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啃指甲这种小毛病,常常有人会无意识地去犯。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说话摸鼻子是撒谎,①            。但现在有研究表明,啃指甲并不一定是因为压力而带来的小习惯。其实,              。因为他们太追求完美了,            ,所以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完成一件事,或是某个工作事项及相关任务。当无法完成心中所想达到的目标时,他们就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产生挫败感,缺少耐心,也就更感无聊。而此时他们的身体就会做出一些强迫的重复性动作,而啃指甲则是最常见的行为。

 

①指甲则是压力大②啃指甲是追求完美主义者的动作③时常会产生紧张的情绪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空,根据前面“说明摸鼻子是撒谎”及后面“啃指甲并不一定是因为压力而带来的‘小习惯’”可知,应该填的就是“啃指甲则是压力大”。第二空,根据后面“因为他们追求完美了”可知,应该填“啃指甲是追求完美主义者的动作”。第三空,根据“ 所以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可知,应该填“时常会产生紧张的情绪”。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竹篱柴门的前面,常闻犬吠鸡鸣的声音,令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来。                                           ,从我们所住的寺院的楼上望下去,就有这样一幅山居图。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尤其是在日落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③山脚下笼罩着一层苍茫的烟幕   

④一种松枝燃烧的香味

⑤缭绕在茅舍的烟突上               

⑥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A. ①⑤④⑥②③    B. ①⑤③②④⑥    C. ②③①⑤④⑥    D. ②①⑤③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孝感城区全面“禁鞭”的禁令之下,春节期间,城区不见满地的烟花爆竹纸屑,不见漫天飘扬的烟尘,安静祥和的年味让许多市民拍手称快

②对于外媒的报道,国内媒体需要拿出平衡性和矫正性报道,但不必锱铢必较,对很多外媒缺少影响力的意见不必理会。

③汪曾祺的作品内容平实,文笔不落言筌,寓哲理于自然,寓凄婉于幽默,给人以常读常新之感。

④手工炒制而成的毛尖茶翠绿滋润,毫毛满布,紧细卷曲,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气,饮后生津口爽,回肠荡气,余味悠长。

⑤一位普通农妇在丈夫全身瘫痪后,20年不即不离,只手撑起一个完整的家,谱写了一段感人的“乡村爱情故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⑤    D. ④⑤

 

查看答案

情景默写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2)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                         ”两句。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是: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曹瞒:曹操小名阿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同样不凡,同样气势雄伟,有先声夺人的效果。

B. 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C.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

D. “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湖而逝去。

E. 下片的结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

2.此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深,字文深,河东猗氏人也。早丧母,事继母甚谨。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三河,讲习《五经》,昼夜不倦。魏永安中,随军征讨,以功除荡寇将军,累迁伏波、征虏将军、中散大夫。尝读书见吾丘子①,遂归侍养。

魏孝武西迁,樊、王二姓举义,为东魏所诛。深父保周、叔父欢周并被害。深因避难,坠崖伤足,绝食再宿。于后遇得一箪饼,欲食之;然念继母年老患痹,或免虏掠,乃弗食。夜中匍匐寻母,偶得相见,因以馈母。还复遁去,改易姓名,游学于汾、晋之间,习天文及算历之术。后为人所告,囚送河东。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太祖平河东,赠保周南郢州刺史,欢周仪同三司。深归葬其父,负土成坟。大统十五年,行下部县事。

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尝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六官建,拜大学助教。建德元年,表乞骸骨,诏许之。朝廷有疑义,常召问焉。后以疾卒。

深既专经,又读诸史及《苍雅》、篆籀、阴阳、卜筮之书。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撰《孝经(问疑)》、《丧服问疑》各一卷,撰《七经异同说》三卷、《义纲略论》并《目录》三十一卷,并行于世。

    (节选自《周书·樊深传》)

【注】①即丘吾子。春秋时孝子。②长史:古代职官名,将军的属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B.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C.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D. 性好学/老而不怠/朝暮还往/常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改/后除国子博士/赐姓万纽于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长大成人。

B. 经学是训解或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它形成于汉代,汉武帝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

C. 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六卿。

D.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用语,有时也指游子企盼返归故乡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樊深经历坎坷,侍亲至孝。他在避难时,宁愿自己挨饿,也要送食物给继母;平乱后,他归乡负土筑坟葬父。

B. 樊深一生好学,至老不渝。年轻时,他负书出门拜师,孜孜不倦讲习《五经》;年老时,仍书不离身,分秒必争,不懈学习。

C. 樊深学识渊博,但不被认可。他解说经书,常常广征旁引汉、魏以来诸家学说,学生不能领悟,人们都在背后讥讽他。

D. 樊深精通经学,涉猎广泛。他撰写了诸多解经著作,流行于世,也在史学、文字学、阴阳学等领域有所了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魏将韩轨长史张曜重其儒学,延深至家,因是更得逃隐。

(2)学虽博赡,讷于辞辩,故不为当时所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