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黑格尔说,“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眼下,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没有什么比谈论人工智能更酷炫的了。但问题在于,许多科幻电影、电视剧都设想了最终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最近霍金就再次表示了这种担忧。

其实,无论是科幻电影中的桥段,或是霍金的担心,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对于人类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确定,既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上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在于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可能造成冲击的不确定性。

其实,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基于对人类智能的简单、粗糙的模仿。即使像所谓的“神经网络”这样的名称,听着特别玄,但它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还是要差上很多级别,它们仍然只是建立在神经元连接机理的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并且,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局限于某个极窄的范围之内,不要说超级智能,即使是简单的跨界,也要做出很大的调整,才能实现。

当然,你可以说,还是存在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就是变得比人类聪明了。我们假设真的存在这种可能,那意味着人工智能需要具备某种意识,不管这种意识是否跟人类相同。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人工智能为什么要来消灭人类呢?为什么一定要与人类为敌呢?

更何况,人类现在对于自身的意识、伦理、思想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又是什么,尚不清楚。如果机器真能自主产生意识,那也只能说,这是宿命。

相较于这种可能性非常微小的威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这种冲击,并非人工智能的主动行为,而是当其改变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后,人类社会自身适应、调整自身制度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

虽然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消灭近半数的工作岗位,但失去收入的只是普通的劳动者而已,企业却可能因此受益,甚至获取更多利润。那么这些利润、财富该如何分配呢?很大可能是这个社会的财富将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正如英国乐施会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所言,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八个人,拥有财富是人类总体财富的一半。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革命加剧这种趋势,结果又会如何?

社会的不公平将会是极大的问题。正如上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劳动与资本关系发生了变化,进而产生了福利制度和福利国家。现在,我们更紧迫的事情,恐怕不是去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后,会如何消灭人类,而是在面对新的劳动关系、新的生产方式时,人类社会的制度究竟应该怎么调整。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够摧毁人类,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工智能觉醒,而是人类在这一波的社会关系变化中,自己失控了,放任极端化的社会制度出现,破坏了其自身生存的基础。这与其说是人工智能带来的,还不如说是人类自身的不可靠所导致的。

(摘编自南方时报网)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技术是对人类智能简单、粗糙的模仿,它只是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

B. 人工智能中即使能够建立所谓的“神经网络”, 与人类神经系统的真实情况相差甚远。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制度产生的冲击可能会大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威胁。

D. 人工智能带来的自动化潮可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利润,还改变了目前的生产行为方式。

2.下列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太多科幻作品设想了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的悲惨结局,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因此表示

了担忧。

B.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可能源于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不确定以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制度的冲击。

C. 随着技术的发展,即使人工智能有可能变得比人类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会与人类为敌。

D. 人工智能如果能摧毁人类,更可能是人类在适应新的一波社会关系变化中,自身失控而导致的。

3.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存在一种两难境地,人工智能虽然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但其发展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B. 目前的人工智能产品在应用上局限于极窄的范围之内,想实现产品简单的跨界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

C. 人类对于自身的了解尚且有限,人工智能能否自主产生与人类相同的意识对于人类来说更是不能确定之事。

D. 与其担心人工智能的觉醒,不如更关注人类如何解决由于自身的不可靠而导致的一系列失控问题。

 

1.A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建立在粗浅抽象上的数学模型是“神经网络”,而非“人工智能”。且时间限制是“现在”。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霍金表示担忧并不是因为科幻作品的原因。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实现产品的简单跨界需要做出很大调整才能实现,并不是不可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中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一个关键词和一段话概括自己在高中阶段的收获。小博说,我的关键词是“成才”:我在高中阶段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很多知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为以后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明说,我的关键词是“成长”:我在高中阶段最大的收获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在这过程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与做事的道理,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优秀公民。小丽说,我的关键词是“成人”:我在高中阶段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老师、朋友和亲人的关怀,体会到了“真爱”的温暖与感动,我懂得了如何做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对上述三个同学的说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表”,读后完成下面题目。

消费情

况类别

该花的

就花

尽量

节俭

不花白

不花

追求

名牌

消费随家庭

经济状况

模仿父

母消费

初中

60.3%

13.4%

21.6%

8.6%

66.4%

78.6%

高中

43.3%

25.4%

6.6%

3.6%

80.4%

71.6%

 

请根据以上表格,得出三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并将紧接在虚词之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个人保持内心的纯净,才能成为消除谣言的“智者”。谣言在传递过程中遇到“智者”,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智者”听到谣言后的反应是运用独立思维进行理性判断,得出结论,并不会轻易相信谣言。每个人都能将谣言封杀在自己的“嘴”中,那些不确切.不客观的信息的传播速度就会减缓,停止。

①因为____________ ②进而__________;③甚至__________;④如果__________;⑤只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照不同文体的要求,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用词准确规范的一项是(   )

A. 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该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

B. 某饮料厂在广播里播放广告的文字稿:“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 某份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自本月初起,如一方无故违约,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时,违约方除赔偿对方全部直接经济损失外,还要赔偿对方信誉损失费10万元。

D. 新华社香港分社某领导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的致辞:“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 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 善哉! ”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已基本完备,属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C. 古装玄幻仙侠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在浙江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的心被剧中“夜华”的扮演者赵又廷俘获。赵又廷微博点击率在短时间内猛增。

D. 鉴于自然科学“双刃剑”的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的带来好处的同时,会不会因信息被滥用或错用而产生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