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注] 忆昔...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以下题目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注]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八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

 

(1)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2)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词写作者追忆当年的游赏聚会,因此方沦陷,无法归去,他想到故乡洛阳,不禁无限感慨。词中以淡语写哀伤,显得格外含蓄深沉。午桥是中唐名相裴度的别墅,裴度又是维护朝廷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坚决主张武力镇压淮西吴元济叛乱并取得成功的人物,属中兴名臣。上片开头写在午桥豪饮,尽是英杰,表现出当年是位血气方刚,立志报国的志士。“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是传诵之名句,情境俱现,风格俊朗。上片是关于“洛中旧游”的回顾。下片是感慨抒怀。过片一句推进到当今,“如一梦”、“堪惊”等言,往事如烟,二十年风雨颠沛,交游零落,国事沧桑,尽括其中。末尾将古今兴亡,收拢到三更渔唱,空灵凄忱,余韵不尽。尾二句化用张升《离亭燕》词:“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之意。“三更”只是为了押韵,不必拘滞。尾二句宕开,故作旷达语,尤觉叹惋之意袅袅不绝。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胡仔评曰:“清婉奇丽,简斋惟此词为最优”。全词在豪放中见深婉,情真意切,空灵超旷。 点睛: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时无声胜有声。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3)            ,善假于物也。

(4)倩何人换取,                

(5)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               ,_________”,则意近之。

(6)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百子为书,各自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自周后文 弊:衰坏    B. 各自  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 于语言    工:擅长    D. 将以讲去其非而趋耳  是: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子始自山出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已成熟乎    孰能讥之乎

C. ①方将坐足下三浴三熏之    ②泉涓涓始流

D. 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 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 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 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 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 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今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南北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阶段,伴随这一过程的完成。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者。”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及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的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雨温柔,缠绵诽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中。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节选自赵伯陶《宋词的文化品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宋词的双重文化品格是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其音乐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B. 词又称“长短句”,是就它由古近体诗的整齐句式演变为参差错落的句式而言的。

C. 词作者在填词时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而对于词的内容却较少顾忌。

D. 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丰富、更深刻。

2.下列关于“宋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的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即倚声填词。

B. 词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即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

C. 词不仅长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并且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 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语言要通俗,不宜晦涩艰深,而要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3.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 “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 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C. 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的电脑很可能在黑客肆虐之下,沦为一具“僵尸”,与网络上无数“僵尸”组成一个“傀儡网络”,任凭黑客控制,攻击其他电脑。

B. 抢街头鲜花,抢劫匪丢弃的钞票,抢走小贩的水果等……走进新时代的国人恍如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时面临着被“哄抢”的危险!

C. 中国题材的《经济管理丛书》一直占据英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目前的三大畅销书是詹姆斯的《中国震撼世界》、菲什曼的《中国公司》和蒂姆的《中国先生》。

D. 我无法查证汉字中的“闲”是哪位古人所创?不过,这个“闲”字的古体字是“门” 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