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诽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其音乐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B. 词又称“长短句”,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

C. 词作者在填词时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而对于词的内容却较少顾忌。

D. 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

2.下列关于“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即倚声填词。

B. 词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即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

C. 词不仅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并且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语言要通俗,不宜晦涩艰深,而要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3.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1.D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原文无此信息。 2.试题分析:原文意思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词不如诗。 3.试题分析:“诗的语言晦涩艰深”,在原文无此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电脑很可能在黑客肆虐之下,沦为一具“僵尸”,与网络上无数“僵尸”组成一个“傀儡网络”,任凭黑客控制,攻击其他电脑。

B. 抢街头鲜花,抢劫匪丢弃的钞票,抢走小贩的水果等……走进新时代的国人恍如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时面临着被“哄抢”的危险!

C. 中国题材的《经济管理丛书》一直占据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目前的三大畅销书是詹姆斯的《中国震撼世界》、菲什曼的《中国公司》和蒂姆的《中国先生》。

D. 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 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   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位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倩女离魂》和《墙头马上》。

B. 《雷雨》通过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以及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C. “遂通五经”中“五经”是《诗》《书》《礼》《易》《左转》。“贯六艺”中“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D.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性豪爽,尚气节,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他于民族危亡之际,力主抗金,反对苟且偷安,但不为朝廷所用,投闲置散,一腔悲愤俱发之于词。辛词继承了苏轼词的传统,风格以豪放为主,但其底色悲壮苍凉,且不拘一格。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 智能电视的推出颠覆了人们心中电视机只是用来看节目的传统观念,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电视上网进行一系列的社交、娱乐活动。

D.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首诗作打破常规,独出心裁,用奇特的想象写出这看似无理的痴语,而这出人意表的言语,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B. 大家都很喜欢和老周交往,因为这人人品甚高 ,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C. 这所大学的活动室里,各种器材应该尽有,真是汗牛充栋

D. 易中天飞扬的神采,得益于什么呢?得益于他的“狡猾”,得益于他的妙语连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