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推出“无声食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1代表饭,2代表菜,3代表汤……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对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人赞成,有人质疑。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中山某学校倡导“无声食堂”,教育学生文明、安静就餐,在吃饭的过程中可以用手势表达自己的诉求,学校的这种倡导值得点赞。“无声食堂”很好地诠释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高妙境界,如润物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食不语,寝不言”是流传两千多年的古训,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通过观察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睡觉时不要随便说话。但令人悲哀的是,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养成“食不语,寝不言”的好习惯。 君不见各类餐厅随处可见大声喧哗者,他们谈笑风生,自由自在,视公开场合如无人之境,似乎要把所有的热情都撒播在餐厅中。试想:我们在这种喧闹的环境中就餐,是否能够享受到食物本身的美妙?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食不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个人的素质,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出游国外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并且中国人似乎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金主”,在国外随处撒出大把的金钱,让外国人赚得盆满钵盈;但获得丰厚利润的他们,在内心深处还是对国人有着些许的排斥,因为国人在旅游、购物过程中的“大嗓门”似乎已经成为痼疾。见诸报端的各种有关“闹”的新闻也强化了这种认识,“高铁闹”“机场闹”“商店闹”…… 好在有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种“闹”对国人素质的影响,广东中山某学校从“无声食堂”入手,教育学生注重用餐文明,用安静代替喧闹,这是值得称赞的一件事情。 当然,或许有人会质疑学校推行“无声食堂”的做法,认为吃饭都不让说话,还要让学生像聋哑人一样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有“公权私用”的嫌疑,有禁锢学生青春活力的弊端。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因为学校也介绍说,食堂中不是不让学生说话,而是不让学生大声说话。 在什么都提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今天,学校用“无声食堂”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是难能可贵的。这就像对待一棵小树苗,提前修剪枝丫,才能让小树苗成长为栋梁之材。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评类的作文题目,材料中人们对广东某学校的“无声食堂”发表不同看法,有人质疑,有人赞同。写作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原因,进行说理。如赞同,可谈“无声食堂”的好处,如无声体现了中华文明,同时也不会对周围人造成干扰;可以从小培养讲文明礼仪,在公众场合守秩序,不喧哗的习惯;实现提升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校园文明度;如对学校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则可从这种做法扼杀学生的活力、创造精神的角度分析。如辩证看待,则可既指出“无声食堂”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其消极意义。参考立意:①此处无声胜有声(食堂“无声”胜过千言万语);②学生的活力岂能被“无声”禁锢(食堂“无声”可以休矣);③客观看待“无声食堂”(不要过分解读“无声食堂”)。 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的题目,材料很简单。 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无声”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辩证看待,则可既指出“无声食堂”的积极意义,又指出其消极意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仔细观察下图,筛选信息,简单介绍“一带一路”战略路线图。(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散文的“内向性”或“精神性”相当重要,散文的“精髓”主要在于“内”或“虚”上。欣赏散文既要看到它是一种实虚结合的艺术:虚,不离实(外物)的铺垫,实,__①__;有实无虚,缺乏精神的含金量,犹如趴在地下的写作,而有虚无实,缺少心灵寄植的根基,又恰似__②__。更要看到内(从情感到心灵都是内宇宙)或虚(从情感到生活都是超越现实生活的)才真正是触发作者写作的“激活点”,又是__③__,是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工业技术是通过档案资料保存下来的,手工智能都是口传心授,最多只是保存在几句短短的口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标志着远古高度文明的手工的传承中断了。当我们意识到手工属于正在消失的文明时,很多手工已经濒危或者干脆无影无踪了。

农耕时代是手工时代,工业文明是机器时代

所以说,手工是一种口头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

机器的效率远比手工高出千倍万倍,在转型的过程中抛弃手工在所不惜

工业技术是物质性的,手工中有许多是感性和悟性的

从文明的传承来看,这种手工的文明是记忆性的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遗产,是因为当代人类正在进行的一次文明转型——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A. ①⑥③⑤④②

B. ③②⑤⑥①④

C. ④⑤②⑥①③

D. ④⑥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尽管许多网友质疑深圳政府限购政策的合法性,但是这个城市已经出现车多为患,交通拥堵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所以以限购治堵实属无奈的选择。

B. 百合喜温凉,忌酷热,但光照要好;喜湿润,但雨水太多,根茎就被泡烂了;地要有坡度,不能有积水;沙质土为佳,土壤最好是越疏松越好。

C. 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应该为他们解开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应该给他们备足“弹药”。

D. 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醉驾行为,危害程度相差很大,将不同程度的醉驾同罪而论,一律判刑,恐怕难言公平公正,也有违刑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心存敬畏,对百姓的生命高度负责,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

②电视剧《白鹿原》人物众多,诸生异相。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事件,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③从积贫积弱到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建起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

④中国口头文学丰富博大,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陈陈相因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传统道德准则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和丰富的生产经验。

⑤蔡振华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出台,是中国足球的福音,中国足球工作者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转思路,换脑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