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 ①常平:官仓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笔而成,辞甚伟             援:持,取

B. 州县吏莫敢                 诘:追究

C. 以骑从,夸徇四境         假:凭借

D. 士与王安石                 游:交往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使不能复合也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B. 巩导之欧阳修             列其姓名大堤之上

C. 及安石得志,遂之异         嬴而不助五国也

D. 吝故不及                 其无礼于晋

3.下列各句中,句式和“章邱民聚党村落间”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洎牧以馋诛

C. 是寡人之过也

D. 遂与秦王会渑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2)—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5.巩被称为“儒者能吏”,文章第二段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能”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1.C 2.D 3.D 4.1)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 2)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5.1)劝富人卖粮于民,百姓得以就近买粮 2)官府借粮种给百姓,随秋税一起偿还。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夫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提前)分别处理(筹划安排)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本题C项,假:借给。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A项,之:代词,他们/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于:引出动作对象,可以翻译成“给”/于:介词,在;C项,与:介词,对/与:亲附,亲近;D项,以:因为/以:因为。故选D。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情况。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题干中例句“章邱民聚党村落间”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A项为定语后置;B项为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故选D。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时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原则,整体理解把握句子大意,推敲关键词的意思。第一句翻译关键词:“相援”,相互援助, “发”:发动,触动, “辄得盗”:将盗贼擒获。第二句翻译关键词:“工”:善于,“作”:写作,写,“鲜”:少,“过”:超过。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巩被称为“儒者能吏”,文章第二段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能’的特点?请简要概括。”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仔细阅读第二段,从第二中筛选出能“体现了巩‘能’的特点”的内容,分条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通读第二段,筛选出“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姓,而分处四方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邑求得救济。于是他告诉下属各县,劝说富人自行按实情报告粮食数目,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按着比常平仓稍高一些的粮价卖给贫民。百姓得以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治理政务以痛恨邪恶、严打盗贼为根本。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调配了31个人,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查看、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出动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载着赏给他的钱财,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河北发派百姓疏通黄河,从其他各路征调民力,齐州应当出民夫两万人。各县起初按照户籍,让三个男丁出一个夫役,曾巩搜括了隐瞒和遗漏的户口,使之达到了九人派出一个,从而节省了好几倍的费用。调到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驿站,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把他们医治的效果记载下来,以多寡分出成绩的优劣。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提前)分别处理(筹划安排)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曹禺,1910年出生,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者,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即将完成大学生活时,创作了《日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来又创作了《雷雨》,一举成名。代表作《北京人》《原野》。

B.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称杜工部、杜拾遗,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写作,代表作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三吏”“三别”。

C.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后主,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虞美人》是李煜被俘后写成的,“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子。因李煜填此词,又名“一江春水”。

D. 李清照,号幼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成就最高者。主张“词别是一家”,写有《词论》《金石录后续》,结集为《漱玉词》。

 

查看答案

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陈力就                不欲与廉颇争

B. 远人不服             遣将守关者

C. 谷不可食也            刑人如恐不

D. 夙兴夜寐,有朝矣      不有初,鲜克有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

B. 有人希望,黑人只是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定会大失所望。

C. 她默默无闻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D. 周朴园爱过鲁侍萍吗?当然没有,他爱的是三十年前的梅侍萍,他信誓旦旦的怀念,不过是在追忆自己的似水年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