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 ① ,鸟倦飞而知还。 ② 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 君子博学而...

默写。

                   ,鸟倦飞而知还。

② 背负青天,                      ,而后乃今将图南。

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

⑥ 彼节者有间,              ,以无厚入有间,             

          ,惑之不解,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而莫之夭阏者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怅寥廓 ⑤鼓瑟希 异乎三子者之撰 ⑥而刀刃者无厚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⑦句读之不知 或不焉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为东蒙①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 周 任 有 言 曰 陈 力 就 列 不 能 者 止 危 而 不 持 而 不 扶 则 将 焉 用 彼 相 矣 且 尔 言 过 矣 虎 兕 出 于 柙 龟 玉 毁 于 椟 中 是 谁 之 过 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②。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注】①东蒙,山名,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②费: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今山东费县。

1.用“/”给文中划线的语段断句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冉有、季路于孔子曰           谒见

B. 无乃尔是与                   过错

C. 社稷之臣也                   国家

D. 危而不持,而不扶             跌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季氏将有事颛臾              其身也,则耻焉

B. 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吾一日长乎尔

C. 既来之,则安                彼竭我盈,故克

D. 邦分崩离析,不能守          门虽设常关

4.对最后一段划线的句子“既来之,则安之”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A. 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B. 既然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C. 既然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D. 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附,就应该安下心来。

5.“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孔子的政治主张,请你谈谈对孔子这一政治主张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请将你选择的小题号填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

有网友发布了一条微博,表示自己很喜欢“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诗,求助网友再续写两句。仅三天,该条微博便被转发近10万次,回复量超过2.3万。

①“慰风尘”指的是在旅途劳顿或生活辛苦中求得慰藉,这两句诗选择用酒,你会用什么来“慰风尘”呢?请写一段文字,描写你以此“慰风尘”时的场景。

② 有人感慨“国人诗性未死”,有人认为仅凭写几句诗不足以证明“诗性”尚存。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

③ 请在这两句诗后面续写二至六句诗,并结合所续诗句阐释你在其中寄寓的情怀。

 

查看答案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用“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两个比喻,阐明“不能”和“不为”的区别,目的是说明齐宣王不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

B. 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C. 《逍遥游》中的“逍遥”是怡然自得,不为世间万物所束缚之意。作者列举大至鹏鸟,小到蜩与学鸠,是为了阐明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无所依赖而自由的。

D. 《劝学》第二段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为语录体,记载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定。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B. 《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尊称为“亚圣”。

C. 《师说》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司马光、王安石。

D. 《逍遥游》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辑入《庄子》,现存33篇,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