大黑门跑去。哎呀,迈沟的时候一不小心,蓝包袱散了。我慌忙把零乱的书册拾了起来,重新包起,躲进那家杠房。

晚上一温习功课才发现:糟了,“温德华”不见了。对我来说,再也没有比丢失“温德华”所造成的危机更大的了,因为比这轻得多的过失也要招致一顿重打呢!我溜出大门,摸着黑儿跑回惊马的地方找,还去敲杠房的门,问掌柜的可曾见到那本书。掌柜的说:“什么‘温德华’‘热德华’的,没有!”然后,“咣当”一声,板门又关上了。

那一夜我尽做噩梦,天好像塌了下来。早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向学校。上代数课之前,我央求邻座的同学把书放在两人合用的课桌当中。他吐了下舌头,就答应了。

可是,他答应了管什么用!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像目光炯炯的老鹰,“老鹰”立刻张开翅膀扑了过来。

几分钟后,我抚着红肿的手,淌着泪,回到座位上。“老鹰”在讲台上横眉立目(一手还攥着那个刚才抽过我手心的板子),大声咆哮道:“哪天你不带书来,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来算!”

那刚好是月头上,是交饭费的时候。记得当时每月饭费是两块半大洋。我有了主意。我向管膳务的先生说明了情况,苦苦哀求他,准许我只吃早饭和晚饭。这样,中饭的钱就可以省下来买那本“温德华”了。这本来是没有先例的,但那人的心肠软,并且也耳闻过“麻”老师的威风,就真的同意了。

于是,每当中午下课,大家熙熙攘攘拥到饭厅里去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留在篮球场上,无精打采地投篮。当有人路过球场,好奇地问我干吗不去吃午饭的时候,我还笑嘻嘻地说:“不饿。”

有一位教高班地理的贾老师——哎,现在我连他的名字也忘掉了,只记得他戴副近视眼镜,细高挑个儿——听了我那个答复并不满足。他跑去问我班上的同学,才弄明了真相。

他不声不响地替我补上了饭费,然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望着我说:“不是你粗心,是马惊了,这怪不得你。从明天起,你去吃午饭吧。”

我含着泪问他:“那——钱呢?”

他把手一挥,用诙谐的口吻说:“等你毕了业,再双倍还我。”

谁想到没等毕业,我就被开除了。那以后,走南闯北,这位贾老师的慈祥面孔却时常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每次都感到一泓暖意。

1.文章首节是如何表现代数老师的“凶狠”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2.文章两处画线句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3.作者围绕“温德华”把主体事件交待得有条不紊,请作概括。

4.本文题为“我的两位老师”,但写贾老师只用了很短的篇幅,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和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范仲淹《岳阳楼记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⑶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⑸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礼记》)

⑻桃李春风一杯酒,                     。(黄庭坚《寄黄几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望乡

孟浩然

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注】郢路:泛指楚地之路,孟浩然是襄阳人,襄阳属楚。阳台:宋玉《神女赋》中楚襄王和神女相会之处。

1.请简要分析本诗首联的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