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找驴记
旺财的毛驴丢了。
天刚蒙蒙亮,旺财目光呆滞地看着空荡荡的驴棚,心里也一下子空了。
他以为驴肯定松了缰绳,自己到野外溜达去了。可是,当他找遍了大街小巷,驴还是没有找到。他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他又吆喝全家人找遍了村南村北,还是无功而返。他身上的衣裳被汗水浸透,脸也变了色。
旺财一路小跑,把满身酒气的村支书大海从被窝里叫醒。大海不耐烦地问:“这么早,你咋呼什么?”说完,像个弹簧似地又缩进了被窝。
旺财的眼珠子快要瞪出来了,大声地说:“大海,我的驴丢了,你快去大喇叭广播一下,看看有啥线索没。”
大海说:“现在都是啥年代了,哪儿还有贼?”
旺财急得直跺脚:“你快起来吧,真的!”
大海这才慢腾腾地穿好衣服,掏出一支香烟慢腾腾地抽着。
旺财说:“那头驴是我花了一千多块买的,它这一丢,我可怎么过啊!”
大海说:“驴肯定去散步了,说不定一会儿就回来了。”
旺财依旧让他去给广播一下。大海说:“咱们正申请‘文明村’,在大喇叭里找驴,这不是往脸上抹黑吗?”
旺财说:“我不是驴丢了嘛,谁愿意没事儿找事儿啊?”
大海说:“你别急,说不定一会儿就有人把驴送来。”
旺财说:“你去广播一下,怕啥?”
大海说:“我是村支书,要站在政治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头驴顶多值一两千块,可文明村的招牌哪是钱能买来的?”
旺财见说不动村长,叹口气走了。回到家,他顾不上吃饭,指挥家人往村外的庄稼地里再找找。过了晌午,一家人疲惫地聚集在村口。旺财一屁股坐在地上,眼泪噼里啪啦往下落。他骑着摩托急火火地去了乡里。
旺财刚要进派出所,一辆轿车在身边停住了。大海满身酒气地从车里晃了出来,冲车里说:“乡长,您先回办公室,我待会儿再向您汇报。”
轿车走了。大海把旺财叫到墙旮旯,低声问:“你来这儿干啥?”
旺财说:“驴找不着,我要报警。”
大海说:“你咋肯定驴是被人偷了呢?派出所的同志都很忙,你在没确认驴被偷的事实以前就别去添乱了!”
旺财听了,一脸哭相地说:“我的驴丢了,咋说是添乱呢?”
大海说:“有了治安案件,我们拿啥申请文明村?你这不是添乱是添啥?”
旺财委屈地说:“我的驴,再不报案就进汤锅了。”
大海说:“不就一头驴吗?要是能评上县文明村,你的驴真丢了,我赔你一头。”
旺财说:“真的?”
大海咬咬牙说:“真的。”
旺财叹口气,转身走了。
大海进了乡长的办公室。乡长问:“那人是干啥的?”
大海说:“他的身份证丢了,想补一份,又忘了带户口本。”
乡长说:“后天县里去你们村验收,你们村是乡里的老典型了,要是出了岔子,文明村的牌子就黄了。”
大海擦了擦头上的汗,说:“我知道。”
晚上,大海找了几个人在村里巡逻。他在外边绕了一阵,刚回到家里吃饭,旺财又来了。大海手里的筷子一哆嗦,掉在了地上。
旺财说:“我又找了半天,驴一点影子都没有。”
大海说:“你再找两天嘛!”
旺财说:“我受不了了,再不报警,我的驴就变成大粪了。”
大海想再往后拖拖,旺财忽然气冲冲站起来,把屁股下的凳子碰倒了也不去扶,反而说:“我就报警,才不管你评不评文明村呢。”
大海说:“报警就准能找到驴吗?派出所案子有的是,这事儿放在他们那儿,还不如一个芝麻粒。”
旺财说:“反正我得报警。”
大海想了想,说:“不就是一头小毛驴吗?你只要别添乱,明天我叫人去大集给你买一头,行不?”
旺财知道他平时说话不算话,故意说:“你可不能骗我啊!”
第二天下午,大海真的牵了一头小毛驴走进旺财的家。旺财吃了一惊,嘴里却说:“这头驴比我那头瘦多了。”
大海瞪了他一眼:“你快知足吧!”
旺财强调说:“你是村支书,今天的事可不能反悔啊!”
大海把驴缰绳递给旺财,说:“不就几百块钱嘛,我当村干部二十多年,吐口唾沫就是个钉。”
大海正领着验收组四处巡视,公安局的警车突然开进了村子。原来,大海叫人买来的那头驴是盗贼从邻村偷来的。
文明村的事黄了。大海又被派出所长训了一顿。他正委屈地坐在家里喝闷酒,见旺财拎着一把铁锹进了前门。他吓得一缩头,赶紧从后门溜了。
“驴,你给我回来!”旺财气愤地吼道。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旺财找驴的故事,详细刻画了旺财、大海、乡长、派出所长等一系列人物形象,在鞭挞不良风气的同时,弘扬了正能量。
B. 旺财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把直接参加农事劳动的驴看得很重,他四处找驴,接受大海派人买来的赃驴,表现了自私的性格特点。
C. “现在都是啥年代了,哪儿还有贼?”表现了村支书大海创“文明村”心切,只讲光明的一面,避而不谈农村治安存在的问题。
D. “我就报警,才不管你评不评文明村呢。”旺财的这句话表现了复杂的性格特点:找驴心切,报警是我的权利,缺乏大局意识。
2.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你怎样评价村支书大海阻止旺财报警的做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损的莫过于吴宪宗“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
他便是方文山,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从《双截棍》、《东风破》、《七里香》,直到今天感人肺腑的《菊花台》,方文山用天马行空的文字与瑰丽的想象一次又一次冲击我们的感官,他几乎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电影和写作曾经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
机会显然眷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这个年代,如果没有周杰伦,音乐将会很寂寞;如果没有方文山,周杰伦也会很寂寞。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1.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 “幸运”,其实,方文山的成功完全靠的是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B. 文章的开头的引用围绕方文山的“相貌”和“才华”展开:他长得很一般,甚至有些丑,但极有才华,词写得十分出色。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开篇,引起阅读兴趣。
C. 方文山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歌词,四处投递只有吴宗宪回了电话,说明方文山当时的歌词创作水平远远不够。
D. 变成凤凰的方文山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因为他认为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方文山是周杰伦的“御用”词人,他包办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成为今日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
B. 方文山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人生经历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让方文山懂得惜福。
C. 方文山对周杰伦的评价很高,他认为若不是和周杰伦合作,他的歌词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D. 方文山的歌词能从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写作歌词的风格与众不同,他强调一种整体感觉,不强调段落之间的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
E. 本篇访谈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特别是对话后的议论,能起到过渡衔接,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3.记者进行采访时,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请根据文意,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现代文阅读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 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 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 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 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 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 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 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可以翻一下唐史,唐太宗同时代的人在赞颂唐太宗时,用了一个说法“神武同于魏祖”。“魏祖”就是曹操,表明当时的人非常敬佩曹操。可是宋朝以后曹操的形象就慢慢地变了,因为他挟持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宋代非常忌讳这种违背伦理的人。历史上的曹操和文学作品中的曹操是不同的,我们后来的历史将曹操的形象窄化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我们现在只有通过他的文字,才能感觉到他有趣的复杂。最复杂的就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几句,它是对生命的彻悟。可是接下来的笔锋马上又转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是在讲周公礼贤下士,在这里,曹操就完全是周公了。魏晋社会的伦理架构已经开始松动、瓦解,当时文人最大的特殊性在于开始去思考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而不再是接受别人给予的意义。陶渊明要走出社会的伦理,他在背叛社会,曹操也一样在背叛。曹子建的《洛神赋》写自己爱上一个水上的女神,也是背叛伦理,因为这个女神是以他的嫂嫂为原型的。美和伦理不同,可是在此以前,所有的文学都必须在道德的旗帜下发展,合于道德的,才合于美。魏晋时期,美开始有了独立的地位。伦理道德和审美是两个很不同的领域,可是彼此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两个领域在曹操身上是最明显的。曹操其实是有能力篡位的,但他到最后也没有,他去世之前一直自称丞相,就是不要皇帝的位置,可见曹操这个人真的很特别。
1.根据文意,概括曹操、陶渊明在文学审美追求上的异同。
2.文中举曹子建《洛神赋》一例的用意是什么?
3.文段末尾说曹操“很特别”,如何理解曹操的“很特别”?
简答题
(1)《红楼梦》中,宝玉撰诔文祭晴雯,黛玉建议将“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小说中哪些情节最能表现晴雯和宝玉的“情深”?当宝玉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后,黛玉为何“陡然变色”?
(2)请简要介绍《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的主要过程。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祖孙之间真挚的亲情、邻里之间互助的善良,表现了人性之大美。
B. 鲁迅的小说《端午节》的主人公是陈士成,他表面追求上进实则道貌岸然,作者借这一形象批判了一些知识分子自私狭隘、软弱妥协等弱点。
C. 《老人与海》的主题是丰富的,既赞美了人类在恶劣生存环境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也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伟力的崇敬。
D. 《哈姆莱特》中,丹麦王后受到克劳迪斯的奸邪引诱,为“满足他的无耻兽欲”,参与了对自己丈夫的谋杀,作者对她虽然有怜悯,但同样有谴责。
E.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他没有别的信仰,赚钱是他的全部乐趣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