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⑩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A. ①⑤⑥/②⑦⑩/③⑨/④⑧ B. ①⑧/②⑦/③⑨/④⑩/⑤⑥
C. ①⑧/②⑤⑦/③⑥/④⑩/⑨ D. ①⑥⑧/②⑤/③⑨/④⑦⑩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④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⑤内.立法度,务耕织 ⑥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⑧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⑩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A. ①②⑧/③⑩/④/⑤⑨/⑥⑦ B. ①④/②⑧⑩/③/⑤⑨/⑥⑦
C. ①④/②⑧/③/⑤⑨/⑥⑦/⑩ D. ①/②⑧⑩/③⑥⑦/④/⑤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开始在诗歌里崭露头角。但是,直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所谓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端,即: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衿其能,羞伐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而对豪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掘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1.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体现“任侠”精神的一项是( )
A.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B.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 “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 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 “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 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一个方面的线索。
C. 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D. “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突出细节和心理描写,并做到叙议结合。
六、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医士潘徐二君序
王达
今年夏友人雷起潜之子曰豫疾,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潘克仁氏。克仁治未二日而他适。又求乡里之精于医者,得一人焉,曰徐士恒氏。士恒造起潜所,未二日而克仁又至。二人者会,不相嫌忌,而启药且相与讲明其得疾之由,与夫去疾之法,用何药而可,用何药而不可。二人者忘其所负挟,而一以拯人为念。故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矣。起潜曰:“是可无所报□乎?”于是走泮宫①征余文以为赠。
唔呼!天下之人非不众且多也,其间专事而妬贤者亦不为少矣。小人专事妬贤者固冝,读古人之书而怀小人之忌者,亦岂少哉?自淳朴之气散,往往以智力相雄长。甲曰:“可。”乙曰:“不可。”甲曰:“善。”乙曰:“不善。”昧其良心,汩於私意,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安有相资成美、谦逊长厚若潘、徐二公者哉?古人有言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吾于二公见之。异日风俗之厚,又安知不自二公始乎?克仁专确有守,且通于儒。故录此以遗之,俾往来观者得以警于心焉。
1.第一段两个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虚词应是( )
A. 焉 也
B. 矣 乎
C. 也 哉
D. 者 乎
2.“雷氏子弥数日而愈”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3.对第二段划线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对话,写出了甲的忘其已之短,而嫉人之长。
B. 运用对偶,凸显了世上小人互相嫌忌不服的心理。
C. 列举现象,来反衬潘、徐能相资成美、谦逊长厚。
D. 运用排比,突出有些古人读古人之书却怀小人之心。
4.根据文意,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