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安倍政府不顾国际社会、国内民众及在野党的强烈反对强行通过了新的安保法案,因解禁集体自卫权被认为是史上前所未有的突破尺度的安保法案。

B. 北京时间9月25日早上五点半,习主席抵达了访美第二站——美国首都华盛顿,将在这里出席奥巴马总统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C. 如何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从而培养中学生对文化典籍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需要关注的课题。

D. 欧洲航天局进行的“罗赛塔计划”,以一种激动人心的方式开启了人类探索木星的奥秘以及整个宇宙的发展前景。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偷换主语,可以将“通过了”中的“了”改成“的”。C项,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培养……兴趣”,再说“引导中学生系统地阅读中外名著”。D项,成分残缺,“开启”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新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20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发生复杂变化的关键时期,汪国真的作品和电视剧《渴望》一起流行起来,成为当时文化最重要的________。

②军旅作家王树增对“如何评论黄继光是假的”这一提问的怒斥,彰显了为尊者讳、为长者忌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________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德。

③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合作________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A. 表征  慎终追远  以至

B. 表象  谨小慎微  以至

C. 表征  谨小慎微  以致

D. 表象  慎终追远  以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这种人不但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正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正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其他种种文学可有正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东西。

(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有删改)

1.为什么说“一个人不喜欢诗,文学趣味就低下”?请简要概括。

2.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3.怎样才能培养文学趣味?请结合文本回答。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香菱学诗,拜的老师是谁?老师让她细心揣摩了哪些大诗人的诗作做底子来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

(2)《子夜》中的矛盾冲突展开之前,作者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序幕——吴老太爷的死。这对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关羽失荆州被杀后,刘备悲愤不已,举大军伐吴,却被东吴的陆逊打败,逃往白帝城。他忧郁成疾,临终时召大臣吩咐后事,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

B. 克劳迪斯察觉到杀害老国王的罪行败露,便借哈姆莱特错杀波洛涅斯之事,假惺惺地送哈姆莱特去英国避难,却在书信中让英国国王杀掉哈姆莱特。

C. 《边城》中,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对老船夫变得冷淡,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响雷,老船夫死去了。

D. 鲁迅的作品多取材于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他在《呐喊》中塑造了阿Q、闰土、涓生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目的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E. 查理去印度时,欧也妮拿出自己所有的存款送给他;苦等查理时,父亲抢夺梳妆匣,她拼死保护,并为查理还清债务;被查理抛弃后,她又成全了查理和侯爵家小姐的婚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2.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请另外写出两位代表人物。

3.作者反对苏子瞻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