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代通儒顾炎武

顾炎武从科举制度桎梏中挣脱出来后,便一改旧习,自警“能人不为文人,能讲不为讲师”力倡“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为了一抒山河壮怀、广交天下贤哲,也为了摆脱纠缠,躲避豪绅叶方恒的陷害,他以游为隐,将家事稍作安排,便只身出游。最初往来于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之间,自康熙元年起,其游踪扩至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以友人所赠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南北往返,风尘仆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著述事业。顾炎武每到一处,必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山川地理,如与平日所闻不符,便打开书卷验证。旅途中则在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就翻书温习。据他在《书(为顾宁人征天下书籍启)后》回忆,自己曾临泰山,谒十三陵,登恒山,抵太原,“往来曲折二三万里,所览书又得万余卷”。他把所搜集到的地理文献资料一分为二,将有关水利、贡赋、经济、军事部分,编为《天下郡国利病书》;有关地理沿革、建制、山川、名胜部分,则编为《肇城志》。

顾炎武把《论语》中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自己的治学宗旨和处世之道,虚怀若谷,严于律己,注重友情。在他看来,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交友是益学进道的重要途径,古人学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所以,寻友交友构成他为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学交友过程中,他始终推友之长,虚己待人,以友为师,其高尚品格足为后世楷模。他晚年所撰《广师》,从学术视野、学术贡献、博闻强记、文风雅正、治学态度等方面,对同时代的十位“同学之士”加以称许。其弟子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盛赞其师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天下贤豪长者。天下无贤不肖,皆知先生为通儒。

顾炎武一生,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早年奔走国事,中年谋求匡复,即使暮年独居北方,依旧念念不忘“东土饥荒”“江南水旱”,直到逝世前,病魔缠身,他仍然以“救民水火”为己任。他主张,天生豪杰必有所任,“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正是自己的责任。顾炎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有其特定的原因,今天看来固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一个旧时代的思想家和学者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面对明清交替的现实,顾炎武从历史反思中得出结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摘编自陈祖武《顾炎武评传》)

1.本文从哪些方面评述了顾炎武的一生?试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2.顾炎武能成为一代通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说说结尾划线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1.游学著述;为学交友;思想情怀。 2.勤于记诵,博览群书;注重实地考证、资料搜集;虚怀若谷,广交贤哲(博采众长);境界崇高,明道救世。 3.①赞扬了顾炎武思想意识中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②积极肯定了后世学者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的行为;③希望世人能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积极意义,勇于担当,爱国奉献。 【解析】 1.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如此题的“从哪些方面评述了顾炎武的一生”,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等。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如本题游学著述;为学交友。要概括分析。 2.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仍然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只是要求的高一点,首先对题干要进行分析,分析题干的隐含的意思,顾炎武能成为一代通儒的原因,实际就是传主拥有行为、思想,明确只一点题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过事件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思想,然后分条作答,注意要对事件记性整合,相同的内容注意合并,各点之间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题勤于记诵,博览群书;注重实地考证、资料搜集;虚怀若谷,广交贤哲(博采众长);境界崇高,明道救世。 3.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分析语句内涵,应该放入原文,联系上下文分析。长句子要划分为短句子理解。结合内容分析情感态度。如本题“后世学者将他的这一思想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颇有道理的”, 赞扬了顾炎武思想意识中的家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意识;积极肯定了后世学者对我国爱国主义传统的自然引申与合理发展的行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文后的

收字纸的老人

汪曾祺

中国人对于字有一种特殊的崇拜心理,认为字是神圣的。有字的纸是不能随便抛掷的。亵渎了字纸,会遭到天谴。因此,家家都有一个字纸篓。这是一个小、宽肩的篓子,竹蔑为胎,外糊白纸,正面竖贴着一条二寸来宽的红纸,写着四个正楷的黑字:“敬惜字纸”。字纸篓都挂在一个尊贵的地方,一般都在堂屋里家神菩萨的神案的一侧。隔十天半月,字纸篓快满了,就由收字纸的收去。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轻快。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有时遇见主人正在堂屋里,也说说话,问问老太爷的病好些了没有,小少爷快该上学了吧……

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

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在东郊,一条小河的旁边,一座比较大的灰黑色的四合院。正面三间朝北的平房,砖墙瓦顶,北墙上挂了一幅大立轴,上书“文昌帝君之神位”。这文昌帝君不知算是什么神,只知道他原先也是人,读书人,曾经连续做过十七世士大夫,不知道怎么又变成了“帝君”。他是司文运的。更具体地说,是掌握读书人的功名的。谁该有什么功名,都由他决定。因此,读书人对他很崇敬。过去,每逢初一、十五,总有一些秀才或候补秀才到阁里来磕头。要是得了较高的功名,中了举,中了进士,就更得到文昌阁来拈香上供,感谢帝君恩德。科举时期,文昌阁在一县的士人心目中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后来,就冷落下来了。

正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西厢房是老白住的。他是看文昌阁的,也可以说是一个庙祝。东厢房存着一副《文昌帝君阴骘文》的书版。当中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种着两棵柿子树。柿树之前,有一座一人多高的砖砌的方亭子,亭子的四壁各有一个脸盆大的圆洞。这便是烧化字纸的化纸炉。化纸炉设在文昌阁,顺理成章。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在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

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有时有人家拿几刀纸让老白代印《阴骘文》印了送人,是一种积德的善举,也会送老白一点工钱。老白印了多次《阴骘文》,几乎能背下来了他是识字的。后来,也没有人来印《阴骘文》了,这副版子就闲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不过老白还是饿不着的。他挨家收字纸,逢年过节,大家小户都会送他一点钱。端午节,有人家送他几个粽子;八月节,几个月饼;年下,给他二升米,一方咸肉。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他有时也会想想县里的几个举人、进士到阁里来上供谢神的盛况。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老白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和欧几里德、纳斯菲尔于是同归于尽。

老白活到九十七岁,无疾而终。

1.小说前半部分重点描写了中国人对于字的崇拜心理和与文昌阁相关的一些内容,请分点概括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试简要概括老白的形象特征。

3.汪曾祺说他很喜欢《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的一段话。“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请从文中找出与此相似的描写并说明理由。

相似描写:                                                              

相似理由:                                                              

4.汪曾祺还主张小说意境平淡美,这在本文也有鲜明的体现,试予以探究。

 

查看答案

(1)忽闻歌古调,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2)画栋朝飞南浦云,            。(王勃《滕王阁》)(3)                         , 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5)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6)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7)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陈王昔时宴平乐,                       。(李白《将进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从军行》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了苦战的场面?

(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   逸:散失

B.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C. 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旧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敢引疾    B. 御制诗纪其事

敢上壁                    日削月割,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    D. 博闻强识不衰

3.用四字词语概括朱筠的形象特点。

4.翻译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刺客列传》

(4)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淮阴侯列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初唐四杰的领军人物。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B. 张若虚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中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C.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杜甫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D.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