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①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而导之以孝悌,说之以仁义,观之以礼乐,然后成之以文德。盖入室升堂者,七十有余人,其孰为贤?”子贡对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与学,贤者也,不知何谓?”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即难。故君子之言曰:智莫难于知人,是以难对也。”文子曰:“若夫知贤,莫不难。今吾子亲游焉,是以敢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请问其行。”子贡对曰:“能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则王者之相也。

“不迁怒,不深怨,不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告之以《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恭老幼,不忘宾旅,好学博艺,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则近礼,勤则有继。尧舜笃恭以王天下。’其称之也,曰‘宜为国老’。

“齐庄而能肃,志通而好礼,傧相两君之事,笃雅有节,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语人曰:‘当宾客之事,则矣。’谓门人曰:‘二三子之欲学宾客之礼者,其于赤也。’

“满而不盈,实而如虚,过之如不及,先王难之。博无不学,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德之始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中夫四德者也。’以此称之。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若吾子之论,既富茂矣,一诸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一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以告。”

孔子曰:“言之乎。”子贡以其辞状告孔子。子闻而笑曰:“赐,汝焉人矣。”

【注】①子贡是端木赐的字,端木赐复姓端木,名赐。②冉雍,名仲弓。③眉寿:长寿。因人老会长出长眉毛,故称眉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B.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C.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D. 子贡曰/夫子之门/人盖有三千/就焉赐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得遍知以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子是卫将军的字,子贡称呼卫将军“文子”,表示尊重;古人对人自称名字表示谦虚,如文中“赐也辞不获命”的“赐”为子贡谦称。

B. 《诗》《书》是《诗经》《尚书》的简称,它们与《中庸》《周易》和《春秋》五本书合称为“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

C. 傧相,亦作“摈相”, 古时称替主人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郑玄注释《周礼秋官·司仪》有“出接宾曰傧,入赞礼曰相”。

 

D. “孝悌”,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孝敬;悌,敬爱兄长。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 “仁”的根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文子孔子学有所成的七十多弟子中“其孰为贤”的询问,子贡认为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他不好回答这个问题。

B. 通过子贡回答文子的话,我们可以看出,颜渊能成为君王的辅佐,冉求能成为卿大夫,     公西赤精通外交礼仪,而曾参四德具备。

C. 文子认为,子贡所说到的孔门弟子都可做诸侯的辅佐,但当时世上没有明君,他们不得任用,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

D. 本文主要是卫国将军文子与孔子弟子子贡的对话,子贡有重点地对孔门几位弟子的操行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孔子的认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讽诵崇礼,行不贰过,夫称言不苟,是颜回之行也。

⑵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之。

 

1.A 2.B 3.C 4.⑴背诵经书而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不随便(不马虎、很认真),这些是颜渊的品行。 ⑵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国家。 【解析】选自《孔子家语》 作者:孔子 朝代:春秋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根据语法结构分析与语境含义推解,“夫子之门人”“焉”可作为停顿语气参考。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断句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表述错误,《礼记》是五经之一,而不是本项中“文子为他们感到惋惜与不平”有误。原文无此含义。 3.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表述错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比较选项,即可发现错误。 4.试题分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计分点,⑴“讽诵” “崇” “贰” “是”;⑵ “之” “用” “归”。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卫国的将军文子问子贡说:“我听说孔子教育弟子,先教他们读《诗》和《书》,然后教他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讲的是仁义,观看的是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学有所成的有七十多人,他们之中谁更贤明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文子说:“因为你常和他们一起学,也是贤者,为何说不知道呢?” 子贡回答说:“贤能的人没有妄行,了解贤人就很困难。所以君子说:‘没有比了解人更困难的了。’因此难以回答。”文子说:“对于了解贤人,没有不困难的。现在您本人亲身在孔子门下求学,因此敢冒昧问您。” 子贡说:“先生的门人,大概有三千人就学。有些是与我接触过的,有些没有接触,所以不能普遍地了解来告诉你。”文子说:“请就您所接触到的谈谈,我想问问他们的品行。” 子贡回答说:“能够起早贪黑,背诵经书,崇尚礼义,行动不犯第二次过错,引经据典很认真的,是颜渊的品行。如果颜渊遇到有德的君王,就会世代享受帝王给予的美誉,不会失去他的美名。被君王任用,就会成为君王的辅佐。“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总是怨恨别人,不总是记着别人过去的罪过,这是冉雍的品行。孔子用《诗经》的话告诉他说:‘万事都有开端,但很少有善始善终的。’ “尊敬长辈,同情幼小,不忘在外的旅人,喜好学习,博综群艺,体察万物且勤劳,这是冉求的品行。孔子因此对他说:‘好学就有智慧,同情孤寡就是仁爱,恭敬就接近礼义,勤劳就有收获。尧舜忠诚谦恭,所以能称王天下。’孔子很称赞他,说:‘你应当成为国家的卿大夫。’ “完满却不自我满足,渊博却如同虚空,超过却如同赶不上,古代的君王也难以做到。知识广博无所不学,他的外表恭敬,德行敦厚;他对任何人说话,没有不真实的;他的志向高明远大,他的胸襟开阔坦荡,因此他长寿,这是曾参的品行。孔子说:‘孝是道德的起始,悌是道德的前进,信是道德的加深,忠是道德的准则。曾参集中了这四种品德。’孔子就以此来称赞他。 文子说:“我听说,国家按正道行事,那么贤人就兴起来了,正直的人就会被任用,百姓也会归附。接照您刚才的议论,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他们都可以做诸侯的辅佐啊。大概世上没有明君,所以没有得到任用。” 子贡和卫将军文子说过话之后,到了鲁国,见到孔子,说:“卫将军文子向我问同学们的情况,再三地问,我推辞不掉,把我所见到的告诉了他。不知道是否合适,请让我告诉您吧。” 孔子说:“说说吧。”子贡把和文子对话的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笑着说:“赐啊,你能给人排座次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绘画从宋代开始就有了意境之说。在欣赏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境。历代山水名家都将山水画的意境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认为凡是优秀的山水画,必定具备山水性情,于是就有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镜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佳句,还把作品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在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中,一幅高品的山水画应该具备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的特点。这样,才是意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这里想表达的思想是:艺术家在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时,头脑中想的不仅是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而且是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内在规律的相互关联,并诗意地创造出画家心中更完美的自然形象,在心中得到一种意境体验。

南朝宋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澄怀味象”的美学观,指山水画创作应以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为主要目的,追求“天人合一”,强调“道”等意象表达的观念。论述初次系统地形成了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体系,提出山水画是以其表现外在“形”而体现内在“道”的观点,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艺术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交融产生心中的意境。王维《叙画》中也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抒情达意观点。在表现人与自然这一永恒主题时,受“天人合一”自然观影响的中国艺术家和绘画理论著作很多,从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到宗炳《画山水序》,都明确表示画家亲身感受自然的重要,从而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主张。中国绘画理论在提倡研究客观自然取法自然的同时,着重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

受这种传统美学思想影响,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气积”在绘画创作时就体现在山水画中常展现的气韵,它是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正是因为这种流动绘画元素,使中国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谢赫提出的“六法论”是创作和欣赏的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气韵生动”。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可见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

气韵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也就是将《易经》中说的阴阳二气移到画面中,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幽谷山林、寒舍水榭等皆用墨笔来表现,黑白关系的精妙是作品气韵生动的关键。龚贤作品以积墨法为我们所熟知,其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使作品具有非常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作品虽然黑墨面积较大,但是黑得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清澈可见。在条理清晰的黑白气韵下,作品给人以静寂安宁、厚重沉稳、华滋大气、生机勃勃的意境体验。“非黑无以显其白,非白无以判其黑。”章法构成和黑白布局使画面气韵精妙,引人入胜。       

(节选自程绍君《小议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有删改)

1.关于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原则中,欣赏其意境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宋代山水名家将其提到了

至关重要的地位。

B. 宗炳首次提出山水画要以山水形象来领悟虚无的道,从而使中国山水画意境表现的理论

体系阐述系统化。

C. 从中国文化理解的审美观念来看,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笔墨不是笔墨是山水画意

境表现的最高境界。

D. 《画山水序》认为,艺术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心灵与自然物象碰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恺之、宗炳等人强调绘画要“取法自然”,谢赫、黄庭坚等人指出了气韵在书画作品

中的重要作用。

B. “气积”是中国山水画画面中展现出的最为生动畅达的一种绘画元素,它使山水画有了格调、品味的高低之分。

C. 气韵在书画作品中至关重要,它在画面中构成宇宙万物真气,画家们常用黑白节奏和韵律来表达。

D. 龚贤擅长积墨法,其作品黑墨面积较大,但黑白对比强烈,泾渭分明,层次清楚,通透明晰,视觉冲击力非常强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历代山水名家一致认为,山水性情是优秀山水画作品的必备要素,并把画作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等档次。

B. 艺术家要诗意地创作出有意境的山水画,首先心中要有自然山水的外部形象,更要把握自然界中万事万物运行的内在规律。

C. 宗炳认为,山水画创作的主要目的应是表现自然物象内在的规律,实现“天人合一”, 通过意象表达“道”。

D. 中国绘画理论强调作为主体的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必须具有主观的审美感情,同时要研究客观自然并取法客观自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王在电影厂大院里长大。父亲老王为人低调谦和,从影六十年,是演技精湛的老戏骨。儿时的小王经常跟随父亲出入片场但并不喜欢表演,加上长相寒碜,“歪瓜裂枣”似的,父亲认为他将来只能搞个摄影、剧务什么的。十七岁的小王插队下乡,专门喂猪,心里却滋生了演员梦,十八岁返城连考北京八个艺术团队,均告失败。父亲看到儿子如此执着,就找人帮没有任何演艺基础只擅长喂猪的小王排了个喂猪的小品,小王凭着完美逼真的表演走进演艺界。

前十年,小王一直跑龙套,当配角。母亲让他改行,可小王和父亲当年一样,口头禅是“甘当绿叶”。

后来终于凭借一部影片一举成名。接下来就大放异彩,好片不断,获奖无数,甚至夺得国际大奖。小王一时心潮澎湃,大胆接了一个“皇帝”的角色,结果被观众评为当年最差男主角。父亲严厉批评了他,认为他适合演那种“接地气的,贴近生活的小人物”,同时告诫他:“演员,在荧屏里演的是人,在生活中没理由不像人。”小王谨遵父教,从此,对选角色变得很谨慎,常常因琢磨如何演得接地气而失眠,生活中的小王也更加低调谦和,结婚二十多年,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对小王的生活工作经历,你有何思考?请阐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作答。

(1)请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表述简明、准确。(60字以内)

(2)请说明漫画寓意。(4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动物学上,  ①  ,诸如黑叶猴、眼镜猴、金丝猴等。事实上,对于一些普通民众而言,  ②  ,但他们对猴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并不乏猴的影像:生肖中有猴,游戏中有猴……考察中国文化中的猴,更多的不是出现在庙堂之上,  ③  。正是依托其动物的本色,再借助民间社会这一广阔的舞台,猴完成了一只文化灵物的精彩表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怎样把肿瘤抑制基因p53准确送到癌细胞中去呢?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类似于铁传递蛋白的抗体断片。铁传递蛋白是一种向细胞中传输铁元素的分子,                        ,从而准确地“引导”它们进入到癌细胞中。

①在实验中科学家将装载有p53的脂质体附着在具有铁传递蛋白特性的抗体断片上

②这些受体的作用就是引导铁进入细胞中

③将它们注入到患有癌症的老鼠体内

④由于肿瘤细胞的迅速生长需要大量的铁

⑤让老鼠身体中癌细胞的受体“吸引”这些纳米脂质体

⑥所以许多种类的癌细胞都为铁传递蛋白预备了大量的受体

A. ①③⑤④⑥②    B. ①④③⑥②⑤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④⑤②①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