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默写。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劝学》中强调君子本性并无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
表示要顺遂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是:
, 。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失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馈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①愿士②,非有奇伟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选自《续藏书孝义名臣》)
注释:①姁姁(xǔ xǔ):和悦貌。 ②愿士:谨慎老实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练药。 躬:亲自
B. 旦暮置其手,问所苦。 置:放下,搁下
C. 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入册
D. 传其事以劝焉。 劝:劝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我不幸被疾矣 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B. ①面发囊 ②面刺寡人者,受人赏
C. ①籍其数而封识之 ②籍吏民,封府库
D. 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事亲戚 B. 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C. 人用是多疑 D. 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4.选出最切合本文写作主旨的一项是( )
A. 希望社会上的人崇尚道义,患难相恤,不图回报
B. 希望社会上的人以诚相待,助人为乐,继承古风
C. 痛感世俗以貌取人,埋没清士,毒化社会风气
D. 痛感世俗嗜利忘义,以李疑之事劝谕世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
译:
(2)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
译:
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装在套子里的人 阅读附答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阅读附答案。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1.文中“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哪样的人?
2.“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译:
(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
下列选项中排序最为合适连贯的一项是( )
① 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② 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③ 然而,事实上不会这样。
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事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⑤ 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⑥ 如果把狼的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A. ③④⑥⑤②① B. ①②③⑤⑥ C. ②⑥③①⑤④ D. ①③⑥⑤④②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______是珍本。
②会议将______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_____能力
的。
A. 毕竟 沿用 鉴赏 B. 毕竟 采用 鉴别
C. 究竟 沿用 鉴别 D. 究竟 采用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