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李祁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
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
1.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寄浅于深,委婉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帝见为迂阔,弗善也。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七年冬卒,谥文隐。隆庆初,改谥文介。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珤上疏力谏,不报 报:回复 B. 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典:主管
C. 趣具仪 趣:趋向 D. 迄嘉靖季 季:末年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石珤正直敢言,不畏帝王,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世宗是想让他在“大礼”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保持一致,但石珤据理力争,皇帝大失所望。
B. 石珤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他谢绝请托,维护朝纲。世宗时,小人当道,朝政混乱,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对于违法乱纪者坚决主张罢免。
C. 石珤忠心为国,他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之心境处理政事,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D. 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是奸党,石珤于是请求辞职归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4.根据文中石珤入仕嘉靖一朝的经历,概括当时嘉靖帝的特点。
对下面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渐渐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A. 老人的智慧是孩子的宝贵财富。
B. 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C. 人生的遭际往往能决定人的心情好坏。
D. 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要心怀悲悯。
为下列对联撰写一条横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左宗棠)——横批:心旷神怡
B. 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刘可毅)——横批:啸傲江湖
C. 刊石惟余西汉文字,行歌当约高阳酒徒。(吴昌硕)——横批:书生意气
D. 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张大千)——横批:纵情山水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
B.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远处的建筑、河流全部隐没在月下白茫茫的雾气中,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
C.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骀荡春风中携友人到郊外踏青,但见周遭十余里尽是如天堂地毯般铺向远方的绿油油荠麦,让人好不喜爱。
D.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招待来客时,因家境清贫、所居僻远,盘中食物味道单一,所饮也只是隔年酿造的陈酒,对此他心中深感歉意。
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
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请问杨先生,
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 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B. 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
C. 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
D. 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