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四副对联是不同地点的楹联,请分别指出它们对应的地点。 (1)酿冬秋春夏,醉南...

下面四副对联是不同地点的楹联,请分别指出它们对应的地点。

(1)酿冬秋春夏,醉南北东西

(2)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

(3)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雪滑马行迟

(4)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⑴ 酒店 ⑵ 戏台 ⑶ 旅店 ⑷ 书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知识。题干要求分别指出它们对应的地点,(1)由“酿”“醉”可见与“酒”有关,应是“酒店”;(2)“顷刻间”“方丈地”应指“戏台”;(3)根据诗歌意境及“茅店”可知是“旅店”;(4)“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学术”“精华”都在书中,符合“书店”意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颈部保持同一姿势,是造成颈椎病的重要原因。眼睛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双手不停地操作着鼠标和键盘操控游戏人物,颈部僵硬不动,造成颈背部肌肉总是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肌肉水肿、痉挛,甚至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等症状,    ②  ,继续累积不但会影响颈椎,甚至会造成半身不遂。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使至塞上》中,王维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自己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田园生活倍添诗情画意。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翼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鸳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1)请简析该词上片中“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的作用。

(2)该词下片感情丰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或无功先举,或有功而后赏。何以明之?昔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曰:“为之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一咎犯,问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人,虽愈利,后无复。君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悬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存,张孟谈之功也。而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先之。”

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关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义之事,君子不忠信            厌:讨厌

B. 咎犯,问雍季                    辞:拒绝

C. 以诈伪人,虽愈利,后无复        遇:对待

D. 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            亲:恩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或无功先举                        唇亡齿寒

B. 正之而已矣                    孰能讥之乎

C. 晋阳存,张盂谈之功也            苟以天下

D. 吾是先之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B.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C.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D.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列举晋文公与楚军在城濮交战和智伯帅韩魏攻赵两个事例,证明了文段开头所说的“或无功而先举,或有功而后赏”的观点。

B. 在晋阳城里人力耗尽、粮食缺乏的危难时刻,张孟谈挺身而出,找赵襄子商量请求涉水出城去魏、韩二家君王,商讨共同对付智伯。

C. 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

D. 等到胜利归来,赵襄子首赏高赫,是因为在国家危难之时,众多大臣对他流露出轻侮骄傲的神情,唯有高赫不失君臣礼节。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也哉!

(2)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3)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其中就包括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这些节日久经沧桑传延至今,不仅有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约定俗成的民间礼仪,而且蕴藏着历代民众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追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中华传统节日蕴含的值得弘扬的优秀民族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点:

②热爱生命、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天地之间人为贵,以人为中心,人是主导,人追求与万物的和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基调。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代代相传的传统节日之中,人始终是节日的主体。节庆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谐天人关系、展示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为主的。

③敬祖孝先、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对自己的祖先历来有着异常浓厚的感情,《礼记》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仁义”与“孝悌”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孝悌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等。慎终追远的情怀成为中华文明的一条重要根脉,每逢佳节都要度诚地祭祀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孝思和怀念。

④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具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它体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节庆文化中也有突出的显现。中国传统节日是人们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⑤弘扬正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个重理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坚持正义的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不少节日是与民族气节和爱国传统相关联的,尤以清明节和端午节为代表。

⑥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和”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团结和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节日便是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的产物。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理念;节日中的各项娱乐活动、人际交往、饮食安排等都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⑦正是由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如此深厚的民族精神,所以,其传承民族血脉、提升民族精神的价值,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心理认同的价值,维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价值,激发与释放情感、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是任何文化形式都难以替代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B.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多彩的娱乐形式和民间礼仪,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节庆文化中展示勤劳智慧、聪明才艺的最佳时机。

D.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民族心理、爱国情怀等,作用巨大。

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的民族精神”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节全家人守岁吃团圆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B. 端午节赛龙舟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健康的人本精神。

C. 清明节祭扫先人坟墓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怀的体现。

D. 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诞生的寒食节是坚持正义的民族气节的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始终是人,活动内容以满足人的需求、展现人的才艺、进行人际交往、和谐天人关系为主。

B. 为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先人将自然时间进程与社会生活节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各种节日。

C.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提升民族精神、强化民族心理认同、维系民族团结、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D.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传统美德等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