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

C. 南冥者,天池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例句与A是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 判断句;定语后置。 点睛:宾语前置 (可以这样理前面的词受后面的词支配)具体如下: 1、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 《柳毅传》李朝威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李朝威 无情郎安在? 《柳毅传》李朝威 3、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卫风•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4、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5、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总结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则知明行无过矣             ③正色邪?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吾尝终日思矣               ④国家可几而理欤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小知不及大知

B. 君子生非异也

C. 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

D. 审容膝之易安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著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优美诗文。

B.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他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C.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法国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个极端保守、害怕一切新事物、极力维护现存制度的卫道士的典型形象。

D. 《荀子》是战国末期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大师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劝学》是其中的一篇。

 

查看答案

阅读《孔孟》选段,完成小题。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的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

(fàn)    不仁的话,  甲  。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  乙  。他曾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宣誓)人人都能做圣贤。

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迟缓)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额/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厚葬颜渊;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shàng)    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    丙   。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1.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的字形及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防(fàn)                            ②逾矩  

③礼(shàng)    往来                  ④吊

A. ①范  ②jù ③尚  ④sàng

B. ①范  ②jǔ ③尚  ④sāng

C. ①犯  ②jǔ ③上  ④sāng

D. ①犯  ②jù ③上  ④sāng

2.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宣誓  迟疑  限额    B. 宣示  迟缓  限额

C. 宣誓  迟缓  限度    D. 宣示  迟疑  限度

3.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  

②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③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4.以下各项都出自《论语》,其中不能体现“孔子对‘礼’非常重视”的一项是

A.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B.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C.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D.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青年作家刘同说:“我为什么每天都要跑步?为什么每天都会写点儿东西?为什么睡前要看书……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每天都能坚持的东西,所以任何一种坚持都能区分别人和自已。”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看法或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