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了学生不一定要比不上老师以及老师不一定要比学生更贤德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以浪漫主义手法,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险峻而瑰丽的山川,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漩涡飞转,瀑布飞泻的气势。
(3)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②,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 “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 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 “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陵。
E.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也。本单名世,太宗益为兴世。少时家贫,南郡宗珍之为竟陵郡,兴世依之为客。竟陵旧置军府,以补参军督护,不就。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曲诸将不及也,甚奇之。兴世还都,白太祖,称其胆力。
太宗即位,四方反叛。进兴世号龙骧将军,领水军,距南贼于赭圻。筑二城于湖口,伪龙骧将军陈庆领舸于前为游军。兴世率龙骧将军佼长生、董凯之攻克二城,因击庆,庆战大败,投水死者数千人。时台军据赭圻,南贼屯鹊尾,相持久不决。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今虽相持有余,而制敌不足。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制贼之奇,莫过于此。”沈攸之、吴喜并赞其计。兴世夕住景江浦宿,贼亦不进。夜潜遣黄道标领七十舸,径据钱溪,营立城柴。明旦,兴世与军齐集。停一宿,刘胡自领水步二十六军平旦来攻。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曰:“贼来尚远,而气盛矢骤,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令将士不得妄动,治城如故。俄而贼来转近,舫入洄洑,兴世乃命寿寂之、任农夫率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进,胡于是败走。斩级数百,投水者甚众,胡收军而下。是月朔,赭圻军士伐木为栅,于青山遇一童子曰:“贼下旬当平,无为自苦。” 忽不见。至是果败。
废帝元徽三年,征为通直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五年,以疾病,徙光禄大夫,常侍如故。顺帝升明二年,卒,时年五十九。追赠本官。
父仲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兴世欲将往襄阳,爱恋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我虽田舍老公,乐闻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时吹之。”兴世素恭谨畏法宪,譬之曰:“此是天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
(节选自《南史》卷二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B. 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C.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
D.今若以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自固/随宜断截/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沮/中流一梗/粮运自艰/已纠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衣,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B. 朔,指的是农历每月月末。农历每月初一称“晦”,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
C. 废帝,是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指的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皇帝,文中指的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
D. 道赠,或作追封、追晋,即加封给死者的官职、勋位,一般用以褒奖死者对国家的贡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张兴世没有高贵的出身,但一入行伍,就显示了不同一般的军事才华,屡立战功,受到王玄谟的赏识。在张兴世回到都城、禀告太祖的时候,王玄谟趁机向太祖称赞其胆力。
B. 张兴世善于审时度势,在敌我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明辨彼此情势,采取占据上游、伺机而动的办法,以期克敌制胜。
C. 张兴世虽战功卓著,但为人恭谨,敬畏朝廷的典章制度。在其父索要军队鼓角一事上,拒绝了父亲的请求。
D. 作为正史,选文中也存在一些糟粕,需要读者扬弃。如钱溪一战前,张兴世的士兵在青山上砍木做栅栏时所遇童子预言一事,就显得扑朔迷离,含有宿命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瑰代汉语。
(1)白衣随王玄谟伐蛮,每战,辄有禽获,玄谟旧部曲诸将不及也,甚奇之。
(2)贼来尚远,而气骤盛矣,夫骤既力尽,盛亦易衰,此曹刿之所以破齐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那只鸟
关 心
每天,那个男人都要匆匆赶到鸟市,他似乎刚下班就跑了过来,满身疲惫,脸上还残留着没清洗干净的灰尘。鸟市上有数不清的鸟,百灵、八哥、画眉、蓝翡、袖白鹦哥,它们一个比一个机灵、漂亮,在笼子里欢快地蹦跳着,鸣叫着。男人从这些美丽的鸟旁走过,眼睛里却满是失望。“这么多的好鸟,你一只也相不中呀?”卖鸟的人,略带不满地问。这个奇怪的男人,每天都来看鸟,却从没有买过一只,难道他想要一只金鸟银鸟?男人不好意思地笑一下,有些涩,男人说,他只想寻找一只鸟,一只很平常的鸟。但那是人间最好的一只鸟。
男人说,男人和妻子几年前离婚了,男人很想给失去了母爱的儿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做什么事总依着儿子,但儿子却得上了一种怪病:不爱吃饭,不爱活动,不爱说话,每天就那么紧紧闭着小嘴,呆呆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男人很焦急,带着儿子看了许多医生,吃了无数的药,儿子的病却没有丝毫好转。那天,男人又带着儿子去看一位名医,回来的时候,路过鸟市。忽然,一阵鸟叫声传来,“嘀咕嘀咕”,很是欢快和清脆。男人和儿子同时看到,在路边的台阶上,摆着一只鸟笼子,鸟笼里一只小鸟,灰色的羽毛,灰色的眼睛,只有嘴角是嫩嫩的黄色。这真是一只快乐的鸟,虽然它并不漂亮。小鸟不停地上下跳跃着,不停地啼叫,真是一只快乐的鸟。男人心里想。男孩在那只鸟笼前蹲了下来,他静静看着那只快乐的鸟儿,脸上竟然泛起浅浅的微笑。好久没有看到儿子笑了,男人也不觉高兴起来,虽然急着回家,男人还是耐心等着儿子,不忍心叫走儿子。
天就要黑了,男孩却仍蹲在那只鸟笼前,看着那只鸟儿。卖鸟的老头子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收摊了。儿子忽然抬起头,怯怯地对卖鸟的老头说:“让我再看一会,好么!”“再看,还是我的鸟呀,不如让你爸爸给你买回去,可以天天看。”卖鸟的老头子说,男人看着瘦弱的儿子,心里一阵难过,他决定给儿子买下这只鸟。也许是天晚了,也许也是这只鸟太难看,卖鸟的老头只收了他们五元钱。
自从买回那只鸟,男人的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每天一大早,那只鸟就开始在凉台上不停地啼叫。一听到鸟叫,男孩马上就起床了,然后飞快地跑到凉台上,去看鸟。凉台上不停地传来儿子低低的笑声,还有和小鸟的说话声。男孩脸上的笑容多起来。
那一天,男人下班回家,竟然看到客厅里围满了人,他们全是男孩的同学,他们在看着男孩和他的小鸟,而男孩,就像一个非凡又快乐的小演员,正大声地向同学们讲解着他可爱的小鸟。
男人惊奇地发现,儿子的病竟然不知不觉地好了。每天下班后,儿子就要求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小鸟,一起到公园去散步。公园里有好多人,人们发现,这只灰不拉叽的小鸟,啼叫的声音竟是那样动听,“嘀咕嘀咕”,又清脆又生气,听着它的叫声,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和舒服。好多人们喜欢上了这只鸟,小鸟成了公园里的明星。
一天,有一个人对男人说,他想买这只鸟。不卖!男人很干脆地说。“三千元!你卖不卖?”那人看来是真喜欢这只鸟,最后竟然开价到三千元。男人张着嘴,愣在那儿。五元钱变三千元,三千元可以买多少只鸟呀?太值了!于是,男人趁儿子上学的时候,就把那只鸟卖了,然后又给儿子买了一只漂亮的画眉。
那一天,儿子放学后,照例是带着一大帮同学奔进家门,他们急匆匆奔到凉台,看到鸟笼里的鸟变成了一只漂亮的画眉,顿时愣住了。儿子呆了好久,张开嘴“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从那天起,小男孩几乎不再说话,他看也不看那只漂亮的画眉。每天放了学,他就独自站在凉台上,瞧着远处的天空发呆。
男人怕极了,他后悔起来,不该把儿子的小鸟卖了,他每天都到鸟市去,希望能重新找回那只鸟。他不停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不停地往鸟市上跑,但他却再也没有看到过那只鸟。
这个城市的好多人,都认识了这个男人,他们看到这个男人匆匆的身影,他还在寻找那只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第三段中多次强调那只鸟是“快乐”的,既为下文父亲买鸟作了铺垫,也反衬了男孩在现实生活的孤独与不快乐。
B. 男孩放着漂亮的画眉不要,却执意要那只“灰不拉叽的小鸟”,是因为他生活在离异的家庭,父亲愧疚宠溺,养成了他任性的脾气。
C. 文章多处采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艺术效果,使作品充满艺术张力。如众多漂亮的鸟与一只灰暗的小鸟,小男孩买鸟前的无精打采与买鸟后的神采飞扬等。
D. 小说不出现具体姓名,而以男人、儿子等笼统称呼文中人物,体现了作者对小说情节简单化的追求。
E. 小说虽短,但充满象征和暗示,如那只外表灰不拉叽但鸣声动听的小鸟就暗示了男孩的处境,虽貌不惊人,但也可以成为“非凡又快乐的小演员”。
2.小说第一段就给读者展现了男人焦急“寻找那只鸟”的场景,这样安排有何意图?请简要分析。
3.“那只鸟”在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主题传达上有何意义?请联系文本作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谷孙: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著名救育家、翻译家、复旦大学杰出教授陆谷孙先生因脑梗中风,数日抢救无效,于昨天13时39分结束了他77岁的学术人生。陆谷孙先生是英语文学研究专家,尤精于莎士比亚文学研究和英汉词典的编纂,更是作为累计印数超过千万册的《英汉大词典》主持编撰者,将名字刺在这个时代,并为翻译界学者、社会学习者所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陆谷孙先生的父亲陆达成精通法文,曾翻译过都德的《星期一的故事》短篇集,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对外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后,陆谷孙先生开始接触英语,培养了他对莎士比亚的兴趣,使他日后对莎士比亚的研究造诣颇深。陆谷孙先生晚年曾旗帜鲜明地反对有人提出的“母语教育令人担忧,因为英文教育太盛行”的说法。他认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如果没有合格的英文,难称合格。”
1976年,陆谷孙先生开始参与《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和编写;1986年,他被正式任命为《英汉大词典》的主编。传说在欧洲,惩罚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去编纂词典,而这在陆谷孙先生眼里,却成了一份乐事。他在《英汉大词典》前言中写道,有志于词典编纂的学人“会从单调、烦琐、繁重、艰辛的劳动中发掘乐趣,寻求报偿。乐趣在于遨游英语语词的海洋,报偿在于翱翔英语文化的天地”。
在17年成书过程中,6个正副主编中有5人离开,只有陆谷孙先生坚持到最后。直到1991年,这本从“文革”时期开始编写的第一部完全由中国学者独立编纂的大型双语工具书终于出版,全书4203页,1500万字。校对完最后一页后,陆谷孙先生开玩笑地写下了“ZZZ”作为全书结尾,意为词典编成,终于可以“痛快地睡了一觉”。《英汉大词典》被香港学者董桥形容为“不可一日无此君”,英美的词典专家评论这是“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内较好的双语词典之一”、“具有超世纪的生命力”。后来,这部高质量的权威辞书成了联合国专用工具书。
不过,陆谷孙先生并不认为编成《英汉大词典》有多么值得骄傲,面对获得的尊重和荣誉,他一直淡淡地说:“存者附得虚名,殊深内讼。”
陆谷孙先生常说:“学术是我生命的延续,学生是我子女的延续。”热爱教书的他,从教30多年来未曾离开过教学第一线,再忙再累,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安排总是第一位的。行政、科研,加上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工作量远超出了学校规定,名列全系第一。
1994年陆谷孙先生被授予复旦“杰出教授”荣誉,自然也就没有退休的概念,除去因为身体缘故而不能再继续的课程,他几乎没有落下过一个学期的课,英美散文是他的经典课程,旁听的学生总是坐满教室。2014年的陆谷孙先生已是74岁高龄,由于身体不适,他才同意学院将他的课程设为与其他老师共同完成。先生的课堂魅力还是征服了前来听课的每个学生。人格魅力,是所有学生对先生的一致评价。
从他留下的许多金句中,也能感受到为师者的一种风骨——“即使职称的光环去尽,我还是我:书还是爱读的,文章还是要写的,人文关怀不会失落,学术的热烈追求和思辨的纵深薰修永无止境。所谓‘闲云野鹤’者,也决非空睇风云,长唳无已,而是对眼下急功近利狂躁进取的一种间离,对茕迷闹汩的一种自我惕励罢了。”
(摘编自2016年7月29 日《青年报》)
相关链接
从1996年11月开始,我就跟随陆先生编写词典。先生热忱的鼓励和严格的要求一直激励着语言基本功底较为薄弱的我,给予了我无比的信心。读博期间,先生甚至还委我以重任,将外研社版《当代英语新词语词典》的一部分编写任务交予我,最后出书署名时坚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我的后面。而对于复旦教诲过自己的恩师,先生始终不忘,用先生的原话来说“仰望复旦外文系各位师长,真可谓芒焰熠熠,大才槃槃”。先生不仅在与小辈聚餐时时常提及往事,而且曾多次撰文回忆诸如徐燕谋、葛传槼、杨岂深等先生。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陆谷孙的父亲精通法文,翻译法文作品,这对陆谷孙的志趣爱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知,家庭环境的熏陶对孩子的成长颇为重要。
B. 19 76年,陆谷孙开始参与筹备和编写《英汉大词典》,不论中外,编纂词典都是一种单调、烦琐、繁重、艰辛的劳动,而他却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C. 陆谷孙身为主编,精益求精,始终对眼下急功近利、狂躁进取保持一种间离,《英汉大词典》历时17年方得完成,正是这种追求的明证。
D. 陆谷孙先生视学术为自己的生命,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这是其一贯的自我要求,也是其取得辉煌学术成就并受到学生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材料开篇具体地标出陆谷孙先生逝世时间,意在表明其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表达了人们的痛悼之情。
B. 陆谷孙先生进入复旦大学外文系后,对莎士比亚充满了兴趣,由此坚定了英语学习和英语研究的志向。
C. 陆谷孙先生认为母语教育固然要重视,但英文教育更为重要,在二十一世纪,没有合格的英文就难称为合格的人。
D. 《英汉大词典》是第一部完全由中国学者独立编纂的大型双语工具书,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好评,并成为联合国专用工具书。
E. 1994年,复旦大学授予陆谷孙先生“杰出教授”荣誉称号,这也使得他不能如其他教授可以时退休,除了身体缘故外,他几乎没有落下一节课。
3.“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陆谷孙先生在为人和治学方面,有哪些风采令人敬仰?试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属于艺术之范畴,必须具有艺木的终极属性,即诗性。诗性当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小说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而反观当下的小说创作,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故事性追求,而缺乏或者忽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至于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在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的同时,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为了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要重视小说的语言。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语言应该是小说的本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实现、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语言水平的低下,就是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低下,容易造成诗性的缺失。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来进行小说创作,重视炼字造句,重视叙述语言风格的选取,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力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此外,还应充分重视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和非形态语言的特点,警惕过度使用“欧化”句法,而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方能彰显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有魅力,使语言更具诗意,从而整体提升作品的诗性。唯其如此,方能从语言层面上为诗性的建构增加一枚沉重的砝码。
最后,要注重意象的营构。“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当然,意象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必然能够增强其诗性魅力,从而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交叉小径的花园”之于博尔赫斯,“边城”之于沈从文,“晚饭花”之于汪曾祺,“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诗意感受和审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此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这昭示出意象的营构对于小说诗性建构的重要性。当代小说创作者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在自己的作品中苦心经营意象,因为意象是主观和客观、现实与抽象的统一体,如果能够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意象,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诗性,承载更广阔的思想蕴涵,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旨,同时也能够生发出事半功倍的审美效应。
(摘编自仕永波《小说亟待提升诗性品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性是艺术的终极属性,小说作为艺术的一种,当然不能例外,也需要对现实作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
B. 直接描摹现实,太注重故事性,而不是“艺术的真实”,就不能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
C. 当代的某些小说创作者,以抛弃作品的文学内涵和诗性品格为代价,来迎合大众的猎艳猎奇阅读心理。
D. 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来看,并不排斥恶和丑,但更强调对美的追求,当代小说创造者在写“恶”和“丑”时,必须注意限度和分寸。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语言能力是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始终标示着小说的创作水准,因此必须重视小说的语言表达。
B. 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语言水平不高,作品的诗性也就无从谈起。
C. 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诉求,也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永驻。
D. 当代的小说创作者们应该借鉴一些中外名家名作,努力在作品中创作出鲜活的意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诗性,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当今的一些作品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内涵和诗性品格,由此可知,作家创作应有自己的独立和坚守,不能一味地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
B. 当下的某些作家,在进行不同的文体创作时,对语言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诗歌和散文才是语言的艺术,而小说则是“讲故事的艺术”。
C. 在小说创作中,要显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独有魅力,还需从古代文言中汲取营养,追求语言的简约和内蕴,而不能过度使用“欧化”句法。
D. 意象不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营构了鲜活的意象,则必然会增强小说的诗性魅力,从而使小说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